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守护松林 “雕刻”梦想

 牧琪尔 2017-03-17

守护松林 “雕刻”梦想

 

举目凝望天空的水鸟,凝神梳理羽毛的水鸭,大气华美的茶台......走进红花尔基林业局樟子松文化展厅,一件件栩栩如生、做工精湛的根雕根艺作品格外引人注目,这些作品并非出自哪位名家之手,也并非源于某个知名的根雕产地,它们只是出自于一位根艺作品爱好者之手,他就是红花尔基林业局行政办副主任,朱玉斌。

作为一名林业工作者, 朱玉斌继承了祖祖辈辈务林人的光荣使命,同红花尔基林业局上千名务林人一道,肩负着生态建设与保护的神圣使命,把青春献给这片他们热爱和眷恋的樟子松森林,也把梦想“雕刻”在这方热土、这片松林。

兴趣爱好是最好的导师。出生于1967年的朱玉斌,从小就对手工艺品制作中充满兴趣,随处可见的砖头瓦块、触手可及的松枝球果都能够成为他手工制作的原材料。参加工作30余年来,无论工作怎样忙碌,身体多么疲惫,都没有让他间断手工艺品制作,创造出越来越多有意义的根雕艺术品,成为他永不放弃的梦想。

在红花尔基林业局樟子松文化展厅外,一个个形状特别的榆树、杏树或樟子松树根,被摆放在空地中自然风干。这些在常人眼中似乎只是废物的残根侧柏,经过制作者打磨、抛光、喷漆等一系列加工,就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成为令人赏心悦目的根雕艺术品。

“每一件作品都有‘生命,它们历经数年风霜,形成天然纹理或形态,这是大自然赐予的特质,需要创作者带着对根料和自然生命的尊重去雕琢。”基于这种认知,朱玉斌执着地坚持着根雕制作。

2014年,红花尔基林业局开展管护站文化作品征集比赛,在百余件作品中,朱玉斌的根雕作品《祥兽》、手工艺品《民族刀具系列》荣获一等奖。荣誉和奖项对朱玉斌来说,是追梦的动力,但每一次精雕细琢,都能够缔造出根料本身蕴含的艺术价值、雕琢出樟子松特有的文化内涵,同时带给欣赏者以美好的视觉感受,才是令他最欣慰的事情。

    说起对未来的憧憬,朱玉斌副主任说:“我最大的希望,是能够通过根雕根艺作品,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大自然,顺应大自然,拥有高尚的生态情怀,真正认识到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是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乃至千秋万代的事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