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怡影视】随笔 | 趁冬天

 梅雨墨香 2020-08-20

趁阳光未烈,酒未醺,情未入衷肠。


作者简介:未烈,原名赵子怡,又名爱新觉罗 · 子怡,满族正黄旗,2014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职业编剧,主要作品有新编历史剧《长相守》,热播网剧《艺术学院那些事儿》(第二季),短剧《生命中最深的羁绊》《离婚风波》《长相守》《天亮了》《赶不走的老师》《看一眼》《救赎》等,电视剧《独善》。曾作上海东方卫视电视栏目《梦想改造家》故事文稿,参与微电影《九月》《小四》剧本创作。


趁,意为利用时间机会;搭乘;追赶;往、赴等。

恰逢冬日,搭乘北风,追逐雪的方向,赴一场清泠之约。

小时候惧热不畏寒,冬日里也要着一条薄薄的裤子,围巾手套通通不戴,在街道上,在冷风里,眯起眼睛想许多的事情。

手也不喜欢捂成热的,发呆时可以抚摸发白的指关节。回到家也经常被母亲埋怨大腿冻得发紫,但依旧是我行我素。

现在却极度怕冷,秋裤是小雪前就早早拿出来穿上的,早晚脚心也一定是冰凉的,无论是衣服里有多少羽绒还是鞋子里有多少绒毛。每晚的热水澡就像是一个化冻的过程,热水淋在身上,感觉是脚心脚踝的冰凉慢慢化开,再上升至脖颈,最后才是面颊。热茶也不再是暖身的良药,喝下肚就像往空荡的山谷里问话,一句出去,良久没有应答。

也开始为一些琐碎的温暖所动容。刚出炉的烤山芋氤氲着散发热气,沿街的一对情侣隔着厚厚的衣服拥抱,拿着糖葫芦的孩子跑过来冲你咧嘴一笑。清晨街角雾霭弥散,城市的轮廓渐渐清晰,依次走过这个陌生城市的各个街角,以一个过路人的身份。当你的心和和这个城市的冬天一样凉的时候,任何细微的温暖,都可以触动心里那些庞杂的末梢神经。

想起那个从小长大的城市——淮南,谈不上热爱但绝对是最熟悉的,熟悉她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处小摊贩的位置,那家特别好喝的奶茶店藏在哪个不易找到的小巷,那家配饰十分精致好看的小店开在离家多少米的哪条街。知道家附近的那所初中装修之前操场是用煤渣铺的,也知道学校附近的那家书店有在卖那种你十年前你最爱看的杂志。可以骑上一架单车,走一走那些原来常去的地方,每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地方都有一段清晰地可以随时浮现在眼前的故事。踩着冬天落下的叶子,想起年少时的那些意气、执拗或者荒唐。

也许是小时候冬日里家中永远不会断的暖气,母亲做的永远热气腾腾的一日三餐,每一个冬夜床上都通着电热毯,还有被阳光晒得膨膨的盖被,让一个少年惧热不畏寒,并且带着一颗滚烫的心,去无所留地生活。一个终日被温暖充盈的人,寒冷反而会变成一件稀罕的事情。于是,想方设法地去一次次触摸寒冷,握紧冰凉,让自己生出不一样的情绪,写出那一行行清冽的文字。

而终有一日,我长大了,去到自己向往的城市,过那种一个人冷暖自知的生活。离家的第一个冬天,缩在住处有些单薄的被子里,第一次感觉到了冷。再往后的几年,冬天来的是又快又急,衣服在一个个到来的冬天里,变得越来越厚。有一日,我穿着粗线毛衣骑着单车在初冬的街头,大风吹来穿心而过,那一刻完全无法思考,甚至在躲到屋里灌下一大杯热奶茶后还心有余悸。明天一定要穿那件厚实的羽绒,我吸着鼻子这么想。

小时候看书,看到有些人写到,会在夜晚躲到被子里偷偷哭泣,向来表示不理解,那时候被子就是用来温暖身体和梦境的,哭泣好像都是因为青涩岁月里的成长。而现在,带着双亲的担忧和期待背井离乡追求梦想,偶尔停下来回头望望,不用被子,随便给自己找一个软弱的理由,随时随地就可以放声大哭。有人说婚姻就是进去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又想进去,成长其实亦然。现在回想起小时候,读书上晚自习笔头划过试卷的声音,纯粹地让人心生向往。可那些过去的时光,终究是回不来了。

也许是今日的冬没有那么凛冽吧,甚至还出了太阳,才一下子让思绪飘了太远。


如果喜欢这篇文字,请点击以下二维码打赏,您的鼓励就是我前进的动力:


小众      清新      唯美     独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