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散原创:征文展示】庄有禄作品 | 细雨悠悠难忘恩

 梅雨墨香 2020-08-20

 西散原创总编手册 —— 梅雨墨香
西散原创大型采风征文活动唯一官方发布基地

2019“我爱祖国,人间至情”大型征文展示(52)


公元二〇一九年元月五日,农历二〇一八冬月三十,小寒。吃罢午饭,冒着凛冽的寒风和濛濛细雨,应老同学洪传国的邀请,我们近十位昔日同窗,兴致勃勃地来到魂牵梦萦的母校夏店中学。在老同学现任母校副校长吴爱祥的引领下,我们个个饱含深情,走遍了校园里的角角落落,仔细寻找扎根于心底里的美好记忆。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当年风华正茂、才气横溢的恩师们,有的已驾鹤西去,留下了割舍不去的思念。健在的恩师校长王顺生、副校长胡寿如、教导主任储永崇、政治老师吴景辉、数学老师何利利、物理老师江桂庭等,全都年愈古稀,有的已年过八秩,都移居外地。每当看到白发苍苍、精神矍铄的恩师们,在激动万分的同时,多少有些怅然。岁月如梭,时令更替,人生易老,草木一秋,任何人都跳不出生老病死的铁规。

母校归来,夜不能寐,思绪翩翩。脑海中再次浮现出诸位恩师的音容笑貌。觉得此生非常幸运,祖宗八辈子烧了高香,积了阴德,保佑我能遇到这么多德艺双馨的恩师。

每每想起仙逝的恩师张凌云、林建华、李明福、陈寿书时,热泪禁不住模糊了双眼,祈盼着时光倒流,重新回到四十年前,再体验一把浓浓的师生情谊。读高中时,恩师张凌云教语文和历史,林建华教俄语和地理,李明福教语文(当时两个平行班),陈寿书教化学。他们以身作则,教风严谨,各展其长,恨不能倾其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心爱的弟子们。林建华老师毕业于安大俄语系,福州人,英俊潇洒,聪明智慧,学贯中西,通俄语、英语、日语,语文、历史、地理知识渊博,擅长书法、绘画、篆刻,会木匠、裁缝、理发,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技术娴熟,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常有“高山仰止、景行景止”的感觉。李明福老师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博古通今,口若悬河,妙语联珠,听他授课,简直就是一种难得的享受。陈寿书老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化学系,平易近人,循循善诱,课讲得深入浅出,富有吸引力;他还擅长书法,写一手娟秀飘逸的行书,令人拍案叫绝。

四位仙逝的恩师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张凌云。当时他已年近花甲,一米七二的个头,身材不胖不瘦,须发半白,谢顶,容光焕发,衣着干净整洁,走起路来不徐不疾,四平八稳。心地善良,爱生如子。他任班主任,兼授语文和历史两门课程,任务繁重,几乎与学子们朝夕相处,结下了如江似海的师生情谊。

我读高一下学期,因外公和大哥相继重病住院,让本来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生活难以为继,导致我准备辍学。张老师了解情况后,在一个深秋的傍晚,深一脚浅一脚,徒步几华里,走到穷乡僻壤家访。当他第一次来到我家门前,驻足目视三间低矮破旧的草房,在嗖嗖的寒风中颤栗,心里很不是滋味。父亲喜出望外,慌忙将其引入陋室,堂屋中央放一张破大桌子,靠北墙泥巴供桌的右边,摆了两张破大椅子,左边砌的是泥巴鸡圈,上面垒着鸡窝。还有两条窄大板凳和几样农具。除此之外,四壁皆空,十分寒酸。看到张老师来了,母亲慌忙跑到菜地里摘了一葫芦瓢辣椒,从鸡窝里拿出五个鲜鸡蛋,炒了一碗辣椒铺鸡蛋,招待贵客。

此次家访过后,张老师对我倍加呵护,不仅在学习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还在生活上经常予以接济。有时悄悄地硬塞给我斤把二斤饭票,让我能够吃上几顿饱饭。有时下晚自习后,悄悄地把我叫到他的寝室,抓一把烀熟的豌豆或一把炒熟的蚕豆米子,给我充饥,好让我有精力坚持学习。面对张老师的一片厚爱,我多次暗中啜泣不已,决心发奋苦读,力争学有所成,继续深造,走入社会,建功立业,报答他老人家的再造之恩。

在我的大脑中刻下深深印痕的是,张老师平时苦口婆心地教导我们,为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待人处事。几十年过去了,我虽年近花甲,但张老师的谆谆教诲始终在耳畔萦绕,时时提醒自己做好人,做善事,慎交友,受益终身,感激涕零。课外活动时,张老师常把我叫到办公室谈心,教导我平时应勤查字词典,多背古诗词和古文,打牢文字功底。他经常还面批我的作文,指出优缺点,促使我快速进步。他还面授学习历史的方法:以朝代为径,以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为纬,化整为零,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除耳提面命外,特别在周会上,张老师总是满怀深情地教导班里七八十位学子,一定要走正道,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张老师育人,爱用通俗易懂的诗句、楹联、谚语和名言警句等,不喜欢讲空洞无味的大道理,入脑入心,记忆深刻。

张老师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不经一番寒霜苦,何来梅花扑鼻香”;“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蒿如草”等楹联、警句教育学子们应勤奋学习,将来做一名对社会家庭有用的人。如果不好好学习,将会成为社会的赘疣,就像蒿草一样,被锄掉或割去,无法生存。

他在教育学子们如何做事时用“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名言进行开导,并用毛泽东主席的指示“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来加以阐释,深入心扉,莫齿不忘。他教育学子们不要做恶人坏事时说道:“善恶到头终有报,只分来早与来迟”“兔子尾巴长不了”“猪肥只有人杀”等,形象生动,刻骨铭心。他教育学子们如何待人处事时说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淡交意厚怀冰暖,蜜爱情疏抱火寒”;“和平处事风波少,淡泊交人意味长”;“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等等,琅琅上口,易懂易记,烂熟于胸,受用终身。

一九七九年七月,两年半的高中生活划上了句号。我如愿以偿,过关斩将,挤过了独木桥,被六安师专录取,继续深造。期间,张老师还利用星期天休息时间,打车到六安河西师专专门看望我,感动得我泪花闪闪,不知说啥好。两年后,我师专毕业,分配到长集中学任教,这时张老师已退休赋闲在家。他经常从乡下老家步行到长集中学找我谈心,询问工作上有无困难。特别关心我个人的婚姻大事,不顾年迈,不辞辛劳,经常徒步四处帮我物色对象,用心良苦,不是父母,甚是父母。

一九九二年八月,我调入县教育局工作。张老师突发脑溢血,半身不遂。我心里十分难过,经常抽时间到长集中学探望他老人家。他住在长集中学教师他儿子张宏家,坐在轮椅上,说话口齿不清,有些吃力的样子,但仍十分关心我的工作境况,问长问短。我总是倾听他的谆谆教诲,并踏实践行,深怕走了样子,让他老人家操心和失望。

一九九八年深秋,万木萧索,张老师熬干了心坎里最后一滴血,走完了人生七十八年历程。噩耗传来,我肝胆俱裂,泣不成声,万分悲痛。在他老人家追悼会上,我代表他的几千名学子发言,表达无限景仰与悲哀,以及绵绵不尽的情思。我的发言因哽咽而多次中断,引得吊唁者哭声一片,吊唁大厅的气氛十分凝重,椎心泣血,令人喘不过气来。恩师去了天国,我忧悒良久,经常在睡梦中见到他老人家的慈祥面容,醒来常常泪沾枕巾,思念之情,委实难以言状啊。

岁月悠悠,山高水长;老师宏恩,浸润不绝。衷心祝愿仙逝的恩师在天国里一切安好!衷心祝愿健在的恩师们身体康健,幸福美满!


作者简介:庄有禄, 安徽省霍邱县人。大学文化,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协会员。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先后在省内外近四十家报刊和微刊,发表诗歌、散文、言论、报告文学、调查报告、消息等作品八百多篇,一百二十多万字。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在征文比赛中多次获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