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澳门回归20周年,回顾历史,用“一国两制”优势推动中医药发展

 至诚金方 2020-08-19

2019年12月20日,正值澳门回归20周年。

尽管澳门曾离开过祖国母亲的怀抱400余年,但血浓于水,永远不会被掠去那个中国魂。而中医药学作为中国古代医学科学的瑰宝,在澳门拥有深厚的文化基础,让我们回首过往,用这中医药学这把钥匙重启澳门的往日回忆


//
第一家华人医院与慈善诊所
//

在19世纪中期,在葡澳政府殖民时期,在澳门只有三家医院,分别是仁慈堂医院(后被称为白马行医院)、疯堂医院和军人医院。且都是早期葡萄牙人开的西医医院。除疯堂医院收治基督徒外,其余只对外籍居民开放。当时还流传着“中国人若在葡萄牙人的医院去世,会给城市带来灾难”的谣言。因此,华人通常都被拒之于医院大门之外。

在受到歧视的情况下,华人社团组织起来,建立华人社圈的慈善机构,一方面扶贫救困,另一方面提供中医药教治病人。

第一家华人医院——镜湖医院

1871年,镜湖医院慈善会创立。

1872年,华人社团创立了澳门第一个华人医院——镜湖医院,提供中医药救治病人。

最初办院宗旨为赠医施药安置疯残、停寄棺柩殓葬、修路、救灾、赈济,以至排难解纷、兴学育才等慈善工作,无不为之。镜湖医院是从简陋的中医中药为主发展起来,承担当时澳门的医疗防疫等大部分任务, 现在已成为澳门一家大型的民办医院。

镜湖医院最初只提供中医服务,与葡萄牙人的医疗服务从不沾上关系,而以后则逐渐转向西医为主。

1944年起,镜湖医院则完全停止了中医诊疗。

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中医药在世界的扩展及影响,镜湖医院又设立了中医诊疗服务,但只限于诊疗且为期不久,结果只保留针灸、推拿和有限度的中医服务。

1998年3月22日,镜湖医院顺应潮流,再度恢复中医中药服务,并举行了中医科复诊仪式。现开设内科、男科、骨伤科、杂症科、针灸、按摩十多个科目,还设有配药、煎药及诊疗套餐等服务。

第一家华人慈善机构

1892年,华人社团创立近代澳门中医药界的代表——同善堂,起初派米施粥及发放冬衣棉衣,主要是接济贫苦大众。

1897年,同善堂开始赠医施药。但由于资源有限,长期施行“两限”,即“限额赠诊,限额用药”

1957年,直到崔德祺继任该堂主席后,与同善堂值理共同努力,打破了“两限”,将大堂改为候诊大厅,改善候诊环境,研制中药制剂,节省药物和煎药时间。就诊时不分国籍、不论阶级,只要生病,便可接受免费医疗服务和获得必要药物。

1992年,同善堂发展速度加快,除庇山耶街堂址原来的诊所和同街中药局外,在清平值直街开始设分诊所。中西并举,每年求诊人数高达15万人次。

1989年起,澳门政府每年拨款资助同善堂部分医疗和托儿服务。1998年该堂还新建司打口西医分所及台山中医分所。

从镜湖医院和同善堂等医疗机构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澳门过去的中医药发展始终是由民间力量在推动。

除了镜湖医院和同善堂等医疗机构,澳门中医药的发展还是主要通过澳门目前星罗棋布的“参茸行”世代的老板们秉承下来。这些“参茸行”主要生意分三类:一是针对民间的药膳以及凉茶,二是各种滋补药品,三是开处方抓药。

一般来说,掌柜的都能号脉开药,且世代祖传下来,保持了澳门中医药很多独有的特色。


//
澳门中医药团体
//

根据澳门卫生局数据,澳门有注册中药房100多家,中药技术员(中药士)90多人,小型的制药厂家约有10来家。

在澳门,传统的中医药团体主要有3家:澳门中医学会、澳门中医药学会和澳门中药业公会。

1945年,澳门中药业公会成立,现有会员230人,药店100多家,占澳门注册中药店总数的98%。

1966年,澳门中医学会成立,是澳门当地最早的中医社团,现有会员近200人。

1994年11月,澳门中医药学会,原名澳门中医学研究会,办会宗旨:团结中医药界,提高澳门中医药业水平,为市民健康服务,弘扬国粹。


//
澳门中医药教育
//

1912年,民国政府成立,取缔前清学制,公布《学校系统令》,但系统中并不包括中医中药 。省港澳三地的中药商业界为维护自身利益出发,仍然决定筹办学校。

1924年,经过12年的艰辛筹建,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开学,澳门药业同仁参与捐资筹建。

1996年,举办过对澳门公务员和中医药从业人员为期一年的“澳门中医药进修班培训课程”,设有中医内科、中医外科、针灸、推拿、按摩等10个科目。

1997年,再次举办过对澳门公务员和中医药从业人员为期一年的“澳门中医药进修班培训课程”,设有中医内科、中医外科、针灸、推拿、按摩等10个科目,并请内陆著名教授授课。

1999年,澳门中医药学会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台港澳交流合作中心在澳门举办“99澳门国际中医药学术大会”,推动了澳门中医药的发展。

2000年,澳门科技大学首开中医药学院,设立中医药学本科及研究生教育,让澳门中医药教育上一个新的台阶。

2002年,澳门大学成立中医药研究院,专门从事中医药的研究和教学,培养中医药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各类人才,并在内陆同仁的积极协助下发展壮大。

2004年8月28日,澳门国际中医药学术研讨会举行,此次研讨会是澳门1999年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次在澳门主办的学术会议,对弘扬中医药文化,促进澳门地区中医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澳门科技大学校长刘良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澳门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
澳门中医药发展
//

中医药产业是澳门推动多元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澳门特区政府经过多年的努力,打造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生态圈,助推中医药产业发展走上快车道。

2007年12月,《粤澳中医药产业合作框架协议》签署,目前粤澳中医药医疗服务、教育培训、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交流合作进展顺利,“中药质量评价关键技术珠澳合作示范研究”、“岭南中草药化学对照品库的建立”、“板蓝根抗流感病毒感染的有效成分”等重点科技协作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008

2008年2月23日,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提议,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两岸四地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在澳门成立,旨在团结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的中医药力量,共同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

2008

2008年10月12日,“中医中药中国行”来到澳门,为澳门本地从业者带来了进一步了解、认识、感受中医药的机会,这次活动也为特区政府卫生部门与内陆中医药方面的合作与沟通注入新的动力。

2008

2008年10月13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澳门特区政府签署了中医药领域的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了中医药发展策略的制订、法律法规的交流、中西医协作的探讨等各个方面的合作,积极促进内陆与澳门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努力推动中医药标准化、现代化和国际化。

2008

2008年10月15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五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在澳门举行,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等一起为开幕礼按下按钮,点亮灯火。大会的主题是“中医药的传承与使命”,来自世界各地的100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2009年6月30日,“回归十周年澳门中医药科技发展成果与展望展览暨嘉年华”活动开幕,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与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深入交谈,既肯定了澳门近10年来中医药发展取得的成就,同时交流了内陆与澳门中医药合作的未来方向。

//
澳门中医药前景
//

中医药产业作为澳门推动多元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是澳门特区政府首个五年规划以及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2011年3月6日,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和区域合作新格局,粤澳两地政府签署《粤澳合作框架协议》。

2011年4月,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作为《粤澳合作框架协议》第一个落地项目正式落地横琴,由澳门和横琴共同组建公司进行开发建设与运营管理。

2018年9月,澳门政府在中医药产业园成立“国际青年中医生交流基地”,旨在为包括澳门青年中医生在内的国际青年中医生搭建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聘请由行业专家、协会代表、企业代表等组成专业导师团,定期提供行业发展资讯、专业培训、专业交流沙龙、执业指导、实训培养等服务。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定位于大湾区重大创新载体,并明确支持产业园开展中医药产品海外注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展健康产业,提供优质医疗保健服务,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这为扶持澳门企业成长和发展,提升澳门青年人才和相关专业人士整体水平和竞争力提供了重要平台。

相信未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澳门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致力向世界推介中华医药,将助力中医药国际化走得更快更好。

推 荐 阅 读点击标题查阅

◆  针灸界的“万金油”?高血压、面瘫、失眠......一招解决各种不适

◆  金方食堂盛大开业 | 不忘初心,只为做出最道地的养生食膳

◆  妙用芍药治温病,张锡纯亲试中药屡试屡效

   版权声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