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散原创 • 初语阅读】范诚作品丨到乌拉盖草原看狼

 梅雨墨香 2020-08-20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初语阅读

初语阅读——西散原创高端平台

初语阅读——中国原创精品散文基地

初语排行榜——中国原创精品散文风向标

这次到乌拉盖草原采风,我终于见到了狼。 

狼,是一种让人爱恨交加的动物。 

人们对它们先是无比的恨。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狈为奸、豺狼成性……等等,没有一句好词。见到它们,必欲杀之除之而后快。因为,它们不仅与人类争抢食物,它们甚至还吃人。豺狼虎豹,还有什么比它们更凶恶更歹毒的呢?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曾听到一个关于狼吃人的故事。那是隔壁二爷爷亲自讲的,他说,他小时的伙伴秋生就是被狼叼走吃掉的。 

应该是上世纪初吧,二爷爷也才几岁。秋生当时才两三岁,天黑时,一个人独自在大门外玩耍,而其父亲是个手艺人,一直在家里忙碌着。 

孩子见一条大狗死死地盯着他,有点害怕,就喊,“爹,有狗。”父亲以为是附近人家的狗,也没理会。一会儿,孩子又喊,“狗!狗!”父亲隔着墙说,“你赶它走!”仍没有出去。过了一会,孩子再没叫喊。父亲一想,不对呀,怎么孩子没动静了呢?赶忙走出去看,哪里还有孩子的影子?于是拖了一根棍子追出去寻找,找到半夜,也没找到。天亮后,才在不远处的一个山头看见孩子被撕裂的衣服,原来孩子早已葬身狼腹了。 

这故事听得我毛骨悚然,很久一段时间,天黑都不敢独自出门去。 

故乡还有许多关于狐狸和狼的传说,说狼和狐狸一样,不仅偷食山民的鸡鸭牲畜,最怕人的,是偷食孩子的心脏。 

据大人们说,它们每吃了一个人的心脏,尾巴上便会长出一个“球”来。待吃到十个人的心脏,便会成妖精,有时会变成人,去吃活人的心脏。 

它们最先吃的是病死孩子的心脏。以前山里穷,缺医少药,孩子生病容易夭折。一般孩子夭折了,也没什么讲究,家境好点的,用几块木板,做个盒子,将尸体埋到山上。家里穷的,用破席子或杉木皮卷着,在荒山野坡上挖一个小坑,就埋了。它们就找这样的机会,将孩子尸骨刨出来,将心脏吃了。久而久之,尾巴上的“球”越多,就成“精”了。这和古书中描写的是一样的,真让人不寒而栗。

读书后,看了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更对这种忘恩负义的狼恨之入骨。 

其实,那时候,我们的周围早已经没有了狼。狼在南方的山区,已经绝迹了。

人类就是这样,当一种物资充塞于我们身边时,人们毫不珍惜。当他们与人类发生矛盾或冲突时,人们必欲群起而攻之,将他们置之死地而后快,甚至食其肉、寝其皮,坚决把它们消灭干净。而一旦这东西没有了,人物开始怀念它,呼唤它,甚至想方设法找到它,繁衍它。 

人们对狼的态度,就是这样经过360度的大转弯。 

在蒙古的大草原上,以前是有许多狼的。 

它们不仅存在于各种文献记载中,也存在于牧民们的生活中,同时,存在于各种文学作品中。著名的小说《狼图腾》便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部。 

在乌拉盖大草原,有一个《狼图腾》拍摄基地,这是我们必须参观的景点。 

《狼图腾》是一部以内蒙草原狼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故事情节大体是这样: 

1967年,北京知青陈阵和杨克响应国家上山下乡的号召,从北京来到了内蒙古额仑大草原插队。在大草原上,他们结识了蒙古族牧民毕利格一家,也见识到了草原上最令人敬畏的动物——狼。在与狼群的接触过程中,陈阵对这一物种有了强烈的兴趣,甚至有了想自己养一只小狼的念头。就在此时,一群外来人贪婪地掠夺了狼群储存过冬的黄羊,打破了狼群和牧民之间的生态平衡。而以场部主任包顺贵为首的生产队员更是发起了一场灭狼运动,让狼群和人类之间的关系陷入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狼,故事的主角,在小说中一改过去我们熟知的形象,而被赋予了一种全新的地位和解读。它不再是狡诈、残暴、歹毒、忘恩负义的中山狼的代名词,而成为英勇、义气、智慧、具有团队精神和献身精神、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人类的老师和图腾。它们伏击马群和黄羊群所表现出来的超乎寻常的侦察、布阵、奇袭的高超战术,它们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它们单独攻击抢掠羔羊、马驹的敏捷利落,它们在袭击敌人时所表现出来的惊人忍耐力和洞察力,它们对于小狼的赤烈感情及保护等等,都彻底巅覆了我们对狼的所有感觉和认识。

《狼图腾》自2004年发行出版以来,出现在书店的畅销书架上,连续六年高居文学图书榜的前十名,外文版也出版了30个语种。其后,紫禁城影业公司购买了该小说的电影改编权,但由于动物拍摄难度巨大而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导演。 

后来,他们辗转找到擅长拍摄动物电影的法国著名导演让·雅克·阿诺。阿诺凭借《情人》《兵临旗下》《熊的故事》《虎兄虎弟》等片为中国影迷所熟悉,而他所拍摄的《熊》和《虎》两部关于动物的影片,一直为许多影迷津津乐道。他看完剧本后,果断地接受了邀请。 

但拍摄《狼图腾》需要货真价实的狼,去哪里寻找呢?他们决定喂养。他们租下京郊大片场地,聘请了饲养员和兽医,开始养狼,但不成功。后来,他们请来了加拿大的驯狼师,堪称“狼语者”的安德鲁·辛普森,决定到拍摄地乌拉盖大草原上来驯养。

乌拉盖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北部,这里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天然草原,有“天边草原”之称。境内有原始草原、湖泊、湿地、白桦林、芍药沟、黄花沟等独特的草原风光自然景观,以及布林庙、农乃庙、成吉思汗边墙、固腊卜赛汗国际敖包等历史文化遗迹,还有独特的乌珠穆沁部落蒙古族民俗风情文化。 

为了拍摄,他们在兵团小镇,也就是当年的下乡知识青年点附近,专门搭建了《狼图腾》电影拍摄基地。 

《狼图腾》从决定拍摄到成功上映,差不多用了10年时间,可谓十年磨一剑,功到自然成。个中艰辛,不言而喻。 

《狼图腾》的电影播放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当地政府结合历史文化,对革委会、医疗点、邮局、供销社等按历史原貌进行修复,使之成为一个新的旅游亮点,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拍摄基地景点。

走进拍摄基地,只见茫茫的大草原上,一个小平房建筑群落,里面有铁匠炉、汽车站、电影院、照相馆、招待所、理发店等等,一如当年的模样。这些建筑尽是青灰色的墙体、古色的大门,随处可见“为人民服务”“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屯垦戌边,保家卫国”等红色醒目的标语。墙上,画着大幅宣传画;高音喇叭里,播放着毛主席语录;电影院里,正在播放《狼图腾》……仿佛让我们“穿越”回到了四十多年前。 

离《狼图腾》拍摄基地不远,有一个野狼谷景区。 

野狼谷景区位于贺斯格淖尔湿地水库北1公里处,总占地面积11万亩,有狼活动的区域达5000亩。狼园分野生放养区和小狼驯化基地,主要以草原狼为主。该景区致力于打造野狼谷文化园,并成立野狼谷野生动物救助站,把保护狼作为公益事业,通过野性驯化,将失去野性的狼驯化成拥有独立生存能力后,将其放归自然。 

现景区散养着38匹野狼,都是电影中那两匹狼的后代。 

野狼谷景区饲养的动物还有草原雄鹰、雕、旱獭、大雁、天鹅等。在野狼谷,游客可以乘车观赏狼群或者喂食,近距离感受“狼”的习性和文化。 

据说,距今约五百万年在人类兴盛以前,狼曾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的野生动物。远古的人们,更是把狼的形象画在石壁上,作图腾来供奉。 

在狼的驯化基地,我终于看到了狼。 

这里位于一处草原的山谷盆地之中,用铁网搭建了许多栅栏,将一些狼分开养着。那些狼并不安分于关在笼子中,在里面走来走去,似乎在随时寻找机会,要跑到辽阔的草原上去。 

隔着铁网看去,这些狼和我们平时所见的狗并没有多大区别。只是体形略大一些,尾巴始终是夹着的。而狗,尾巴是翘着的。见到人,尾巴时刻摇晃着的。 

也看不出这些狼有多么凶狠。也许是长期驯养的原因,他们早已失去了一些野性。 

这时候,我突然听到了一只狼的嚎叫。“呜……”声音拖得很长,尾音有点像海螺的声音,但要深沉复杂得多。它似乎通过这种嚎叫,与我们对话、交流,或者是在宣泄、示威,展示它们的野性。据管理人员介绍,这只嚎叫着的狼,正处发情期,和一只母狼关在一个笼子里,以前它曾咬死过两只异性同伴。另一边,两只被特别关在比较宽敞笼子里的老狼,因为群殴受伤,在笼子里来回打转,好像试图走出牢笼,看人的眼神都充满警觉与犀利。 

以前在电影里多次听过狼的嚎叫,年少上学时,我曾经一度刻意模仿过狼的嚎叫,但自己都觉得不像,没有那种底气,更没有那种苍凉。 

在野狼谷里听真狼嚎叫,还是让人震撼的。它们抬头仰望天空,双目微闭,声音从喉咙里低沉有节奏地发出,叫得如醉如痴,如诉如泣,声音具有一种其他动物不具备的穿透力。据说这是狼在呼唤同伴,方圆十里都能听得到。这是真正的狼的啸叫。 

我们来到狼的野生放养区。 

现放养区已由当初的数百亩扩大到5000亩,周边围有栅栏,里面是一片离离草原。

我们是乘坐着四周装有严实玻璃窗子的观光车进入的。景区司机随时提醒我们,不要开窗,更不得把头和手伸出窗外,只能在车里观看。 

这是一片辽阔的草原,各种草类长得特别丰茂,一直延伸到远处的山边,完全是一幅“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丽画图。可是里面并没有牛羊,偶尔,可以看到一两只狼,他们也并不是在捕食,在战斗;而是在歇息,在疑惑地注视着游客。草原上有野兔、鼠类等,不知道他们是否捕食,据导游说,景区还是经常为它们提供食物的。 

人们都知道老鼠会打洞,其实狼也是个挖洞高手。从电影《狼图腾》里我们看到,它们喜欢把自己深藏在洞穴中,这样才有安全感。工作人员介绍说,在这片野生动物保护区内,草坪的地下都挖了很深的洞穴,以防止狼自己打洞逃跑。

这就是我们在野狼谷看到的狼,未免有点令人失望。但随着《狼图腾》图书的发行及电影的播放,已逐渐唤醒了人们对狼的记忆。作为从草原狼群中总结提炼出来的狼性文化,更是让人瞩目。

所谓的“狼性文化”,指的是企业文化中一种带有野性的团队拼搏精神。狼性主要表现在野、残、贪、暴,在团队文化中再现,那就是对工作、对事业要“贪”,永无止境地去拼搏、探索;要“残”,对待工作中的困难要一个个地、毫不留情地把它们克服、消灭掉;要“野”,在工作中、事业开拓中要有不要命的拼命精神;要“暴”,在工作的逆境中,要粗暴地对待一个又一个难关,不能对难关仁慈。 

记得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曾说过:“狼的许多难以置信的战术很值得我们借鉴。第一,不打无准备之仗,踩点、埋伏、攻击、组织严密,很有章法;第二,最佳时机出击,保存实力,该出手时就出手,置对方于死地;第三,战斗中的团队精神,协同作战,为了胜利不惜碎身沙场,以身殉职;第四,永不言败,哪怕是瞎了一只眼,断了一条腿,狼依然是狼。” 

张瑞敏的这个总结现在已成为商战中所推崇的狼性文化经典。 

离开野狼谷,我似乎又听到了狼的啸叫,叫声时而高亢,时而凄厉,穿破长空,声震旷野。 

这时,我仿佛听到一首歌,是齐秦的《北方的狼》: 

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走在无垠的旷野中/凄厉的北风吹过/漫漫的黄沙掠过/我只有咬着冷冷的牙/报以两声长啸/不为别的/只为那传说中美丽的草原…… 

在齐秦的反复吟唱中,我记得最清晰的两句是: 

不为别的,只为那传说中美丽的草原! 


作者简介:范诚,湖南新宁人,1985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湖南广播电视台一级文学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作品刊发于《人民日报·大地》《芙蓉》《海外文摘》《散文选刊》等各种报刊并多次获奖。已出版散文集《崀山走笔》《本色凤凰》《阅读湘西》《崀山乡土》《走玩湘西》《凤凰:那些人,那些事》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