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说宋太祖祖训里的第二条:不杀士大夫

 四地闲夫 2020-08-19

祖训三条里面的第二条:不杀士大夫

一,北宋到底有没有杀士大夫,要从北宋倒数第三个当家的时候开始看。不仅要看,而且还要看是怎么破例的

浅说宋太祖祖训里的第二条:不杀士大夫

祖训三条里面的第二条:不杀士大夫

当然,宋朝确实一个不太喜欢杀士大夫的朝代。要不然,正史上也不会说“不杀士大夫”,也不会称其为文明之最高峰。

但是,在通过阅读宋朝的历史之后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宋朝,特别是北宋的后期,也就是定格在宋哲宗时期,朝臣杀人不用刀。

北宋后期的另外一种不流血的杀士大夫的方法,就是伴随着党争而来的残酷无情的流放。不仅杀了,而且,连死了的人,还要想破棺辱尸。这在宋朝的灭亡前的岁月里,如果廿四岁的年轻皇帝宋哲宗,不死于不明不白的人生旅途上,这段黑暗的时刻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

二,究其原因,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恐怕要牵涉到王安石的变法,或者,再走远一点,范仲淹的改革。

这两次变法,对北宋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范仲淹的变法,主要是从三冗,解决“人”的问题。具体地说就是饭碗的问题。所以,一年不到,就失败了。

浅说宋太祖祖训里的第二条:不杀士大夫

两次变法,对北宋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它的积极作用,是给王安石的变法提供了借鉴,警告王安石变法别再从人家的饭碗开始。王安石的变法从经济着手,所以,变了八年的法,结果整财效果明显,屹立八年持续。但是闹得朝野不安生。客观上给北宋带来了困扰朝廷的朋党之争,这一争端,到北宋灭亡也没有解决。而朋党之争是要流血的。所以,宋朝到了宋哲宗时期,掌权的大臣开始杀士大夫了。手段之恶劣,令人不耻,完全违背了宋太祖的告诫。

三,为什么会如此

回头还要从王安石变法中寻找原因。

由于青苗法引起公愤,使下层民众不堪忍受,造成社会动荡。宋神宗不得不停止了王安石的职务。当初被王安石贬出朝廷的反对派又回来了。开始了掌权。宋神宗去逝后,宋英宗继位,由于他太小,由太皇太后辅政。在此期间发生了苏东坡的“乌台诗案”,结果,四个月后,苏东坡出来了,到黄州去了。这段时间里出现的问题,几乎都与王安石变法后形成的朋党有关系。当时就有三党组织在朝,一个当权,一个中间派,一个反对党。如王安石当权,反对党就被逐出朝廷。王安石变法时的反对派里面,包含了几乎北宋所有的文学耿直之大臣,因为他们都反对王安石变法。如司马光,他连官也不当了。回去写了十九年的书,《资治通鉴》就是这么写成的。

浅说宋太祖祖训里的第二条:不杀士大夫

司马光回去写了十九年的书,《资治通鉴》就是这么写成的。

”王安石变法失败后,司马光,苏东坡等等回朝当政,这是在宋朝的元祐年间,由当时的反对党专权,自然会把王安石变法时的当权人物清理出去,也予以贬斥。

这样,两派人物交替当权,免不了的内耗,给国家带来不安定因素。到宋哲宗时,年轻皇帝要光大先皇的意志,重新开始实行王安石时期的相关条例,起用余下的改革派,因此又把元祐时期的当权派拉下台,对他们进行审理,达到迫害元佑党人的高潮。

四,宋哲宗要复兴乃祖宋神宗时的变法,起用了支持王安石变法的那一批人。

以司马光和苏东坡为首的人遭到残酷打击。司马光已经死了,但是,他差点遭到破棺鞭尸,墓碑打破,他的《资治通鉴》差点被烧毁。他的后代被除去对先人的继承权,夺走爵位。既然死者的待遇如此,那活着的人就更惨了。他们被放逐出京,发配到边远的地方,比如南方,西南方。这两个地方,十有八九有去无回。

当权派章淳就是这样开始惩罚元祐老臣,变相杀人的。从一定程度上说,皇帝默许了他们的做法,宋朝的内耗到达巅峰。二十四岁的宋哲宗去世后,宋朝的灭亡,已经为时不远了。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初夏,本朝的“杨三变”,推荐章淳官拜宰相之位。从此掀起了一场变相杀士大夫的高潮。

因为年轻的皇帝先是非常讨厌教导他走正道的几个大臣。紧接着小皇帝长大了,要体会一下女人的快乐。所以,一有大臣教导他如何如何,皇帝是马上反感的。

浅说宋太祖祖训里的第二条:不杀士大夫

司马光和苏东坡为首的人遭到残酷打击

而章淳则不一样。他是迎合皇帝之所好,满足皇帝之要求,所以,深得皇帝的欢喜。如此,官运自然亨通。

章淳倒台后,有人参劾他,说他:

以奇技淫巧荡上心,以娼优女色败君德。

这也是上有所好,下有所供。宋哲宗在十四

岁时就发生了二件事。一件就是,皇帝宫里面的二八宫女被撤换,不定期再换另外的宫女,这本来是皇家的规矩。但是,小皇帝认为,这是老祖母和老师们的主意。皇帝对章淳说这件事,心头恨上了那几个死板的老师。因为,皇帝很喜欢这些美丽的宫女。

另一件事叫“奶妈事件”。起因是大臣刘安世要给家人找个奶妈,就找到同城用工介绍所。介绍所的老板他娘说,刘大人,怕是不好找。宫中要二十名奶妈还没办完呢。刘安世大吃一惊,皇帝还小,用奶妈干啥?刘安世追问老婆婆。老婆婆说不知道,反正催得紧。

刘安世回家写信给朋友,朋友证实有这件事。另一个大臣范祖禹也听说,写了奏章上去认为君上应如何治国走正路,勿近女色云云。结果,刘安世几乎被暗杀,范祖禹流放而死。宫中皇后被废,贬成道姑。三十几名宫女被竹片抽死。

浅说宋太祖祖训里的第二条:不杀士大夫

范祖禹也听说,写了奏章上去认为君上应如何治国走正路,勿近女色云云。

章淳上位后,开始替元祐年间被逐出朝廷的改革派翻案。这就必然逃离不了一个原则问题。那就是,以控告反对先皇变法的老臣们。控告他们破坏先皇的德政之罪,换一句话说,就是不忠于宋神宗。

如此一来,牵涉面太大,但是,没有商量余地。这些人全在发配之列。

以章淳为首的当权派,把这些人发配到边远地区,任其自生自灭。也就是变相杀人,而这些人几乎全是宋朝的最后精英人才。

五,差点酿成的北宋版“焚书坑儒”

章淳的放逐政敌比王安石不知道要凶恶几十倍。王安石是为了实行自己的理想,放逐反对派,不会置人于死地。章淳不一样,他是置之死地而后快的人。

司马光和吕公著这时已经死了。但是,章淳有办法让皇帝坚信,司马光们有叛逆之心。皇帝因此把他们连降两级。而且剥夺爵位和荣衔。章淳还建议把司马光掘墓鞭尸。以为不忠于君者戒。而宋哲宗也有同感。在众目睽睽的廷议之下,只有一个人一言不发。

散朝后,皇帝留下这个大臣,问他:

许将,你怎么不发表意见?

许将说,要我说什么?

皇帝说,司马光之事呀!

许将说,皇上,如此一来, 那一定是本朝的一个大大的污点。

皇帝因此才没有下诏书。司马光才逃过一劫。虽然如此,司马光的其他方面,章淳的阴谋却得逞了。(详细见前文所述)。

朝中一个官员上书皇帝,罪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应该毁灭。罪臣会写出什么好书呢?但是,还是有正直大臣出来反对。理由没有谁敢反对。大臣说,先帝曾经替这部书写过一篇序言。肯定了这部书的作用是积极的,你敢说先帝有错吗?

这让皇帝也不敢说,何况章淳们。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因此免于厄运。

浅说宋太祖祖训里的第二条:不杀士大夫

宋哲宗

六,北宋后期,士大夫们遭遇的处境,首席大臣司马光尚如此,何况其他大臣

他们在地下也不得安生。因为,他们还是被降低两级。

除了韩维,元祐年间所有的大臣都被放逐到南方,西南方这些自然条件恶劣的烟瘴之地。苏东坡兄弟去了海南,苏东坡的妻子死于路上,苏东坡死在回京的路上。文彦博四朝为官,在九十一岁的高龄降级罢黜,次年死去。

吕大防,范祖禹,刘志,梁焘都死于流放之中。刘安世在流放中 险遭暗杀。

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辞官,只准呆在家中。但不久遭流放,七十余岁,两眼失明,与苏东坡和其他三十一名大臣同时被流放,或做酒监,或做太守。而范纯仁在渡江中落水,爬上岸后,大笑,没有章淳,野外沐浴也没机会呀!在流放时,范家已有十余人死去。范纯仁死在回京路上。

七,廿四岁的宋哲宗死后,政局混乱

蔡京给新皇帝的礼物尤厚,“花石纲”一出,厉害得一块石头几条命,北宋人民不堪压迫,纷纷逃亡。宋徽宗继位后,朝野混乱就成了《水浒传》里面描绘的模样。大宋朝是个什么光景了,若干年后,金灭北宋一切被解释得清清楚楚。宋朝的灭亡又能给人一些什么样的启示呢?宋神宗支持王安石变法付出的代价太大,他先把反对派放逐,贤能大臣纷纷离开朝廷。

浅说宋太祖祖训里的第二条:不杀士大夫

蔡京给新皇帝的礼物尤厚,“花石纲”一出,厉害得一块石头几条命

王安石变法停止后,宋神宗又把王安石那一帮人撤职。这样一来,朝廷里面剩下的,几乎就是平庸之辈。而当权的两人派,必然内耗,到后来,大多数人才及精英人物不是老死,就是流放而死。朝廷再无宋仁宗时期的人才济济,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了。

而'元祐党人碑'证明了这个历史阶段的荒唐和对士大夫的残酷打击,以另一种手段残害士大夫。

本文资料来源于《宋史》

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