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比上班,下班更需要仪式感丨溯元方法论

 溯元育新 2020-08-19

用仪式感宣誓结束一天的工作

好好休息

别让你的注意力滞留在昨日

前北塔资本投资副总裁,有方教育合伙人。对逻辑、审美与细节高度敏感,坚信我们处在精神变革的时代开端,致力于梳理与阐述人类心智的代际变迁。微信号:wongchienEG。溯元育新是专注于洞察商业文明与精神世界代际变迁的专家集团。

转载与商业合作请至:

溯元育新后台留言,或联系微信号:jitungzoek_envolve,我们会发送相关转载规范。

本文共4424

推荐阅读时间11分钟

我并不在乎伙伴们工作了多少时间,只在乎工作交付的质量。一项工作有人用20分钟完成,另一个人需要两天才能做好,我肯定会奖励那个能用20分钟做好,剩下时间尽情生活的人。所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帮助伙伴在更短时间内,完成更高质量的交付。这两者同样重要。

因此我做了一个尝试,要求溯元育新每位伙伴结束一天工作前,需要撰写停工日报。停工日报和一般日报不同,不需要罗列今天做了什么工作,只需要写当下正在做,但做了一半没有完成的工作。伙伴们也不用罗列第二天要完成什么,只要写下重启工作时的节点与方式。如果大家愿意,也可以写心得体会,但不写也完全OK。

这么做的目的有二:

第一,停工日报能让人更好地休息。我们的心理和行为,很多时候会被无法意识到的压力控制:我今天在做一个项目,想休息了,明天再做;但我的心理会不自觉地停留在上面,既没在做事,也没能好好放松。而停工日报是对今天工作结束的宣誓,能够断绝这样的注意力滞留效应,让人有重生的感觉

第二,一般人在不同工作场景间切换的成本很高,停工日报可帮助伙伴们减少场景切换的认知负担。比如我上午连续开了三场会,做了很多会议记录,下午突然要写一篇结构严谨的万字长文,会比我从起床就开始写难得多。这是因为上午时,我已进入短平快、快速响应、记录、反馈的工作状态,调动了体内的肾上腺素;从这样的状态中抽离,进入需要安静耐心、缜密构思的工作环境,是很难的。

我过往所在的各个组织都有写日报和周报的要求,这也驱使我思考:写日报、周报有没有更好的形式。我们不是销售团队,不需要有明确的指标性要求,将来还会有投资相关业务,需要团队在创造力(Creativity)和纪律(Discipline)间平衡。因此,停工日报是个很好的形式,既保护了创造力,又给予提成规划上的提醒。

还有个有趣的现象,便是我们的伙伴写日报时会不由自主越写越多。我相信他们并非因为看别人写多了,自己也仿照为之。在溯元,日报是给自己看的,而不是给别人看的,我们也不要求看他人日报。越写越多是因为大家真的从日报中获得好处,持续不断去做,形成了正循环。如同健身一样,当迈过平台期坚持下来,意识到自己的状态正发生改变,就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直坚持锻炼下去。

日报Sample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看到这里,我们会发现 “日报”在溯元既不用于同事间交流进度,也不用于监督工作进展。不过,溯元内部管理模式创立六个月以来有了不少变迁,我很愿意在这里同大家分享。

我一直相信组织应该把关注点放在极端重要的事情上,所谓极端重要,意味着对于任何一个时间段来说,不可能超过3件,不管是一天还是一个月,还是一年,十年,绝对不可能超过3件。因此我们组织在创立之初便采用OKR管理法,列举了现阶段组织最重要的3件事,和每个伙伴最重要的3件事。

但当下我们更多以日程化、课程表式的方式进行运营节奏的规划。这是因为节奏变了,但其实OKR和课程表是不冲突的。正如我刚刚说的,我们必须要在创造性 和 可靠性之间做平衡。OKR其实是一种“context, not control”(重视情景,而非控制) 的管理方式。它其实只对齐目标,然后充分相信人的主观能动性,并且最大程度激发和保持大家工作上的动机(motivation)。

然而,当团队进入到一个新的业务探索期,或有新人入职时,在这两种情景下,应该加强Control的成分。但这样的粗略的结论,并不足够。因此,我一直在思考,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可以实践完整的”context, not control"组织哲学。

最终我的答案是:组织的基调应该透过给予足够语境,再透过自下而上的反馈形成。但对个体而言应该去“caring”(关照)他,而非控制他。作为管理者,应该留意伙伴们是否有足够的动力工作;如果有了动力,依然没有能够做出我们想要的交付,他是否capable(有能力工作);如果两者皆非,应该如何帮助他。当下,溯元的状况是每个人都充满动力;但在我们最近探索新业务的过程中,部分或全部伙伴无法做到capable,因此必须利用OKR以外的工具,透过更精密的计划帮他们赋能。

我要再次强调的是:动用OKR以外的工具,不代表OKR不重要。一些人或许把传统的报告、问责制看作雪中送炭,视OKR为锦上添花。但OKR本身就是为了实现组织共同的长期目标而服务的,如果一个组织无法实现长期目标,最好的结果也是慢性死亡。

从另一个角度说,OKR其实是一个有一定层级机制(注:此处层级并非上级和下属,而是组织和个体)的沟通工具,而非管理工具。其实所有的管理,底层逻辑都是沟通:让大家愿意去做我们共同想做的事情。所以在执行一个项目的时候,既有短期的问责监督,又有中长期的沟通机制,是最好的。

接下来我想从宏观到微观谈些自己的管理原则:

1.只关注极端重要的事情

所谓极端重要,意味着对于任何一个时间段来说,做了会产生决定性影响,一旦开始做必须得到结果的事情,不管是一天还是一个月,还是一年,十年,绝对不可能超过3件。

2.抓住引领性指标而非滞后性指标

简而言之:引领性的指标是,“做了我们可以更好”。滞后性指标则表示 “如果不做我们的组织就会完蛋”

滞后性指标是很严重的,如果一直达不到要求,我的公司就要倒闭,因此人们会在滞后性指标上花费精力。但如果我要把大家视为一个整体,去做作更好的设计,让这个企业更好地发展,应该抓住引领性指标:做了我们就能够获得现金收入增长,或者做了我们就能获得100万的用户。

我在团队内部提起这一概念时,有伙伴反驳说这不过是个语言伪术:同样是半杯水,悲观主义者认为只剩半杯水,乐观主义者认为还有半杯水。同样,所谓滞后性引领性指标也不过是一体两面:不赚50万会赤字,和赚了50万会盈利实质上根本没有区别。

需要解释的是,引领性指标和滞后性指标是一个光谱,不会有绝对的分野,中间有一些指标很难讲它是引领性指标还是滞后性指标。但这不能代表说,光谱上的某个点不能被明确的定义,最起码光谱的极值是可以被定义的。那些无法辨别是引领还是滞后性指标的参数,本身就是我们可以忽略的。

3.制定醒目的记分板

接下来说的,是公司管理者需要制定醒目的计分板dashboard。能够让大家知道:

1)我正在做什么我需要做什么,以及

2)我处在哪?跟别人比我在哪里,跟当下进度比我在哪里?

这个醒目计分板不仅可以起到positioning对齐进度的作用,还能让大家之间能够互相激励,这个计分板不是考试排名的奖惩榜,它是中性地去公布团队中个体所处在的位置,互相知晓的板子。

这个醒目计分板不仅可以起到positioning对齐进度的作用,还能让大家之间互相激励,这个计分板不是考试排名的奖惩榜,它是中性地去公布团队中个体所处在的位置,互相知晓的板子。

4.定期的问责

这一主题看起来比较凝重。问责指的不是复盘、立项,奖励、惩罚,而是指我们要去关注这个项目的进度,关键是在问而不是责。问责的过程中做的是,确认需求、对齐目标,频繁询问,以确认需求,明确工作产出。

这个行为的目的是,让大家一致认定,设置节点对齐交付标准,和所谓的“随时沟通”,“积极主动”是有区别的。这里必须要有明确的主体和客体,针对正在进行的工作给到明确的反馈和下一步指导。因此我们现在是按照天对当周项目进行问责的,同时也按照天对于当月项目进行问责的(按照周对于当月项目进行问责的;按照月对于季度项目进行问责的)。

文章的最后,我想回到 “日报”这个主题,结合我的经历做个小小的总结。

1.日报本就不是写给老板看的

我做过初级员工,大企业的中层,中型企业的合伙人,直到现在成为一个知识型组织的创始人。四个身份下,我从来都没觉得写日报是给老板看的,即使是老板要求我写日报,我也会认为老板是为了帮助我做得更好,梳理今天的工作。

只有在我没有做事情的时候会觉得日报很难写,这个时候真的就是写给老板看的。事实上,如果在渴望快速成长的状态下,每天都会做很多事,有很多思考,收获很多新知,不管老板看不看我的日报,都会很想记录下来。

2.不要让伙伴们在日报中罗列工作

因此我做manager的时候,会反复和伙伴们强调日报是写给自己看的:不要因为我们回复你的日报或者没有回复,便感到喜悦或沮丧。如果我提出问题,是因为我真的好奇想知道细节,而非挑战或变相批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