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初语阅读 初语阅读——西散原创高端平台 初语阅读——中国原创精品散文基地 初语排行榜——中国原创精品散文风向标 又是七夕。 又是天下牛郎织女企盼相会的时刻。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今年的七夕节,因赶上了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火把节”,我调成都工作十二年来,终于和妻有了牛郎织女的第一次鹊桥相会,金风玉露一相逢,用杜甫先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这句诗来形容我和妻的心情一点也不为过。怎么说呢?妻和我都热爱文学,热恋时,我们虽同居一城,相距不过50公里,却时时鸿雁传书,我们结婚前的那数十封书信里,不仅装着我们对彼此的倾慕,流淌着我们对未来美好的渴望,还文采斐然地引用了不少古今中外歌颂爱情的诗词佳句。然而,命运好像专爱给我们这些文人开玩笑。婚前,我调到了妻的单位,却在儿子一岁半时,调到了200多公里之外的新单位,过了两年多的牛郎织女生活。在我好不容易把妻也调到同在一地的另一个单位,一家人和和美美地在一起生活了八年,因为改革,我调到了而今与妻相距500多公里的城市来工作。调来这个城市后,我也希望尽快结束我和妻的牛郎织女生活,但我做了很多努力,始终未能如愿。十二年来,妻为了和我们团聚,常常不辞辛劳,奔波在千里铁道线上,有的是人到中年那无尽的疲惫。回首结婚二十多年来的生活历程,我总感觉我像汪洋大海中的一片飘萍,妻像一条细小的鱼在后面追赶。因此,每每见到妻因熬夜、坐火车、赶汽车,食不甘味、瞌睡无眠而倦容满面,两鬓染霜的样子,我就心如刀绞地想起我的母亲,我就由衷地感叹我的命运与父亲何其地相似啊…… 记得儿时的一个七夕节,母亲早早地安排我们兄妹吃了的晚饭后,便提着木条板凳,拿着蒲扇到院子里乘凉。待到繁星满天时,母亲摇着宽大的蒲扇指着银河系的两颗星星说,那是牛郎织女星,还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起了外婆给她讲过的《牛郎织女》的传说。那时,母亲30出头,端庄与美丽、成熟与干练、自尊与自强集于一身,光彩照人,为村里人所称道。但当她讲到牛郎与织女被王母娘娘的金钗隔开,每年才能相会一次时,我竟看到母亲那美若黑珍珠的大眼睛里盈满了泪水。她也许是怕我们看见,侧过身,用蒲扇挡住,用衣袖轻轻拭去。那时,我已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工作的父亲,每年也只有一次的探亲假回来与母亲团聚。母亲讲到织女被无情的阻隔,焉能不联想到自己的悲苦——独自一个人带4个孩子,起早贪黑挣工分,不生病得不到休息,更因了家中无壮男,时常受人欺负,等等打落牙齿肚里咽,有泪不敢当着外人流的凄切,又焉能不潸然泪下?从此,院坝外那一刻弥漫进来的稻子快要成熟的清香,母亲那一刻的深情泪眼,夜空那一刻的璀璨明亮都吱吱地烙在我的心尖上,每每让我在星月明亮之夜,热泪沾裳。 此刻,看着妻动作优雅、神情舒畅、歌声悠扬地精心准备我们今夜的餐饮时,我双手合十,感谢上苍,把这个善良、贤惠、知性的“织女”赐给我,我祈愿天下有情人虽“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但每个七夕都能在一起金风玉露、恩爱相守,不再望河兴叹! 天下有情人,今夜的星空因爱而灿烂、辽阔! 作者简介:黄培书,男,1965年生,四川省作协会员,现供职于成渝客专公司;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以阿培、聿竹、鹤天、毛象等名在中国大小报刊发表诗歌、小说、散文及文学评论等;出版有散文集《生命中的风景树》《笔走天涯》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