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永岐书法:斋中枯坐久,拙笔亦生花

 仰止无疆 2020-08-19

来永岐,安徽阜阳人,现为中国书协会员,阜阳市书协行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阜阳市青年书协副主席,颍州区书协副主席,颍州区青年书协主席,颍州书法大讲堂名家工作室导师。

来永岐,笔耕不缀,多年如一日。其行草以二王为宗,融颜鲁公、苏东坡笔意,兼收并蓄,自成风格;兼习篆隶诸体,师古而不泥古,潜心创作。

其作品先后入展中书协举办的全国二届青年展、龙文化杯、云峰奖、沈延毅奖、全国二届注册书法教师优秀作品展、全国四届职工书画展等,并在国际、国内其它各类大展中多次入展获奖,《书法报》、《颍州晚报》等刊物有专版报道。

提及来永岐的名字,声动阜阳文艺界和新闻界。他曾以优秀新闻工作者的专业和专注精神,纪录着颍淮大地的发展变化,见证着阜阳发展的点点滴滴。

近些年来,他对自幼深深喜爱的书法艺术痴情不改,以无比的热情投身其中,默默探索着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不仅对书法的薪火相传视为责任,还成功跻身于中书协会员之列。

俗话说“字如其人”,闻其名,观其书,其为人宽厚、平和,儒雅谦逊,一如其字;然则,他对创作的态度严谨、专注,德艺无双,备受艺术界人士的厚爱,愿与之相交者,莫不为其人品、艺品交口称赞。

来永岐,出生于千年古镇——颍泉区伍明镇,读过私塾的祖父写得一手好字,且为人和善,常为乡邻书写春联、中堂。耳濡目染之下,幼年时,来永岐便在祖父身边挥笔涂鸦。凭借着对书法的喜爱和自身的天赋,读小学时,便书法出众。

因为对古典文学及唐诗宋词爱不释手。久而久之,来永岐自己培养了一个习惯:摘抄诗词经典,名篇名句,便成了他汲取文学素养和提升书法水平的一种学习方式,且多年来一直不曾改变。

“书法讲究的是一种个性,做到前期学习积累中坚持个性,后期自然而然就形成自然流露的个人风格。”来永岐吐露多年来学习书法的感受说,临摹是书法研习之路不可缺少的阶段,但是我觉得在探索书法的道路上,也不能一味故步自封,更要兼收并蓄。

踏入新闻工作岗位之后,他紧握镜头,肩扛责任,创作出很多优秀的新闻作品。工作中,因为对书法艺术独特的情怀,他和同事创办了阜阳文化艺术的栏目“艺苑采风”,一时间广为人知。这一时期,他接触了我市一大批知名书画艺术家。并备受鼓舞和感染,在众多艺术家的鼓励下,来永岐在工作之余,拿起笔,开启了他新的书法探索之路。临帖,他师法魏晋碑体,醉心研习二王,兼学唐宋诸家,专攻行、草,涉猎楷、隶、篆诸体,博采众长,书艺精进。

从2008年开始,来永岐接触了更多的书画界的前辈,幸得诸家指点。“系统的学习对书法创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师法古人,同时,还从当代书法名家及身边书法长者身上学习,对于自己的锻炼成长尤为重要。”来永岐说。

淬火成刚,涅槃重生,带着对书法艺术的无限热爱之情,来永岐披星戴月,常常书写至深夜。

2009年,来永岐创作的书法作品入展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展。此后他又先后五次进入国家级书法大展,多次获得省级和行业书法比赛大奖,成功拿到了中国书协会员证,此后,便与书法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参展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精心的准备少则数周,多则月余,工作之余夜晚10点开始写,写至凌晨,短暂休息之后又要工作。”回想参展经历,来永岐感慨颇多。

为颍州书法艺术的发展,来永岐也付出了心血。组织书法活动,创办颍州书法大讲堂,先后当选颍州区书协副主席、颍州区青年书协主席,参与创办青年书协培训中心,推出了青少年书法比赛、春联大赛、书法进校园等活动,为发掘书法人才、推动书法艺术繁荣贡献良多。

正如,阜阳市书协常务副主席徐华刚点评永岐书法时所说,来永岐注重“字外功夫”修养,其学养才情通过笔墨表现在书法作品中,充满着书卷气息,故而,观字如观人,不卑不亢、温文尔雅,卓尔不群。

回首这些年走过的书法艺术之路的坎坎坷坷,来永岐谈到创作感受深情地说:“书法创作讲究悟性,书法艺术侧重在学习、探索中活学活用。”

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吾将上下而求索。来永岐的书法艺术的探索之路常青,创作之路历久弥新。 (巩彬 文/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