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李商隐的《暮秋独游曲江》改了

 野有雅兰 2020-08-20

暮秋独游曲江·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

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

怅望江头江水声。

备注:曲江:即曲江池。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

几年前看到这首诗,不是题目作者,真的是不敢相信这出于曾经写下“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 “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些千古名句的商隐之手。

此诗风格不像李商隐它诗那样,因多用典故而晦涩难懂。诗意一读既能大体领会。

诗人用荷叶生枯喻人之生死,“春恨、秋恨” 两恨的出现,还会让人情不自禁的追问,到底是什么让诗人一年四季的如此“恨”?

读此诗,当时第一感觉就是,诗中的恨”未免太多了些!而且此“恨”描写的方法和体现的境界似乎也不如它诗那样婉转随即忘乎所以动手改成下面的样子——

婴孩版暮秋独游曲江

荷叶生时情随生,

莲实叶落曾菁菁。

深心不随此身去,

惟闻江头浪涛声。

同样是言痴情,这样一改,是不是境界大不一样了?婴孩版的痴情是不再受一身之生死限制且豁达的。

原诗后两句是“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意思是,因为诗人知道,对于失去“你(据说是名为“荷”的李商隐恋人)”之恨会和此身同在,所以当诗人站在暮秋的曲江之畔,只有望着这从江头留下来的轰鸣江水怅怅然了。轰鸣不已的曲江水是诗人的心绪呢,还是两者已经化为一体了呢……

没想到,李商隐看了大为不服气,当晚就托梦于我:“汝这一改,岂非比我还痴?汝可知我于”荷“的故事?”说完,隐身不见……

第二天早起,百度了一下,果然看到了与此诗的一段故事。看后不觉长叹——与其荷花春秋恨,宁化曲江梦随君!


去蟾宫何必为折桂 来世间不妨叩东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