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母校:瑞金师范||难忘的回忆(一)

 荷塘月色文刊 2020-08-19

我的母校:瑞金师范
——难忘的回忆(一)
文/曾海春
两年前,一个瑞金籍的师范同学从国外工作回来度假省亲,积极地发起一次同学聚会,其中第一项就是一同去参观昔日的母校——瑞金师范(旧址)。
于是,我带着满心欢喜前去赴聚,参观了离别十六年之久的母校。穿梭在旧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母校的大部分地点都被后来的瑞金第一中学所代替,只有尊师亭、礼堂、综合楼、女生宿舍、两幢教学楼等仍旧还在,却已是草木萧条,锈迹斑斑,苍凉冷落了许多,不免让人内心遗憾万分!但是,这仅有的那么几个地方总是会勾起我对母校的回忆,又总是会勾起我对曾经师范生活的难忘回忆!因为,对已为人师十八载的我,这一切要感恩于母校三年的教育培养,感恩于老师三年的关心关怀,感恩于同学三年的团结帮助!
回忆是一只徐徐而来的小船,载着我驶向记忆的阀门,慢慢开启……
网上百度搜索瑞金师范,可惜的是只留下一段文字:它于2002年5月并入瑞金第一中学,20037月最后一届学生师范毕业,便彻底退出中等师范教育的历史舞台.....除此之外,再也找不到关于它的一点文字叙述的痕迹。
瑞金师范,斑驳的记忆中它的全称为“江西省瑞金中等师范学校”,是1930年红色土地革命时期所创立,初名为瑞金列宁师范学校,首任校长是中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徐特立先生。地址设在瑞金市沙洲坝镇,与中华苏维埃政府大礼堂旧址毗邻,仅一墙之隔,距离红井不足1公里,距离市区约3公里路程。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的校长是刘立权,是一所培养小学教师、培训民办教师的师范专业性教育中专三年制学校。主要是面向赣南十八市县按中考分数录取应届初中毕业学生和招取一些乡村民办教师,19951997年间也曾向广东、福建地区录取应届初中毕业学生,为适应城乡小学教师的需求,19982000年面向赣南十八县市扩招外语、绘画、计算机、幼师专业学生,最多时三个年级达21个教学班。
记得1999917日是开学报到入学的日子,一早父亲带着我和母亲搭乘班车,从会昌至西江再到瑞金,三转四转,上午十点多,终于到了瑞金市沙州坝镇里的——瑞金师范。十六岁刚出远门,一路之上对新鲜的事物总是内心充满无限的好奇!刚下车,面对偌大的校园,巍峨高耸的校门,五层的楼房也觉得非常之高,络绎不绝的师生穿梭在茂密的林间,主干道上更是人满为患,仿佛一片茫然入海的感觉!好在一会儿,便见到了我哥和他的同学在校门口迎接我们这些新生,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他们负责帮忙搬行李,引导新生去报到,然后指导铺床入住,还细心地教会我们新生适应新环境生活!
我哥是19979月份进入瑞金师范普师专业学习的,他在这里读书生活已经两年了。在这两年里,上初中的我一边聆听他讲述着师范校园各种有趣的读书生活故事,一边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学习以同样的优异成绩考入这里读书!结果两年后虽然远远超过我哥的总分,但是普师统招分数线比前一年不断上升还是没有达到。等到后期才等学校要另外扩招录取两个经贸外语专业班,才总算被录取进来实现了自己当初的愿望——成为瑞金师范的一名学生!
那天刚入学校,虽然有我哥的引导,但是对一切还都是陌生的!下午,父母亲缴费报到后就坐车回去了,我哥带我回到寝室楼叮嘱几句便也又去忙接待新生。性格内向的我坐在床沿上,面对一个一个陌生的同学,进进出出,偶尔打几个招呼便不知道说什么,心里还是难免一阵阵落空,差点儿掉起了眼泪!突然,隔壁寝室(同一个大寝室另一扇门)进来一个熟悉的面孔——肖景圣同学,兴奋的我赶紧跑过去,马上叫了他一声,这时景圣转过来看到是我,他也是满脸的兴奋与喜悦,仿佛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他和我小学在一起上学,初中虽然不在同一个班,但也经常碰到会在一起玩乐,没想到他也来录取到这里读书了,一聊才知道还在同在一个班呢,想来还真是有缘啊!一会儿,还更有缘的是,小学初中都与我同过桌的肖琦同学也进入这个寝室,而且也是同一个班!这些个缘也一直缘到现在——我们三个人都曾在同一所小学任教成为了好同事好哥们!
在这个995班的大寝室里,一整个下午,三个人不断地相互聊着,便知一开始学校把肖琦的姓名当成了女生,一上午他被分配到了女生寝室,结果等了大半天学校才知弄错了重新安排到男宿舍。他说,在那里他还见到初中女同学郑淑珍、刘春花也录取在这里读书。随便后我们三个人慢慢的也认识寝室其它来至不同市县的同学,分别互道来自哪里什么名字,有会昌凤凰岽乡的刘福建、瑞金的张扬、刘道斌、温华明,于都的林强、段金寿、郑文长、钟赟,还有宁都的张小华同学共12名男生,大家一起聊着聊着一来二去,就由陌生到熟悉。此后,我和他们一起上课、吃饭、洗澡、打球,特别是段金寿、张小华成了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我和福建、景圣、肖琦更是老乡加同学,彼此相互照应,一起搭车回家,一起搭车返校。
既来之,则安之!熟悉环境,适应生活,是来这里上学最首要的任务。晚饭时分,我哥来叫我去打饭,便一起带上了同寝室其它同学,浩浩荡荡的,整个学校的队伍从食堂门口排到洗澡房、琴房、水塘路边上。清风徐来,嬉笑闲谈,漫长的暑意顿时全消,渐渐地融入这里的新生活。学生队伍虽长,不过打起饭来还是挺快的,打饭的阿姨们与其叫阿姨不如大姐更合适,应该二十来岁左右,若叫姐姐一声,她们的态度会非常地热情特别的友好亲切!他们训练有素,个个手势又快速又骚辣,笑容满面客气大方地迎着你说:“细来子,细妹子,来,来,来打咪就话咪啊”!你说一块钱,就是一块钱的饭菜打给你!你说一块二,那就多加点肉给你!哪位同学打上一块五以上的菜,就已经很丰盛了!但是那时我们大多数学生都来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境也都不是很富有,能吃上一块二以上就算是加了一个小餐!特别是刘福建同学,很是省吃俭用,也很少打一块二的吃,不过虽然个子小小滴但是三年后照样长得老高。而我差不多也这样,两兄弟在这里读书,家里开销更大,我觉得更要省吃俭用吧!
适应几天下来,学校的伙食饭菜,还是很可以的,午餐晚餐各类蔬菜、猪肉、鱼子、鸭肉、汤随时都有,记得大家最喜欢吃的一道菜是红烧土豆炒肉或红烧萝卜炒肉,那个菜瘾香喷喷的几里外可以闻,往往去的晚就会吃不到了。就早餐嘛也挺丰富,粉干、面条、稀饭、炒饭、菜包、馒头、豆沙包、烧饼、油条,应有尽有,这也难怪,每次吃饭时间一到,比上初中时打冲锋的人就更多更迅速哈!
有一次,我打的菜不合胃口,想倒进剩菜桶。这时,一位上年纪的民师看到,赶紧过来对我说:“小伙子,别浪费哦,我在你这年龄时候吃都吃不饱,更别说有这么丰富足够的饭菜啊!你们真的赶上了好时代啊”!听了他的话,顿感内心拔凉拔凉的,却真的触动了我的神经:“是啊,父母含辛茹苦租种五家人的田,卖到粮食换到钱来缴我们读书,我又怎么忍心浪费饭菜浪费钱呢?”想完马上收回菜盆回到桌位继续吃完,从这以后,我再也没有因为菜不好吃而倒掉,坚持吃完吃饱肚子来!
开学后第一周一直在班主任陈群老师的带领下学会了整理内务,组织卫生大扫除,男女同学间相互帮衬,相互熟悉,到阶梯教室观看学校纪录片,到学校礼堂听安全教育讲座,此外还到沙州坝的伟人旧址、红井、中华苏维埃政府大礼堂等各种地方进行参观和学习。通过学校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我们逐渐对红色故都瑞金和学校伟大的人文历史渊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自已今后的在校学习有了正确的理想观念和方向!我们每位同学也就快速顺利地融入了师范的学习生活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