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田玉油性、糯性之间的【秘密】

 传玉匠 2020-08-20

有两个词,常常出现于玉友耳边,那就是油性与糯性!

不懂玉的人,总是将这两个词看做和田玉的同一种表现形式。

可事实并非如此......

 .

什么是糯性

粽子,想必大家都吃过。其中的主要材料糯米,在被蒸熟之后的那种感觉就是糯。


如果糯性不好理解的话,也可以对比青海料的水性理解,料子水的反向意思就是糯。


糯性影响了和田玉的吃光度,吃光深的料子会显得嫩、透,糯的料子看起来不会有水的感觉,料子看起来温和而凝重,浑厚感强。


当然,除了视觉上的糯性外,还有一种就是手感上的粘性


这点玉雕师最能感受到。琢玉时,糯性好的料与钻头间会有一种粘粘的感觉,就如同用刀切糯米一样。

我们都知道玩玉最讲究手感,天天将玉放在手中把玩。若手感不好,即使皮色再如何出色,也终归多了点遗憾。

.

什么是油性

和田玉的油性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手感上油润的感觉,即触之略有阻力的油滑感觉,就像手里握着一砣羊脂般,用手一推,有一种油要化开的感觉,那感觉让人过手难忘。
 
符合这种特征的和田玉,几乎肉眼看不到结构。同时,即便用放大镜观看,其结构也必须做到细而匀。
  
另一个方面是视觉上的油润光泽,指和田玉的表面由于玉石分子特殊的结构,形成特别的对光的漫反射效应,呈油脂般的光泽。


这种油润光泽,大多与和田玉本身的致密度(即间隙大小)、硬度、打磨方式有关系。


打磨器物时,打磨速度越快就越细,光泽也更强,所以有些打磨师傅用油石打磨后会再用牛皮过一下,这样能显得油润些。

但在匠小玉看来,这种外力的方式远不如和田玉自然生成的油润感,也不如人手盘出的油性是最好的。


所以许多和田玉作品表面会被打磨成亚光,开始看上去并不油的东西,盘出的效果反而更好,但要料够好。

真正的“油”性不是摸出来的,是深入玉的肌理,只能用眼用心体会到的。

玉器行里有句话:翡翠看种,和田玉看糯。指的就是和田玉精光内敛,而又不失油性的感觉,这也是衡量和田玉品质高低的重要因素。


其中“油性”容易辨别,上手容易分辨,但是糯性还得多多观察、学习。


而大家在学习玉石的有关知识的同时,也要亲自研究玉石本身,多拿真实的上品和田玉在手上感受,才会更加了解玉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