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项羽自刎乌江后,手下五大虎将都是什么下场?

 闲情漫步123 2020-08-19

项羽是楚汉争霸中的失败者,但自古至今推崇他的人不在少数,太史公司马迁在《史纪》中也将他列入帝王本纪,“不以成败论英雄”这句话,用在他身上分外贴切。

和刘邦比起来,项羽身上有更多高贵的品质,乌江自刎令人遗憾。曾经追随项羽的五大虎将龙且、英布、季布、钟离昧、虞子期也大多没有好下场,下面就分别说说他们的境遇。

【龙且】

所有将领中,项羽和龙且的关系最好,两人从小一起长大,不是兄弟胜似兄弟。秦末项家造反,龙且鞍前马后,出力颇多,曾联合田荣大破秦军于东阿。可以说项羽最信任的人不是自家兄弟子侄,而是龙且。

公元前204年,刘邦打不过项羽,被困在荥阳,无奈之下只得向项羽求和。项羽意动,但他的谋士范增力劝不可放虎归山。汉营知道此事后,陈平就对刘邦说了,项羽只有范增、钟离眛、龙且、周殷这几个忠臣,如果以重金离间他们,就能打败项羽。

刘邦觉得很有道理,给陈平黄金四万斤,让他自己去操作。项羽果然中计,对忠臣们产生怀疑,致使范增一怒之下离开了。唯独龙且,项羽没有半点猜忌。

但这龙且,似乎有点对不起项羽的看重。

公元前203年,刘邦意图攻打已投向项羽的齐国,齐王田广本已被刘邦派去的谋士郦食其说动,打算降汉,不料韩信为得军功,不管三七二十一继续攻齐,齐王大恨,一边烹了郦食其,一边向项羽求助。

如果汉军拿下齐国,刘邦大势就成了。因而项羽很重视此战,派龙且率二十万大军救齐,双方在潍河岸边摆下战场,结果龙且陷入韩信水淹围城之计,楚军大败,龙且被汉军骑将丁复所杀。

项羽得知后,心下大恐。为何反应这么大?一是龙且如他兄弟,龙且死了他伤心,二是他走的是精兵路线,兵力没有刘邦那么多,损失二十万,足以动摇他的根基。

事实上,如果不是龙且这一战败了,垓下决战时项羽不会被逼到绝处。

【英布】

说到英布,大家第一个印象肯定是这是汉朝的淮南王,因起兵叛乱而被刘邦镇压。他怎么又是项羽的得力大将呢?后来投降的呗。

项家叔侄起兵时,英布就投入他们账下,是楚营的元老人物,屡立战功,被项羽封为九江王。项羽对他还是比较倚重的,杀楚怀王这种不可宣之于众的事情派的就是他。

项羽为啥杀楚怀王?因为楚怀王本是项家扶持起来的,却偏向刘邦。

从这事儿就可以看出,项羽把英布看成心腹,但英布当上九江王后,野心就大了,不服项羽。

公元前205年,项羽到齐国平乱,向英布征调兵马,他竟然推病不出,只派手下带着几千个士兵前去助阵。后来刘邦攻打楚都彭城,英布也不出兵帮助楚国。

项羽大怒,多次派使者去责备英布。英布十分恐惧,索性投了刘邦,派兵攻楚,但被龙且打败,便逃向刘邦,刘邦赏识他,封为淮南王。

汉朝建立后,刘邦大肆诛杀攻臣,英布害怕被杀,起兵造反,兵败被杀。

【季布】

季布是个大侠,个人武力值很高,在《史记》中被收入游侠列传。“一诺千金”这个成语就来源于他,说此人好打抱不同,爱为人出头,又讲信用,当时有“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说法。

项羽自刎后,刘邦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还下令胆敢窝藏季布的灭三族。但季布的名声太好了,很多人愿意帮他。有一个姓朱的走通了夏侯婴的路子,夏侯婴为季布说情,刘邦便赦免了他。

此后季布当了汉朝的官,尽心辅佐几代帝王,做到河东郡守这个职位,是项羽旧将中结局最好的。

【钟离昧】

前面说过,陈平曾用计离间项羽和将领们的关系,钟离昧也因此失去项羽的信任,垓下之战时逃离楚军阵营,投奔老朋友韩信。

这里要注意一点,钟离昧投的是韩信,不是刘邦。

然而韩信不是靠得住的人,当他得知刘邦怀疑自己时,就犹豫要不要交出钟离昧,手下们都劝他交。他便找来钟离昧,诉说自己的苦衷。

钟离昧也就明白韩信迟早会出卖自己,愤而自杀,死前痛骂韩信“公非长者”。韩信割下他的头颅去向刘邦解释,依然被降为淮阴侯。此前韩信被封为楚王。

韩信对刘邦其实没多少忠诚度,刘邦也对他不放心。君臣相疑,无法安然相处。但韩信让人无法理解的就在于这一点,既然对刘邦不是死心塌地,那就早点造反啊,何必等到最后任人鱼肉?

【虞子期】

正史中关于虞子期的记载很少,据说他是虞姬的兄长。项羽兵败自刎后,虞子期从此下落不明,不知生死,反正没投刘邦。

总之,除了季布之外,项羽手下得力大将基本死于非命。都说胜者为王败者寇,可很多时候,失败者连当匪寇的机会都没有。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