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2017年第二期正式出刊!

 梅雨墨香 2020-08-20

总编的话: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全国各地散文作家和广大读者的热切盼望下,《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第二期正式出刊了!在编辑部同仁们的辛勤努力下,33篇优秀作品被精心挑选和认真编辑、校对,那散发着墨香的崭新杂志将很快寄送到你们的手中。在此,我谨代表《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编辑部向一直关心支持本刊物的作家和读者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另外,还要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这一期杂志寄送后,编辑部将开始启动稿酬寄发工作,到时候,凡是在我们刊物上发表作品的作家们都会收到编辑部统一寄送的稿费。

希望广大作家把精力投入到精品创作上来,多创作出更多的、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奉献给广大读者和文学爱好者。

一个人的创作,说到底,还是人格上的修养。要是想让自己创作的散文大气、耐读、有味道,那么你的心胸必须要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一个人有修养,一定要做到像大海能容纳无数江河湖水一样胸襟宽广,以容纳和融合来形成超常大气。心小了,小事就大了;心大了,大事都小了;我们还是要顺应古人说的话: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定其心,应天下之变。只有真正做到豁达大度、胸怀宽阔,才能“看淡世间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其实,散文的创作和做人做事都是一个道理: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胸襟,有舍有得看智慧,是成是败看坚持。

愿与诸君共勉!

                     梅雨墨 

   2017年5月16日于舜耕书院云竹斋


卷首语

散文是一种最为喜闻乐见的文学体裁,也是最为草根的文学表达方式,因而使用者众。散文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都有极大的用武之地。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自然也有自己的要求。

人们喜欢散文的原因之一,是它可以雅俗共赏。而接地气,对于写好散文来说则是非常重要的。

接地气体现的是一种创作观。接地气,近距离地写好我们的时代,写好时代的人,是文学的使命所在。回顾文学的历史,那些贴近生活,清新隽永,贴近普通人的创作生命力最为持久,《诗经》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汉乐府》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文学是生活的反映,文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不需要我们给它贴什么标签,它所体现的都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创作观。

本期推出的贾平凹先生《这是一个极丑的人》,看似作者的自我肖像,实际上是一个特定时代生活的侧面。这里有生活的艰辛,有理想、愿望以及追求的付出,白描一般的文字所透出的凝重感跃然纸上。刘志成《遥远的秃尾河》也是这样,我们在关注人物命运的同时,更多地看到了那个特定时代普通人的生存状况。

人民的需求是多方面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

接地气体现的是一种创作方法。散文风格多样,题材不限,写法自由。但万变不离其宗,没有生活基础的虚无缥缈,没有灵魂皈依的天马行空,再华丽的文字也掩盖不住内心的苍白。无论是亲近山水,还是关注生活;无论是悲天悯人,还是掩卷沉思;无论是亲情、友情、爱情,还是心灵的旅行、悸动,如果离开生活本身,都很难获得读者的共鸣,成为“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这样的作品注定是没有生命力的。

散文是文学作品,它的根基在于人、生命以及他们的文化。邹安音的《醉美雪山》从雪山的磅礴气势中领悟到了文化的生命力,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由衷赞叹与尊重。接地气,就能获得源头活水,作品才能鲜活,才能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接地气体现的是一种创作情怀。具体反映就是真实地表达,这也是文学创作的根本体现。只有付出真情实感,文学作品才会赢得社会的尊重。而真情实感也不是躲在书斋里吟唱出来的,一定是来自真实的生活。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就是说必须有情感的参与,才能进入生活、走出生活。与生活中的人和事充分接触,才能唤起心灵的共鸣。叶晓燕的《老苕》是一篇颇为另类的文字,她不仅关注到了智力残障者的生存状况,更是走近她的内心,用心灵进行对话,从而让我们产生了心灵的震颤。

投入真性情的创作有时候甚至是痛苦的。惟其投入才会有出其不意的收获。郭翠华《杜拉斯和她的情人》尽管是域外世界投下的一束微光,由于作者愿意走近,付诸真情,从而理解了,顿悟了,也带给我们以思考和启悟。

做一个有情怀的散文作者,是我们的提倡,也是社会的需要。


本期杂志的封二人物是为我们刊物题写刊名的著名书法家和当代帖学大家陈浩金先生:

陈浩金先生,1950年出生于安徽淮南,幼时临池,至今弗辍。初习唐楷,渐窥法门。继而研碑,声名鹊起。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沧浪书社社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艺术顾问,安徽省书画院特聘画师,淮南市书法研究所所长,淮南书画院院长,《翰墨视界》主编。

陈浩金先生近半世纪倾心书艺,雅好释禅,为驰名华夏的一代书家和当代帖学大家。


本期杂志的封三人物是著名画家李传玉先生:

李传玉,安徽淮南人,1947年生,1978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90年代赴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深造,专修中国画。在长期的苦学磨练中,奠定了扎实的绘画基础。宽厚容忍的气度、锲而不舍的毅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使她历经数十寒暑而无怨无悔;在万里采风写生活动中备尝艰辛而能甘之如饴。

李传玉擅长佛像绘画艺术,吸收了藏传佛教中唐卡的绘画功法,构图严谨,均衡,丰满,多变,画法主要以工笔重彩和白描为主,富有立体感与质感,动感强烈。

李传玉还擅长仕女绘画艺术,在长期的艺术创作中汲取多种养分,将早年学习民族舞蹈的体会融入笔下的人物动势,使之分外轻盈、灵动、妩媚,将具有现代意识的水墨画风和传统的工笔画风完美结合,从而达到笔墨婉丽、劲爽,意境深邃,自成风格。


办刊理念:高品位  大格局  上档次  推原创  出精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