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建云·说家风:《孟子》篇】孟子给了两个字,学习问题、早恋问题、做人问题都迎刃而解

 微国学 2020-08-20

文/张建云

《孟子》开讲68天。

那日早晨。

在小区里见一60几岁模样老人与一年龄稍长、头发稍白的老人散步。二人手拉着手,肩并着肩,边走边讲,细语轻声。问起二位老人关系时,他们说是哥俩。我的心瞬间被亲情浸润。于是,更愿意在那个时间,那个地点去走路和打拳。有意无意地想遇见。感受老哥俩温润的苍老和花白的美丽。

孟子谈仁义。说仁的实质就是孝敬父母,义的实质就是友爱兄弟。原文为: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中国人很少有人承认自己不孝敬父母,但孝敬父母有个标准:父母是否安心。

你想对父母好,也得对兄弟姐妹好。不然,父母会操心、费心、不放心。即便给父母金山银山、美味珍馐也是不孝之子。

这就叫不仁不义。

让父母安心,才能称之为仁。友爱兄弟姐妹,才可以称之为义。这是社会所有关系的源头。不让爹妈安心的人,在学校,在单位大多不求上进,或者犯上作乱。对兄弟姐妹耿耿于怀、锱铢必较的人,对朋友,对同学,对合作伙伴也很难和谐。更麻烦的是,夫妻之间也斤斤计较,互不相让。所生下的儿女自然心胸狭小、睚眦(yá zì)必报,总在鸡虫得失上你来我去。

做父母的要教会孩子孝敬。孝敬父母的意义不是为了让父母享受,而是为了儿女走在社会上不吃亏。一个不孝敬父母的孩子寸步难行。

教会孩子孝敬的根本方法是告诉孩子给父母一颗安心。但前提是,我们要给自己的父母——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颗安心。假若我们咆哮父母,孩子自然会咆哮我们;我们与父母吝啬,孩子同样会小气。我们让父母操心费力,孩子就会让我们操心费力。

友爱兄弟姐妹这个定义在很多年前,自从计划生育在1982年9月被定为基本国策后,就越来越陌生了。大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不知道谁是兄弟姐妹。但到了2016年1月1日起,新《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正式施行,第十八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了“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

此刻,我们极有必要谈一谈兄友弟恭。

父母首先要收起偏心。对这个孩子偏爱,这孩子就会骄傲和蛮横、强势和霸道。对那个孩子淡漠,那个孩子就会沮丧、自卑,失去自信,不相信人。

他们可能会有各自的毛病,或者不尊重长辈,或者心生怨恨。还会导致兄弟姐妹间的感情不好,彼此讨厌,势不两立。哪里还会有手足之情?

而这种情景就会造成以后孩子对我们的不孝。如此,缺仁少义的孩子就被父母一手培养起来了。

把仁义掰开揉碎来谈,从父母到孩子都去遵守,不去违背,就是智慧。孟子曰: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

什么是礼的根本?

孟子曰: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

节文,是制定礼仪,使行之有度。这句的意思是,礼的根本就是依据对父母、对兄弟姐妹的心意来制定的行为规范。

一个人对父母和兄弟姐妹大喊大叫,就会对所有人大喊大叫。如果没有大喊大叫,那是暂时的伪装。只要有一点,不,半分不如意,就会大喊大叫。

对父母和兄弟姐妹的关系是所有关系的范本。

妻子开车回家,一群正在装修的民工堵在路中间抽烟。她按了几次喇叭,民工也没有让开的意思。于是,心里老大不乐意,脸色便阴沉得难看。

我说你可以换个思路。他们的儿女如果开车回来,看到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在路的中间会怎样处理,是否会心怀愉快地下车打哈呼?

为什么我们对人总有苛刻?包括儿女,包括夫妻。

是我们对父母和兄弟姐妹苛刻。解除苛刻和指责的最好方法就是回家跟父母和颜悦色,与兄弟姐妹和风细雨。

快乐的根本从何而来?

还是父母和兄弟姐妹。

故,孟子曰: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

这就是快乐教育。一个孩子对同学快乐,对歌星快乐,对宠物快乐,甚至对冰激凌快乐,唯独一见父母就皱眉。这不是快乐,而是苦大仇深。这孩子很不幸。

从父母和兄弟姐妹身上生出的快乐像温柔之水溢满身心,可以抵御一切丑的、恶的、假的。这叫:(快乐情绪)生则恶可已也。

已,是停止的意思。

假若一个人内心没有了烦恼与不快,没有了惧怕和担心,没有了丑陋和虚假。就会坦荡天真,做梦也能笑醒。笑醒了就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孟子曰: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这也是成语“手舞足蹈”的出处。

让孩子心怀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继而扩展至同学和朋友,便是内心驻进的仁义。此乃快乐教育。学习的问题,分数的问题,上哪所大学的问,期间早恋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今天的原文是《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七节》: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张建云

作家、国学学者

《中国家风》主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