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说家风】很多逆反的孩子是无辜的,是被父母逼的

 微国学 2020-08-20

家风故事

家长变一念,孩子好十分。

请听:家风故事!

关注


文/张建云

《道德经》开讲141天。

在中国民间,很多人学习国学都是从《弟子规》开始的。想来《弟子规》的发行量应该超过儒、释、道、法、墨所有著作,甚至超过其总和。

只是因为《弟子规》朗朗上口、浅显易懂吗?

非也。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都很浅显,最具声律美感的应该是《声韵启蒙》,但这些书的销量远不及《弟子规》半壁江山?

这部1080个字的书到底有何魔力?

最根本的理由就一个:管理孩子,要求孩子,培育孩子。

深层的内涵是家长、老师、社会各界人士不用以身作则,只是大言不惭、趾高气扬地说,现在孩子太需要学国学了,太需要懂礼仪了。于是从学校到家庭,弥漫起《弟子规》热。这种热还不是一般的热,已经热了10几年,方兴未艾,毫无衰迹。

几乎没有哪部经典如此口碑一致、心照不宣地向孩子们身上压去,让其学、背、演,然后按照义理去做。

《弟子规》对吗,好吗?

也对。也好。但有一点是个麻烦,家长不按照《弟子规》的要求去做,老师不按照《弟子规》的要求去做,而且很多家长和老师不屑遵循和力行,只是用来要求孩子就好。于是,听到一种声音:你们小孩就要多读书,你们年轻人就要多读书,我们上岁数了,年龄大了。

遇到如此声音,若是朋友的话,我就反问一句:哪天死?

这是中国家长的悲哀,当了父母就不读书。民国时期学者钱玄同,也就是钱三强先生的父亲观察,中国人到了40岁左右,就不愿读书了。我分析是不必为了工作、学习、生计而读书了。钱先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如此下去,中华民族素质衰矣!

于是,向民国政府建议:40岁以上不读书者,枪毙!

钱先生有些激愤,但若看到现在的状态,绝不把读书的分水岭放在40岁了。如今,最少提前10几年。

这是一个很麻烦的事。诸多儿童国学培训机构的选址都是城市里最豪华的商场。我曾不解,问天津童学馆馆长胡志红老师,她说这很简单,大多是妈妈送孩子,把孩子送来学习,她们正好逛街。

孩子学习,大人逛街;孩子学弟子之规,大人尽情的玩手机。

老子曰:无狎其所居。

狎,亲昵、亲近而不庄重的意思。老子说,对于百姓,对于孩子,不要去做那种看似亲近,实际态度不端正的关怀。

让孩子使劲学习《弟子规》,而父母却不能现身说法、上行下效、身教言传,这就是:狎其所居。

当孩子犯了错,父母很会大声斥责:《弟子规》白学了?

这不是爱,是压迫。认为孩子学习了《弟子规》就需要无理由服从,而父母却可以为所欲为。

老子曰:无厌其所生。

厌,当做动词讲的时候,是一物压在另一物上,压制,抑制的意思。解释在家风里是,不要压抑孩子正常的生活状态。

有的父母冤枉,我一直照顾孩子吃穿,供他上学,养他成人,为什么成了压制?

生活里对孩子有两种客观地压制:1、不孝敬父母,却要求孩子孝敬自己;2、不读书,不讲礼,玩手机,却要求孩子放下手机,赶紧读书,要有礼貌。

说到此处,大家就知道为什么《弟子规》传播甚广了:是家长一厢情愿的堕落(当然不是全部),是一块堂而皇之的遮羞布。

当孩子长大以后,看到自己所学,与家长所作迥然不同,相去甚远,就会怀疑,就会逆反。

很多逆反的孩子是无辜的,被父母逼的,被媒体炒的,被社会染的。当那个时候,诸多家长无力回天,即便如何像小时候大声斥责,孩子就是不听话,就是要反抗。

老子曰: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意思是,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

当父母昔日的威风不再震慑孩子时,就是这个家庭麻烦或者灾祸的开始,因为孩子根本就不惧怕父母的淫威。诸多离家出走、吸烟早恋的孩子就是这样练成的。

《弟子规》好吗?

好。

《弟子规》对吗?

对。

但有一点,决不能只要求孩子,而家长和老师却“逍遥规外”。

家风教育,是父母优秀,孩子耳濡目染、情不自禁地学习。假若,父母忽视了做家长的职责,就是自私自利、患得患失。

针对国内的这种《弟子规》现象,我决定重新解读《弟子规》。这是我第三次解读这部著作了。第一次是在2011年,出版了《解读弟子规》,第二次是在天津广播电视台经济频道将整部《弟子规》讲解一遍。如今,以家风的角度第三次解读《弟子规》,希望“父母呼”的时候,注意声音和动作,希望“父母命”的时候注意脾气和语气,希望“父母教”的时候注意方式和方法,希望“父母责”的注意艺术与技巧。

所以,特别开设了“《弟子规》里的家风智慧”这门课,目的是希望学习者能够解决孩子教育问题、也能帮助别人解决孩子教育问题,同时树立自己的家风,提炼家训和制定家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