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散原创 • 征文展示】王有职作品 | 颍州缘

 梅雨墨香 2020-08-20

我和我的祖国

不忘初心使命,建设秀美颍州”主题征文展示(8)


与颍州结缘,已经二十多年了。 

那年中考不理想,上学就成了纠结的事,连父亲也很生气,似乎在我身上的愿望不能实现,但父亲又不甘心,四处打听学校,就告诉我汇文中学还可以,让我一个人去报名。 

二十多年前,初中毕业的我,还没有出过远门,更何况一个人去阜阳找不熟悉的学校,有点为难,但是自己不努力的苦果,自己就必须亲自去尝。心想:这么大的人了,还怕什么!不和我一块去,我自己又不是不敢。 

第一次出远门,心里充满了好奇,虽然车时而颠簸,时而飞速前进,也挡不住窗外的风景对我的吸引。中途看到了阳光下波光粼粼的西湖,生平第一次看到这么广阔的水域,真是“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风涟漪,惊起沙禽惊暗飞”。 

关于西湖,还是听高中语文老师说的,颍州自从唐设州以来,涌现许许多多历史故事:刘锜大败金军,保家卫国;刘福通带领起义军攻打颍州城,重创元军。也留下了许许多多文人的足迹,晏殊、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书写着颍州的风光与人情,“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是欧阳修眼里颍州西湖的绝美,“始我来宛丘,牵衣舞儿童”是苏轼在颍州时那份童趣。脑海里时有战马奔腾,一片搏杀的场景,时有三五文人墨客摇扇赋吟的场面,无不把学子带入一个语文天地,带领着学子欣赏颍州历史画卷,那刻起颍州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与我便熟悉了。

高耸的塔楼,绿树成荫的小岛,不时在眼前消失,心一下子宽广又茫然了。不久,又看到一片荒芜土地,听车上人说是老飞机场,怎么一个飞机场如此颓然,心里不免愕然。 

下了车,跟着其他报名的学生,走了狭窄的巷子,曲曲折折,转了几个弯,终于找到了学校报名点。心不免感叹:“真是桃花源,别有洞天!”名是报好了,总不能立马回家啊,便穿过白衣桥,顺着阜临路旁的沿河荫凉小路往东行走,向东便看到“三蓬塔”,一路上有卖旧书的,有卖古玩玉器的,还有老年人下棋的、躺在太公椅上休息的,诉说着这座城的古朴。 

结缘一座城,深交一知己。城在,友在,那座城养育了一段友情,每当路过颍州,心里不免亲切了。高中的时候,第一次结识了在城市长大的朋友——汪洋。记得一起唱着:“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无声无息的你,你曾经问我的那些问题,如今再没有人问起……”兄弟一样分享着彼此的故事,分享着课余的欢乐;一起互相激励,暗暗你追我敢。在那最奔放的年龄,感叹着那份纯真,沉浸在欢快的日子里,感叹着紧张之余一声声兄弟,感叹着那些与友共享一座城的日子也会溜走。 

如今时间已过去二十多年,那份友情依然不减。“哥,你什么时候来阜阳,告诉一声”时时在耳边响起。依然记得老友原则“来这里,我请客,家常小吃,咱不浪费,吃好喝好,兄弟好”。是啊,最好的兄弟是在那淡若清香的情感里,在那一句一句的交谈里,深交一知己,重在相互真。每次去阜阳都是匆匆去,匆匆回,想起便有点对不住老友,说一声“兄弟,我如你一样,都在心里”。 

如今再去颍州,已不是昨日的样子,那荒废的飞机场已是高楼林立,那坑洼的颍州西路古道已通向郑阜高铁阜阳西站,那弯弯曲曲里母校也搬到新校区。前年,同事一起去阜阳三中学习,知道我在阜阳上过学,说不开导航仪了,让我带路。可是最后到了学校,校名上竟扑面而来的是“颍州中学”,“俯仰流年二十,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一年不见,面貌皆新,何况二十载? 

无论变化多快,那份缘还在;不管面貌如何日新月异,那份情依然在。 

一座城,一兄弟,情也?缘也? 

这难道不是“咫尺不相见,实与千里同”吗?!

本文图片摄影:王十庆


作者简介:王有职,教师,阜阳市作家协会会员。热爱文学,曾在《池州日报》《颍州晚报》《池州学院校报》《中小学生报》《齐鲁文学》《诗歌选刊》《巴渝儿歌》等刊物发表过诗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