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散原创】朱凯亚作品丨古镇越千年

 梅雨墨香 2020-08-20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初语阅读

初语阅读——西散原创高端平台

初语阅读——中国原创精品散文基地

初语排行榜——中国原创精品散文风向


光阴百代,许多曾经渐渐离我们渺远,又有多少在我们的心中停留,唯有小巷的身影长过了时光;悠悠千年,多少过往都交给了岁月,唯有古镇走不出景德年间的深巷;都说小巷是陶人瓷工在岁月的泥坯上刻下的痕迹,时光的橡皮无法擦掉,这里是景德,永远是景德。当我站在一条条幽弄深巷的入口处,如古镇上烧窑的把桩看火师傅,两眼盯着岁月的窑道,窥视着悠远的火光,总想打捞起流年的精美或古拙,仰望镇窑刺向天空烟囱,不知今夕何年? 我只知道,千年不远,穿过小巷;小巷很长,今生在路上。

“小桥流水旁,深巷幽弄中”,这句诗是写给江南的。而地处江南的景德古镇,清澈的昌江旁,竟然深藏着“一百零八条”幽深小巷。古镇小巷是典型的宋时江南女子,在昌江里洗去了唐朝的浓脂艳抹,素面朝天,苗条而有丰韵,放肆的将皇帝年号做成旗袍穿在身上,唐朝的徽派门楼、宋代的窑砖墙和时光雕琢的青石板路都成为旗袍的图案;小巷弯弯,婀娜多姿,走出唐诗的平仄、宋词 的韵腳、元曲的音调;幽巷静静,能听见岁月的回音,那是古镇小弄久远深处传来的文化鸽声。“江家弄”、“程家巷”、“刘家弄”……是一个个陶瓷工匠的迁移最初的聚集,“斗富弄”、“龙缸弄”、“风车弄”……则蕴藏着众多陶瓷内涵的动人故事与传说,地理、贸易、民俗、宗教如市井的风,从小巷这管长笛中竞相吹出;我想,如果景德是一棵长了千年的大树,那一条条小巷则是扎在这块沃土里的根,一直延伸到宋时还要久远的光阴。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 走进深巷幽弄,你不期然会与某个“会馆”邂逅。 “ 匠从八方来”,是陋巷收留了瓷工的颜回,没有城墙的古镇将每一个的过客变为归人,最早落脚于小巷;异乡打拼,抱团取暖,逐步形成了以都帮、徽帮、杂帮为主的各个帮派。都帮,即都昌人把持陶瓷的主业圆器,徽帮来自徽州六县,操纵着钱庄、布店、粮油、药店等商业;杂帮则主要从事陶瓷琢器业、陶瓷服务业,多由抚州、南昌、波阳、丰城人组合而成。都说人生是一种旅行,不知根植何处,常常“夜来幽梦忽还乡”,总想寻一处灵魂栖息之处,于是,古镇有了都昌会馆、徽州会馆、抚州会馆、福建会馆……,如繁星洒落在幽弄深巷中,为祭祀、聚会、议事的场所;步入这门,就是故园,院内依稀就是老家某处的景致,乡音、乡情、乡愁被压成一块块砖,砌就故乡的驿站;建筑风格各异的“会馆”历经沧桑,今天则是古镇遗存的风景,沉甸甸的记忆。

阡陌纵横,一撇一捺,那一条条深巷,是用宋徽宗瘦金体写的一行行的文字,将古镇写成了一本厚重的书,描绘着“瓷上中国",记载着古镇版的《中国陶瓷史》。 今天,许多人跨越千山万水,行走古镇小巷,穿越千年,通向宋代最近的路,淘宝、朝圣、读景德,只为中国文化的精髓---陶瓷;“御窑厂”里摩肩接踵,“御瓷片”,即古时进贡皇官御瓷淘汰品的碎片一片难求。江西通志载“宋景德中置镇,始遣官制水瓷贡京师,应官府之需,命陶工书建年‘景德’于器。尔后,设监镇,官监民造,此时景德镇窑名‘御土窑’。”元代设“枢府窑”,明洪武年间设“御窑厂”。御窑厂址从龙珠阁延伸到繁华的大街,占地数十亩,有关帝庙和佑陶灵祠;以东西“辕门”连接古老的“前街”“后街”。“御窑”烧的是御器,不合格品打碎掩埋,不许流落民间。今天,多少人跪拜在龙珠阁下,寻找埋藏在御窑遗址中的中国故事、文化符号的谜底,祈求上天赐一枚古瓷片,贴在脸庞,感受一回宋时的余温,明清的纹路,流年的沉淀。

悠悠小巷,孕育了景德。众多民间陶瓷作坊窑房藏于幽弄深巷中,它是瓷业的“产房”。作坊窑房地下铺的窑砖、柴垛的码放、窑火的祭拜,无不透露出一股浓浓的古意、古韵,从瓷土到瓷泥的踩、揉、打,坯的拉、凉、晒、利至成型,装饰与烧成,有道是“过手七十二,方可成器”,狭小的作坊却浓墨重彩的写着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而陶瓷业分有烧细窑里、陶瓷成型、画作、包装等“三十六行”的精细分工,家族式的传承,传子不传女的封建习俗,则使瓷业成为放不远的风筝;随着大工业生产的兴起,被淘汰留存的坯坊窑房 转身成了瓷工的住房,孕育着爱情与生命,几块木板隔就了一个个家庭,一座作坊窑房就俨然成了江南的四合院,古老的烟囱俯瞰着古镇变迁,站成了风景与纪念碑。今天,许多人来到古镇,看过珠山大桥上的“七十二道工序”群雕,拜见了古窑新矗立的“窑神”童宾,蓦然想当一回白泥,任揉、捏、雕、挤,“过手七十二而成器”,让自已在作坊里孕育成型,在窑火中重生。

湿漉漉的江南,湿漉漉的小巷。 古镇乐水,这里自古“水土宜陶”;小巷无论怎样千迴百转,总是一头连着老街,,一头通着昌江,春天的巷口成了昌江的渡口,直接登上远去的舟船。渡口是出发,亦是回归,是离别亦是重逢,更是延伸的起点,走向更远的万水千山;我不想说它连着柴门万户,连着皇城金銮,只想说穿行在荒山大漠中的“丝瓷之路”、郑和西去的大洋万顷波涛之间,正是古镇小弄深巷的延续;小巷是古镇手中的线,牵着宋时久远的明月,升在江南也升在彼岸,那是古镇梦中放飞的风筝。呵,关山万里,总有一些情感遗落在红尘深巷,岁月匆匆,总有几许月光连着古镇沧桑,小巷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今天,许多人久久佇立渡口,望小巷西去无尽头,只为感受小巷与生命的轮回……

步入小弄,穿行深巷,寻踪觅迹,在昨日的浅痕里……。在古镇景德,都说幽弄拐角处,有一位青花姑娘在静静的等待,闪过千年的痴情与羞涩;都说深巷的石板之间,相遇的是元青花的御瓷片 ,俯首拾起滋潤半生; 人世间有太多的诱惑,可我只愿做一回颜回,生活在宋时景德陋巷,享受细长柔軟的小巷阳光,哼着那首歌:“人间有天堂,天堂在陋巷,春光无偏私,布满温暖网……”。我常想,人生这么短,幽巷这么深,小弄这么长,穿越千年,谁是你牵挂的远方?何不寻一茶馆,泡一壶浮红香茗,端坐在巷口的窗前,品味古镇,品味景德,闲适而安然,让岁月的时光从身边悄悄流过,静静地成为一个小巷文化的守望者,足矣。


作者简介:朱凯亚,男,安徽省黟县人,曾是江西省景德镇市作家协会理会理事、市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黄山市陶瓷协会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师,景德镇市陶瓷高级美术师。曾在《诗人》《百花洲》《江西文艺》(现《星火》杂志)《法制日报》《江西日报》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 作品曾获“全国金盾奖”“江西省报刊杂志文学作品一等奖”“江西日报”一等奖等,有电视剧本被拍摄播出,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被最高法院展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