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建中教授:期待更多生物制剂进入医保,造福银屑病患者!|医师节“特”辑

 板桥胡同37号 2020-08-19

生物制剂的出现,给银屑病的诊疗带来了跨时代的改变。

银屑病是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由于临床表现以鳞屑性皮肤损害为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我国,约有超过600万患者正在经历银屑病的折磨……所幸,近年来随着生物制剂的不断涌现,银屑病的诊疗出现了突破性进展。
 
今天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医学界”邀请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张建中教授,畅谈近年来银屑病治疗的变革,同时也为皮肤科医生带来使用生物制剂的经验之谈。

视频:张建中教授解密生物制剂

01

从难治到“根治”,银屑病诊疗走过艰难岁月

谈到近年来银屑病诊疗的飞跃式进步,张建中教授颇为感慨。在他看来,银屑病诊疗的进步、药物研发的进步都与临床医生对银屑病认识的进步密不可分。
 
从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我国银屑病的治疗往往依赖于免疫抑制剂和光化学等传统疗法,虽然能够实现患者的部分缓解,但是疗效差、副作用大且难以根治,银屑病诊疗一直是“治不好、治不彻底”的状态。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和对银屑病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医生们逐渐意识到,银屑病是一个免疫性疾病,要想彻底治疗,还得从免疫通路入手。
 
2005年,第一代生物制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上市,使得银屑病的治疗进入生物制剂时代,不过使用TNF-α抑制剂,需要注意患者是否患有结核、肝炎等疾病,有这些病的患者不能使用这类药,因此仍有大量银屑病患者的治疗需求无法满足。2019年,4个白介素(IL)单抗上市,给银屑病治疗带来了跨时代的进展。
 
张建中教授认为,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的时代已经到来,而白介素单抗的上市更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张建中教授表示:“虽然第一代生物制剂已经进入医保,但中国是结核病和乙肝的大国,TNF-α抑制剂难以满足全部患者的治疗需求。而白介素单抗的上市,让银屑病治疗迈入了 ‘治得好,同时也能治得彻底’ 的时代,是白介素单抗的上市,彻底改变了银屑病的治疗。”

02

后来居上,IL-23抑制剂前景可期

张建中教授对银屑病生物制剂的临床使用颇有心得,同时,他也是第一代生物制剂阿达木单抗中国临床试验的牵头人,对上市不久的各个白介素单抗的疗效、安全性、患者接受程度也是如数家珍。在张建中教授看来,只有自己在临床上使用过,才能了解每一种生物制剂的特点,才能为患者挑选合适的治疗药物。
 
目前上市的两代生物制剂中,TNF-α抑制剂主要有两类药物,分别是受体单抗和抗体单抗;已经上市的4个白介素单抗中,包括了一个IL-12/23单抗、两个IL-17单抗和最新上市的IL-23单抗。在医师节来临之际,张建中教授介绍了几个重点生物制剂特点和治疗场景,供临床医生参考。
 
张建中教授表示:“第一代生物制剂在银屑病关节病变的患者中使用更多,在临床使用中需要关注患者的结核、肝炎情况,警惕TNF-α对结核和乙肝的活化作用。IL-17抑制剂起效迅速,在中国银屑病患者中的PASI 90应答率达87%;而最新上市的IL-23抑制剂和IL-17抑制剂的治疗通路一致,IL-23位于IL-17的上游,可以同时调控IL-23和 IL-17,调控更加彻底,效果也更加持久,在47周、52周甚至3-5年的研究中,IL-23抑制剂体现出了更优异的疗效。”
 
最新上市的IL-23抑制剂古塞奇尤单抗,相比于其他IL类抑制剂而言,使用更加便捷、注射次数更少——诱导期第0周、第4周皮下注射,之后每8周注射一次; 维持期仅需维持1年6次的注射频率即可,虽然减少了注射次数,但古塞奇尤单抗的长期疗效却更加突出——使用古塞奇尤单抗,4年时仍可维持PASI 90高应答。在安全性方面,古塞奇尤单抗表现也很优异:VOYAGE 1 & 2 亚组分析显示古塞奇尤单抗在亚洲和非亚洲患者中均耐受良好。
 
谈到各种生物制剂的临床进展,尤其IL-23抑制剂在远期疗效方面又有突破时,张建中教授神采飞扬,他表示:“生物制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并且正在越来越好,作为临床医生,我感到非常高兴!”

03

效优价廉,期待更多生物制剂进入医保!

张建中教授对生物制剂的青睐溢于言表,在他看来,生物制剂未来完全可能取代传统疗法,带领银屑病治疗步入“生物制剂+”的时代:“未来,在生物制剂的帮助下,我们有可能够做到‘有一个患者就能治好一个’,迎来一个没有银屑病的世界!
 
与此同时,张建中教授也提醒临床医生,在给患者选用药物时,不能只看疗效和安全性,更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的依从性、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国内外银屑病治疗指南都已经将生物制剂放在一线地位,这也就意味着临床医生能够给初诊银屑病患者直接使用生物制剂,这个情况下,药物效果、安全性、价格、能否报销等问题就必须和患者沟通清楚。”
 
而谈到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和报销问题,就不得不聊到生物制剂走进医保的话题。目前,已经有三个TNF-α抑制剂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但正如张建中教授前面说到的,这三个药物远远不能满足中国银屑病患者的治疗需求。
 
张建中教授希望,在不远的未来,疗效、安全性更好的白介素单抗也能够进入医保:“站在临床医生的角度,我当然希望患者能够用上疗效、安全性俱佳,且在他经济承受范围内的药物,真正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因此我也呼吁药物厂家合理定价、期待政府部门在能力范围内让更多生物制剂进入医保、希望临床医生能够多多使用生物制剂!”
总结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版)》指出:中国银屑病患者约在600万例以上,现阶段,银屑病的治疗以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为主。而生物制剂的出现,给银屑病的诊疗带来了跨时代的改变。

以IL-23为代表的第二代生物制剂的上市,更是让医生和患者都看到了战胜银屑病的希望之光。诚如张建中教授所言,生物制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相信随着第二代生物制剂的逐渐普及,将有越来越多的银屑病患者从中获益!

专家简介

张建中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第十三届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亚洲皮肤科学会理事、国际特应性皮炎研究会理事,世界华人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副会长,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整形美容与再生医学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特应性皮炎(湿疹)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毛发学组组长。任《中华皮肤科杂志》、《临床皮肤科杂志》等杂志副主编,Journal of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Chinese Medical Journal,SKINmed等杂志编委。

对特应性皮炎、银屑病、毛发病等有深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报告“特应性皮炎样移植物抗宿主病”,首次报告RPL21基因是先天性少发症的致病基因,提出了特应性皮炎诊断的“中国标准”。在国内首先发现游泳池肉芽肿病,组织了我国多种皮肤病诊疗指南的制定,主编我国第一部国家卫健委规划长学制教材《皮肤性病学》,牵头研发了我国1.1类(first-in-class)银屑病新药苯维莫德,获2019年国家重大医学成果,还牵头几十项国际多中心与国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发表论文500余篇,主编和参编50多部著作,培养研究生60多名,获中华医学会奖、国际皮肤科联盟杰出贡献奖、国家科技进步二奖等多项,2018年获“国家名医”称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