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意象
意象 所谓意象,“意”就是意念,“象”就是物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中国人说话讲究含蓄美,多用意象表达,古诗词更是这样。 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诗词中的风雅 意象是独特而风雅的中国符号,承载着中国人雅致的审美情感。 中国的小孩子从小就北宋唐诗宋词,对意象并不陌生。 例如——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常与离情相关联,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柳”与“留”也谐音。长亭为古人送别之场所,因此也是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 诗词赏析 ![]() ![]() 古代诗歌朗朗上口,现代人诵读起来也毫不费力,但要真正体会到诗人的心境,更深入理解这首诗词的内涵,则需要下一番功夫,而不是死记硬背。 古诗中的意象一般不止一个,而是一连串,这些意象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的一幅画面。诗人会以一种静态的生命形式来呈现动态的思想情感,表达细腻的内心世界,这样的含蓄妙不可言。 ![]() 诗词的语言精练凝缩,更富于想象力,把看似不相干的事物用某种内在的共性联系起来,增加了诗词的魅力。 今天为孩子们分享古诗词中常见的一些意象,孩子们可以继续补充。 (点击图片见大图) 【特惠课程】以下思维导图干货课程,每门限时仅29.9,总有一款适合你,立即点击学习—— 1.《零基础学思维导图》课程链接: 2.《思维导图亲子课—画出小学霸》课程链接: 3.《1-3年级小学生思维导图创意作文课》课程链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