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一个10年,金融不再是暴利行业

 进入丛林我是王 2020-08-19



内容来源:2020年8月4日,交大安泰EMBA直播栏目“安泰视界”第14期《30而立,洞察中国资本市场进化之道》。

:笔记侠作为合作方,经主办方和讲者审阅授权发布。

高级笔记达人 | 微笑天使

 责任编辑 | 智勇

第 5071  篇深度好文:6335 字 | 12分钟阅读

数字科技

笔记君邀您阅读前,先思考:

  • 金融的本质是什么?

  • 数字科技如何改变金融业?

大家好,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数字技术驱动数字经济发展”。

一、大科技公司和金融科技公司的定义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WEF)的定义,大科技公司泛指巨型科技公司,它们拥有技术和大量的用户群体,特指美国的谷歌、亚马逊、脸书、苹果以及中国的BAT等新兴的大型互联网公司。

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对于金融科技公司的定义是:其通过数字技术手段推动金融创新,从而能够对金融市场、机构以及金融服务产生重大影响的公司。

巴塞尔银行监管协会又对大型科技公司的金融服务进行了定义,这些大型科技公司指的是拥有数字技术优势的全球型大型科技公司。

它们一方面通常直接面向C端用户提供搜索引擎、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等服务,另一方面在某些金融领域开始提供一定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从90年代开始,美国的银行家协会就一直在做评选金融科技公司的榜单,这些公司往往是外包和系统集成供应商。

蚂蚁集团、腾讯、百度、脸书、谷歌、苹果、微软、IBM等都是在金融企业的信息化向数字化转型过程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的科技公司。

二、数字金融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将真实世界完整地“复制”到一个虚拟世界中,而金融功能的全链路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流程和产品来完成。

人类社会的数字化进程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数字化意味着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将人类行为最大限度地向虚拟空间转移,在虚拟空间里可以完成与物理空间的互动。

在人类社会向数字化社会转移的过程中,我们以虚实感受度和体验完整度这两个维度区分了对于虚拟(数字化世界)和线下面对面的物理空间的选择。

虚实感受度的分界线,即在线上的虚拟世界以及线下的物理世界有一个感知上的不同。体验完整度的分界线,即人类现在的记忆都是存在于真实的物理空间当中的记忆和感知,这种体验的记忆和存续在未来的边界线就逐渐模糊。

在未来,大多数人类活动是在线上的虚拟空间实现的,而少部分的需求在线下真实世界中满足。一部分是在线上和线下混合的状态中完成。

如果我们仅以金融行业作为整个人类社会活动的一个部分来看,金融行业是完全可以通过信息驱动的一种配置稀缺资源的行为,因此,金融行业的全链路是具备了在线上完成的条件。

三、金融行业的本质与发展

1.金融的本质

金融的本质是对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满足有财产权的智慧主体的需求。

① 智慧主体需求方

我们现在理解的人和企业对于金融资源和服务的需求在未来可能要扩张到其他具备财产权主体的一些智慧设备,但是这种智慧设备的主体需要拥有独立的产权。

如果在未来,产权仍然是属于人、组织或企业,那么金融资源的需求还是人和企业的需求。因此,对于金融资源的配置首先在需求端是人和组织,以及人的财产权延伸到的智能设备。

在供给端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对现有的金融资源(货币资源)的拥有方进行存储操作;另一方面是能够对货币拥有创造权的机构。

从主权国家的层面来说,如今只有主权国家的央行可以创造货币,但是在可预见的未来中,我们可以看到通过软件的算法,在基于区块链平台上,有可能能够产生出这种新型的数字货币。

② 稀缺资源的交易媒介:货币的演变

稀缺资源的交易媒介是实现对于稀缺资源配置的关键要素。

从货币发展史来看,人类一开始从贝壳、金属、贵金属(金和银),以及发展到主权国家货币(纸币),它都存在着物理的形态。

从发展过程中可见,一开始这种交易媒介的价值来源于它的稀缺性,然后发展到生产交易媒介(货币)的成本,最后过渡到以主权国家的信任作为货币价值的锚定。

现在又出现了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基于算法通过对稀缺性做制度化设置),用算法对价值产生了一定的锚定作用。

2.金融的三大支柱

① 银行

从银行角度来说,银行实现了货币资源配置。对于货币资源,既有需求方又有存储方,银行的存在为货币的存储方提供了便利,也为货币的需求方提供了融资的功能。

这种对于货币的需求和供给是通过错配的机制实现的,包括流动性错配、期限错配、久期错配,以及信用风险的错配。这是银行实现货币资源配置的根本性功能。

② 保险公司

在经济运行的过程当中,会不断地有风险出现。保险公司实现了中心化风险补偿机制,能够为实体经济和个人提供风险补偿。

这种机制可以通过货币的聚合以及再分配,对产生风险损失的个人或者企业进行货币型补偿。

③ 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为企业融资,并对证券作风险定价。

对于证券融资,证券本身可以认为是对未来的货币收益的一个折现预期,这种可转让的证券,能够为具有一定风险的企业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资金支持。

在这三类金融支柱型产业的功能之下,又会出现一些延伸性功能,比如信托、期货、融资租赁等,这些功能是在这三种主要功能之下的一些补充型的金融功能。

3.现代金融业的诞生和发展

现代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业的产生,是伴随着大航海时代和工业化时代而诞生的。在农业时代和手工业时代,金融服务是在小范围且无法形成大规模全国性的金融市场的情况下提供的。

在进入到大航海和工业化时代时,企业对金融的需求进入了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发展过程。在这个时期,金融业从实体经济抽离出来,变成了一个独立的行业。

金融业的发展伴随着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与之对应的是其服务对象的逐渐下沉。

在最早的农业社会,贵族和国王能够获得的金融服务,在大航海和工业革命时代下沉到了大企业主和各种有工商业需求的中小型企业。

当我们进入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信息革命),从欧美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到发达国家的中小微企业,已经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金融服务,能够较好地满足他们的金融需求。

当我们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互联网时代和数字经济时代时,金融服务的对象进一步的下沉,进入到了普惠金融阶段。所有有金融需求的个人和小微企业,通过数字化的技术能力赋能,将可以获得其需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而面向未来的发展,具有产权的智能主体将可以获得金融服务。在这个时候,我们可能进入到了一个“金融服务”的新阶段。一些具有产权的智能的设备,也可以获得价值的传输以及稀缺资源配置的服务,这将是未来金融的新发展方向。


4.金融服务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金融服务的信息化。它的基础是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发展。

第二个阶段是金融服务的场景化。金融服务能够嵌入到个人生活,以及企业的各种应用场景当中。

第三个阶段是可信智能的金融。通过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技术,奠定了未来的可信智能金融的基础能力和确定了发展趋势。

数字技术的底层,是我们通过移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构建的一层数字技术基础平台,而其更底下的基础层,是从1950年代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带来的是信息可编程。

四、数字技术的应用

1.数字技术的三种功能

现代的数字技术拓展了连接、决策、信任的能力边界,改变了金融的基本逻辑。

从连接角度看,未来趋势是货币流转成本趋近于零,同时货币汇集和发送的成本也趋近于零,机构和客户的链接将无处不在。

从决策角度看,错配功能以及有效地满足流动性偏好,这些银行业最根本的功能,从原来以人的知识和经验、规则的积累变成了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多维度的场景分析,从而实现了智能化错配的能力。

在数字经济的时代,信息和数据的收集变成了多维、实时数据,而这当中的不实数据将被过滤出来。通过区块链记录的可信数据,将提高数据丰富度、降低信息分析的不确定性,从而增加信息的价值。

数字生活与金融生活结合起来,可以改变传统的金融风控模型和基本逻辑,在丰富了金融应用场景的同时,能够增强金融机构风控的能力。

从信任的角度来讲,信任本来是人类具有的一种高等智能的关系。它需要通过会计、审计、律师、法院、公证等人类社会的机制建设来保证人类社会中商业以及社会里的信任机制顺利运作。

区块链技术是第一次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了信任的算法化,但它不会是最后一种技术。未来将会不断出现新的技术,使人类社会的信用机制算法化、让其有效性进一步提高。

从资本市场角度来说,信用机制的算法化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可信数据已成为投资标的资产化的必要条件,资产数字化能够增加资产流动性溢价以及扩大投资者的投资标的范围。智能合约增加了违约成本,降低了合约执行的成本,将使我们进入到一个新契约经济时代。

2.数字金融发展的关键技术

数字技术所带来的核心价值是降低成本以及增加效率。

当我们需要服务的对象是所有具有金融需求的个人以及小微企业,如此海量、碎片化、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一定需要使用数字技术,才能够提供真正规模化、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在这里,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移动互联网技术。从2G、3G到5G,甚至是未来的6G发展,极大地扩大了金融服务的客户触达面。大数据能够缓解金融的信息不对称性,同时能够有效的甄别风险,让普惠金融变得可持续发展。

生物识别能够解决远程风险甄别的问题,也可以拓展金融服务的对象到动物界。比如给中国的宠物市场提供保险服务,就是因为对猫狗和其他宠物,能够进行有效的生物识别。

人工智能能够极大地提升数据拓展的效率以及拓展技术服务的边界。人工智能在数字技术的范畴之内,是一种非常有效和具有自我发展以及演进能力的技术,和基于规则的大数据的分析技术还是有所区别的。

云计算能够降低技术和创新成本。

区块链是一类具有独特功能并能够起到对金融行业有转型升级作用的一种技术,就是因为它能使信任算法化,从而能够构建一种新型的信任机器,推动商业运行和金融服务进入一个新阶段。


3.金融服务业技术模式的演进

① 推动数字技术发展的两种模式

首先是集中式金融的技术模式。从六十年代开始一直到现在,大型计算机仍然是在国际上大型金融机构中应用的主要数据处理系统。

从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开始的PC机,以及九十年代开始的PC互联网,使得这种集中式金融的技术模式开始进入了初期的分布式金融的技术模式。从2010年之后进入了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带来了互联网金融以及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

目前我们处在云 AI阶段,这代表着智能金融进入了一个新模式。它使得通用技术平台能够运用到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加速了经济数字化升级的趋势。

而区块链 物联网又是金融服务的另外一个趋势,推动分布式金融模式进入一个新阶段。

因为区块链 物联网提供了一个新的端口,不仅仅是数据收集的端口,而且也是把数据转换成有价值的信息平台,从而能够直接在靠近端口处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

② 以保险为例,来看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

在几千年前,保险在1.0阶段。这个阶段是人类非常朴素的互助机制建立时期,这种互助机制,受到了货币收集、分发以及信任机制规模化的极大限制。

从文艺复兴、大航海时代开始,由于这种高风险的商业性行为,以及有风险的大规模的企业行为出现,保险2.0开始发展出来,能够对这种风险的行为进行风险补偿。

现代保险业的发展与17世纪的伦敦大火有直接的关系。它建立了标准的保险合约以及对于风险的测算,即对精算技术的发展起到开启性的作用。这是保险3.0阶段。

当我们进入保险4.0阶段,就可以看到所有的保险产品可分解成为互助能力、集合能力、预测能力、信用能力这四个元素。

保险业之所以需要先收集保费构建资金池,再进行赔付,是因为承诺的互助分摊风险在风险事件发生后,参与者(没有出险的人)可能违约。

而这种先中心化再进行风险分散补偿的模式,有可能在数字平台上变成后付费模式,即出险之后直接在平台上用极短的时间汇集金融资源,定向向受到损失的个体和企业进行风险赔付的新模式。

这一切能够实现,因为我们现在有了数字技术和数字化支付平台。

五、区块链的金融应用

第一个阶段:可信数字和可信数据上链,能够帮助行业构建协作网络。这些可信数字与信息能够被金融行业利用起来,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

第二个阶段:分布式金融网络,可以实现金融服务的高效、普慧、低成本运营模式。以区块链为核心的模式重构了协同服务,比如P2P的转帐以及金融服务,搭建了保证可信关系的基础设施。

第三阶段:全球数字资产交易网络。在经济活动当中,大量存在的权益(债券或股权的权益),通过可信手段使这些权益进行数字化的过程,从而构成了新型数字化资产。

当这种新型数字化资产构成一个数字交易网络之后,将产生巨大的流动性,有投资需求的投资人可以扩大其投资标的范围。这种数字资产交易网络,将极大地为社会的经济活动提供新的金融资源。

伴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是金融监管模式的发展。金融行业的融资模式和与之匹配的法律体系有两种:

一种是英美法系支持的金融市场制度,即以直接融资为主体的构建起商业企业融资的模式;


一种是大陆法系支持的间接融资系统,即通过银行系统来提供间接融资。

这两种法系构建的金融机构和金融资本市场都经历了从合到分再合的过程。第一次合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末期,出现了金融业里银行、证券、保险向企业提供混合型金融服务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被1929年至1933年的美国金融危机(股市危机)打断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多数国家采用了类似美国的金融分业监管的框架。

从21世纪初(1999年至2002年)就开启了对于金融机构混业监管的过程,从英国、日本、美国、欧洲都开始出现了金融控股公司,金融行业又重新出现了一种混业经营和混业监管的过程,而这种趋势是伴随着全球化的跨国公司的多样性金融需求而发展起来的。

 

在2008到2009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后,出现了一些对于金融行业系统重要性机构的监管法规,但是金融行业的监管没有再回到分业监管的框架里,因为在互联网时代,不仅是大型跨国公司,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也是多元化的。

最近我们看到了中国的银行业可以获得证券业牌照,实际上也代表了混业监管和混业经营的趋势。

六、展望未来

展望未来,根本性的趋势是金融服务的成本将会大幅度的下降,金融业一定不会是暴利的行业。

金融业在成本下降的过程当中,原来独立金融机构模式,可能会被新的协同关系,包括平台型的协同关系所逐渐替代,或产生一种共生的生态型协同模式。

金融产品和服务一定要真正贴近于其真正服务的对象,而不是构建一个虚拟的金融自身循环系统。

首先是金融服务的对象下沉。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从大中型企业到微型企业再到所有的小微企业,从贵族到城市的富有阶层,到中产阶层,再到普惠人群,最终也可能覆盖有产权的智能设备。

其次是金融业从原来抽离实体经济,变成了专业化、规模化的金融服务的行业型态,再通过数字技术的力量回归到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真正的个人。

再次是拥有用户的场景和数据资源的新型科技公司会与有金融牌照和金融资源的机构进行合作,构建一种新型的协作模式,提供新嵌入式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最后是与之对应的监管部门,需要利用新的数字技术,对于这种新型的混业金融模式进行有效的监管,从而能够让金融最大限度为社会运转和经济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