分享

亲情记忆‖杨伟强《落叶情思》

 甘宁界 2020-08-19


亲情记忆‖杨伟强《落叶情思》

落叶情思

杨伟强

前几天早晨,在上班的路上,看见两个环卫大叔一扫把一扫把不慌不忙的扫着马路,将涣散的树叶一片两片的聚拢,最后堆在路边。我可以想象:凛冽的冬风肆意地摇着挺拔的杨树,终将那几片坚强不愿落下的枯黄的叶子摇落,容不得在空中和地面逗留。不知道是不是睹物思人,我总感觉几堆树叶有种亲切,仿佛里面有一对眼睛,看着我早晨从这里经过,晚上从这里归来,却不言语。

对于繁华的都市来说,几片树叶根本算不了什么,甚至有些影响市容,可对于生活在十年前西海固的农村,那便是“视废为宝”了。农村人大多数喜欢睡土炕,它不像现在的床,有电热毯撑腰;炕是需要燃料的,于是树叶便成了最佳之一。一般在秋天就已经准备好冬天和春天的燃料了。(我说的燃料,其实老家不叫燃料,它有两个叫法,因为方言,很多都无法表达,暂且以燃料代替。)

深秋的西北,天高云淡,北雁南飞,树叶也已经落得个差不多。偶尔也能在空中看见几片摇曳的树叶,似乎也懂痴情,经大雁的呼唤,同树诀别,随雁南飞。叶是叶,雁是雁,只有短时的陪伴,叶子被遗落大地,有了新的价值。

小时候体弱多病,也就不怎么干活,算是个闲娃娃,经常跟着奶奶看她干活。奶奶那时已经年过花甲,腿脚因为缠足、农业社干活的原因留下很多疾病;老人家受了一辈子的苦,对于生活物品特别节约,树叶也不例外。

记得奶奶是早晚扫一次,我跟的最多的是下午那一次。奶奶胳膊 夹着一个大麻袋,肩上扛一把秃秃的扫把和一把借别人家的九齿耙子,向离家不远的树林台或稍远一点的水泉湾出发,有时候由于扫的人多,会走更远。奶奶特仔细,一扫把一扫把的将散乱的树叶和草聚集,扫不动的就用耙子一耙一耙的往来抠,由于奶奶的胳臂经常疼,抠起来看起来特吃力,双手使不上劲就用胳膊夹着耙子和扫把,扫的抠的最终聚拢,堆成一堆一堆的小堆堆。等抠个七八个小堆堆,奶奶就喊我去给她绷口袋,开始装燃料。双手直下,向心靠拢,手就成了装载机,弯腰,伸腰……一直吃力的重复着看似简单的动作,直至装满。叶子容易占空间,奶奶让我钻进麻袋,往瓷实里压压,将剩下的装完,以免第二天被风刮走。装是装上了,可怎么回呢?岁月不饶人,以前雷厉风行,每天挣头等功的人,如今看着一袋燃料却有几分窃怕,若不是亲眼所见,是想象不出来的。拖着麻袋半截半截的挪动,挪到地坎的上面,然后找一个石头放麻袋口里拽着,慢慢跪下,拉着石头使麻袋往自己的背上靠,呻吟一声,缓缓的直起弓着的腰。那时很难理解奶奶为什么不直接将麻包扛起?背着麻袋的奶奶左右摇摆的走在前面,一手捏着那颗套在麻袋里的石头,一手杠着耙子,还时不时的注意着我的动态。深秋季节,天也冷了许多,奶奶总是用头巾抹着额头;在路上总是要借着土墙休息个四五次才到家,麻袋放下了,科胳膊却一直做着拉麻袋的姿势,慢慢的伸展,奶奶瘫坐麻袋上,出着粗气,一口一口……

堆叶成山,宛如剑芒,秋来处处割断肠。如今看着这些被堆起来的叶堆,脑海里映现出那慈祥又吃力扫树叶的身影。岁月不如故,堆叶依旧可见,可扫树叶的那位老人却不知“何时复归来?”或许早已化为万千树叶中的一片,每天注视着我从这里经过,只是我未曾看见。愿您的世界不在因树叶而再去树林台或者水泉湾。

作者简介杨伟强,笔名边城,男,宁夏海原县人,银川市作家协会会员,海原县作家协会会员。全国首届印象年征文大赛铜奖获得者。散文、诗歌发表多家文学平台以及纸刊。现供职于宁夏民政厅民康医院。

 公          

维护原创,允许转载,

但须注明来源。

每一颗文字都是甘宁界人的精神绝响。

赞赏:赞赏资金50%为作者稿费七日后以微信红包的形式发放给作者,50%将用于平台维护,音频朗诵作品平台,作者朗诵者各30%十元以下不发稿酬(此规则从2018年1月1日执行)仔细阅读,然后投稿。

长期征收下列稿件:

1、表现情感、记忆、风物类散文作品。,字数控制在2000字以内。

2、家庭教育、社会问题、生活世态类小说作品,短篇不超过10000字,中篇不超过20000字,20000字以上确实优秀稿件请分好章节,连载发布。

3、20行内精品诗歌,可以成组投寄。

稿件要求:

第一在主题栏填写真实姓名和作品名称。附照片和个人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