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国学·说家风:《中庸》篇】所有的戾气与抱怨都是因为:我们欠生命一份真诚

 微国学 2020-08-20

家风故事

家长变一念,孩子好十分。

请听:家风故事!

关注

微国学·说家风

中庸


文/张建云

《中庸》开讲第67天。

昨天一篇“建议追究发布辱国言论学生的校长和班主任责任”的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轩然大波,有的留言者愤怒、痛恨、怒气、甚至指名道姓的对我咒骂,除了有几条人身攻击、爆粗口的留言外,将所有反对或赞成的留言全部精选推出。

不妨来分析几条留言。

1、四贝勒:孔子弟子三千,才72贤。按照成材率来讲才2.4%。每个班级、班主任至少要管理50名以上的学生,学校受教育部指示:要保证学生及格率、成材率、升学率、优秀率、差生转化率、备课、授课、批改作业、心理健康指导、家校沟通......

作者你当过老师么?发表这样的言论你要脸么?你有孩子么?你自己的孩子是怎么教育的?如果学生出问题都要追究老师的责任,那么我请问家长在干嘛?

这章留言的朋友估计是个老师。上半段阐述了老师的辛苦。这一点十分理解。我从小就会唱“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这首歌,每次都很动情,至今还回忆在脑海:静静的深夜群心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明亮的灯光照耀我心房。啊!每当想起您,敬爱的好老师,一阵阵暖流心中激荡。今天深夜啊,灯光仍在亮,呕心沥血您在写教材,高大的身影映在您窗上......

那时的老师补课从来不要钱,而且不会爆粗口。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不尊师者,岂非禽兽不如吗?我赞同,每个老师都很辛苦,但未必每个辛苦的老师都能把学生教好。

至于下半段的问题,我一一回答:

(1)作者你当过老师么?

答:当过。从中央党校到各级领导干部,再到大、中、小学、企事业单位、部队、监狱、戒毒所,都去讲课。每一场课我都认真负责,争取走进每一个人的心里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教育机会。

(2)发表这样的言论你要脸么?

答:我很要脸,而且自尊、自强、自重、自信。之所以发表这样的言论,不是针对老师,而是针对教育。社会上的滴滴顺风车司机奸杀女乘客、宝马男拿砍刀威胁过路人、快递员强奸女主人等系列不容乐观、心痛至极的现象都是教育问题。家长当然是第一责任人,这些人必定是家风出了问题。可学校和老师也是不应该放弃或抛弃这些学生的,因为走上社会必定成为害群之马。至于,如何去教育,教育成什么样,我们可以商量,可以探讨。借口忙碌而不去教育可能不是个好方法。假如,这些犯罪的孩子,是我们自己的儿女,您认为该如何呢?

(3)你有孩子么?你自己的孩子是怎么教育的?

答:我有两个孩子,还有一个侄女从小到大也一直跟在我身边。他们的学习不差,三观很正,也善于帮助人。我对他们的教育是这样的:做好人再学好习。若不做好人,只学好习,是个麻烦的事。因为,一个学习很好,能力很强、本领很大的人,如果品格很差、素养很低,可能会成为社会的害虫。您认同吗?

(4)如果学生出问题都要追究老师的责任,那么我请问家长在干嘛?

学生的问题是家长和老师共同的问题。就像学校开家长会,是要学校与家长共同管好孩子;也像学生的作业让家长签字,家长当然会顺利执行,不会有半分拖沓。

没有哪个教育家或法律做过明确划分,家长只管道德、学校只管学习。您说是吧?如果您认为,管孩子的“三观”和“品格”是个麻烦的事,那么您不是个合格的老师。

2、一晌贪欢:一个教师连正常管教学生都有所忌惮的年代,出了这种事,你要追究班主任和校长的责任,家长呢?这个教育之风不正的社会呢?舆论导向呢?请问,你能保证,孩子犯了错误,老师正常的批评教育不会被荒谬追责么?这篇文章,我看,就是跳梁小丑在哗众取宠吧?

答:这个留言很客观。“一个教师连正常管教学生都有所忌惮的年代”,确实道出了教师的左右为难。因为家长的糊涂,有的老师确实不敢管孩子。假若孩子有个磕磕碰碰,有些家长竟然找到学校问责,还有的会闹到法院。我们的很多家长,已经不把学校当成教育场所了,而是“教育交易场地”。

您在批评教育之风不正,也在叱责有些媒体无德,这恰恰是社会的症结。您说“你能保证,孩子犯了错误,老师正常的批评教育不会被荒谬追责么?”我不能保证。但我知道,老师与家长之间已经出现了很大的误区。这不是沟通的问题,这是“唯分数而论”的教育体制下,所有老师与家长共同的烦恼。

您一直在强调不该追究校长和老师。我觉得有些绝对。我们还是要对校长和班主任做些考核的。譬如除了分数、名次和考上名校的加分,对班内出现的三好学生、道德模范、读书先进、孝敬之星、助人为乐、优秀团员等也应该加分。这是综合评定。至于,经过谁的教育出现了偷盗、抢劫、强奸、辱国,也要适当扣分,这点责任作为教师和校长不敢担当吗?

至于您批评我“跳梁小丑在哗众取宠”倒是有些意思。“跳梁小丑”的典故出自《庄子·逍遥游》,从野猫和黄鼠狼上蹿下跳捕捉小动物的形象,后人演化而来。现用来比喻猖狂捣乱而成不了大气候的坏人。

我一直没觉得自己长得有多帅,也有可能特别丑,但我的良知在告诉我,人活一世,不能苟且,必须坦荡。

至于您还批评我“哗众取宠”,这个锅我就暂时不背了,还是还给您。以浮夸的言行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粉丝的支持我从来没做过。我的文章,每一个字都对得起读者;我的讲课,每一句话都对得起观众。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这一点咱们可以“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3、秦津子:以前对张建云先生满怀钦佩!今天看此文,失望之极!我只能一笑了之,试问昨天晚上被夫人大(打)屁股了吧!

感谢这位朋友对我的鼓励和肯定。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意思是:可以同他谈的话,却不同他谈,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谈的话,却同他谈,这就是说错了话。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说错话。

您是失去我这样的朋友,还是继续留在我的文章里,完全取决于您。我的原则:来者不拒,去者不留。“试问昨天晚上被夫人大(打)屁股了吧!”您可能将打写成了“大”。您很幽默,也很大气。但夫人打屁股纯属臆想。我的妻子很自豪,她说我写了很多作品,她只写一幅作品,就是我。我们的情感甚好,而且互勉互励,上孝敬父母,下教育儿女。“打屁股”的事您多虑了。

4、幸福不忘魔主席:可能有些同志对这个学生的言论有误解,此学生是说口头说爱国的人是不爱国的,此话是对的,至爱无声,有真实情感的人是不会说出来的,既然爱国,将情感藏于心中即可,因此口口声声喊爱国爱人民为人民服务的人要小心提防,背后会对別人下手。

这是位老朋友了,您的格局和警醒让我佩服。给您点赞!

5、精气神:古人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现在人缺失伦理教育,谁也不管谁,包括父母与孩子,似乎是自生自灭。张老师的建议是大义之举,若能执行必将人之尽责,此乃人性使然。父母为第一责任人,其次为幼儿园老师、小学老师、中学、高中、大学老师,这样差不多就都成好人了,政府也不用费心花钱搞治安了,何乐不为啊。

6、坚守安宁:张老师之洞见,深而彻底,孩子的品德教育已久是症结,自觉父母师者的身教还是未足,欲教孩子,要以父母师者为镜。中秋快乐!

感谢精气神和坚守安宁二位老师的理解、支持和问候。

《中庸》说:今天我们所说的天,原本不过是由一点一点的光明聚积起来的,可等到它无边无际时,日月星辰都靠它维系,世界万物都靠它覆盖。

在学校,老师就是学生的天。所以,我们希望中国的老师积跬步,至千里;积小流,成江海。将光明聚集起来,越来越明亮,越来越辉煌,照耀中华民族的大地和未来。

原文为: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

《中庸》又说:今天我们所说的地,原本不过是由一撮土一撮土上聚积起来的,可等到它广博深厚时,承载像华山那样的崇山峻岭也不觉得重,容纳那众多的江河湖海也不会泄漏,世间万物都由它承载了。

社会,是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大地。需要博厚,需要包容。让我们去承载更多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原文为: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洩,万物载焉。

《中庸》一路说下去:今天我们所说的山,原本不过是由拳头大的石块聚积起来的,可等到它高大无比时,草木在上面生长,禽兽在上面居住,宝藏在上面储藏。今天我们所说的水,原本不过是一勺一勺聚积起来的,可等到它浩瀚无涯时,蛟龙鱼鳖等都在里面生长,珍珠珊瑚等有价的东西都在里面繁殖。

原文为:今夫山一拳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yuán)、鼍(tuó)、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

作为学生,我们自当要努力,要进取,像山之高耸巍峨,像海之博大丰厚,就需要一步一步地走,一点一点的学。生活的哲学没有半点捷径,无非是有些大格局下点笨功夫。

这就是真诚,这就是纯真,永远没有止息的。像天地,像高山,像大海。《中庸》说:纯亦不已。

一个学生,一个教室,一个社会人,还有一个写文字的我,都应多向周文王看齐。《诗经》说:“天命多么深远啊,永远无穷无尽!”这大概就是说的天之所以为天的原因吧。“多么显赫光明啊,文王的品德纯真无二!”这大概就是说的文王之所以被称为“文”王的原因吧。

原文为:诗云:维天之命,于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

所有的戾气与抱怨都是因为,我们欠生命一份真诚。

今天的原文是:

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洩,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

诗云:维天之命,于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

张建云

著名作家、国学学者

微国学创始人 

树立家风,是每一个“想明白的人”刻不容缓的任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