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信成于乱世,却败于太平:因为他在太平时代没有了价值

 洞见历史智谋 2020-08-20

韩信是汉初三杰之一,成为刘邦夺取天下的关键人物。刘邦惊艳于韩信的军事能力,既兴奋又防备,随着形势的变化,韩信的价值不断弱化,但刘邦自始至终没有打算杀死韩信,却真心防范韩信。


一、郁郁不得志的韩信

在秦末群雄逐鹿之际,胸怀大志的韩信加入了项羽的阵营,一度做了项羽的贴身侍卫长,但并未得到项羽的赏识,最终在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后,转投汉王刘邦,寻求发展。

韩信初来乍到,也没有人举荐,默默无闻,甚至因军粮的事情触犯了军规,按法当斩,没想到自己壮志未酬却死于军粮这等小事。

也是他命不该绝,正要砍头的时候,韩信看到刘邦的御用司机—夏侯婴从旁经过,大喊一声引起了夏侯婴注意,因而得到无罪释放。

夏侯婴意识到韩信是个人才,估计也向刘邦推荐过,但并未引起注意。慢慢的,韩信和萧何搭上了线,萧何也认为韩信是个大才,但还没来得及推荐,韩信就跑了。

为什么韩信要跑?因为认为萧何推荐自己没有成功,不得不另寻出路。于是上演了历史上有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赶忙将军事天才推荐给刘邦。

起初,刘邦以为萧何离自己而去,没想到萧何追来了韩信。结果,二话不说,照着萧何的意思,筑坛拜将,封韩信为将军,终于把韩信留下了,也终于迎来了刘邦和韩信合作的高光时刻。


二、高光闪亮的韩信

在筑坛拜将之前,韩信是个无名之辈,但为什么刘邦敢拜韩信为将?不是韩信有多大本事,是刘邦给萧何面子,是刘邦对萧何的信任。

韩信果然是不负所望,开始扭转刘邦争霸的不利局面。先是出关定三秦,再就是击败魏国,凭借井陉一战歼灭赵国,又威服燕国,最后趁齐国和谈松懈之际,拿下齐国,一下子完成了对项羽的北面合围。

当韩信攻下齐国后,他犯了一个大错误,开始拥兵威胁刘邦,要做假齐王,这相当于背后捅刘邦刀子,此时的刘邦又被项羽追着打,正是需要韩信帮忙分担压力的时候。

在张良和陈平的暗示下,刘邦内心极不情愿,但表面又开开心心的封韩信为真齐王。这招对韩信管用,以至于项羽想策反、谋士蒯通奉劝他拥兵自立,韩信都统统拒绝,决心跟着刘邦混饭吃。

不久,在韩信主导下,完成了对项羽的八面埋伏,最终击溃项羽,帮助刘邦夺取了天下。如果时间定格在这一刻,那绝对是韩信人生的高光时刻,达到了自己的人生巅峰。


三、悲惨结局的韩信

韩信垓下之战,彻底将项羽击溃,走向了人生顶峰,也开始了自己人生的下坡路。项羽刚死,刘邦就快马加鞭跑到韩信军营,收了韩信的兵权,并改封为楚王。

假如韩信此时能够像长沙王吴芮一样交出兵权,基本会在享福中善终,因为长沙王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他是七个异姓诸侯中唯一得到善终的人。

作为楚王的韩信,根本没有意识到在太平的世界里,他的价值已经弱化,反而成为刘邦的威胁,最佳策略就是低调再低调。但韩信真的低调不起来,他常常带兵出入,还收留项羽的余党钟离眜,被人诬告谋反。

刘邦一直想收拾他,却找不到机会,正好趁人告发,在陈平伪游云梦泽的计策下,一举抓获韩信,关了一段时间,将他降为淮阴侯。

韩信开始了被软禁的日子,他终于后悔没听谋士蒯通三分天下的计谋,开始怨恨刘邦,怨恨自己遭遇的不公。

这时,刘邦依然不想杀他,因为韩信已经被软禁,更没有韩信谋反的实锤证据,没必要动杀机。如果韩信能够认清自己的价值变化、认清形势的变化,及时低头,沉溺于声色犬马,也会是大富大贵的一生。

但韩信偏偏不肯低头,终于和外派大将陈希搭上了线,企图来个里应外合进行谋反。可是他的阴谋早早的泄露了,并落在了心狠手辣的吕后手里,最终在未央宫被杀死,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人生。


四、韩信带来的启示

俗话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虽然悲凉,但却传递出一个道理:过去的功劳不代表将来的功劳,一个人的价值会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必须要认清自己的定位、认清自己的价值。

战乱时刻,呼唤军事天才,韩信不可或缺;和平年代,呼唤治国大才,韩信可有可无。过去的功劳并不代表未来的价值,形势变了,自己的价值也变了,就要赶紧转换生存的策略。

韩信死的冤不冤?其实一点都不冤,我认为不冤。因为他没有认清形势的变化,固守过去的功绩,没有认识到自己价值的变化,没有进行清晰准确的定位,最后导致惨死的悲惨结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