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建云·说家风:《孟子》篇】父母教育孩子的四大无耻,估计第一个就“躺枪”

 微国学 2020-08-20

家风

家长变一念,孩子好十分

请听张建云国学家风课

关注


文/张建云

《孟子》125天开讲。

小时候看《西游记》有个疑问: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直接腾云驾雾到西天把经取回来不行吗,师徒几人非得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受尽千辛万苦?

长大之后明白,经是用来念诵和力行的,不是用来刷存在感的。唐僧自东土大唐出发的那一刻就已经在读经、悟道、修业、成佛的路上了。所以,从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到白龙马,最终与师傅一同修成正果的缘起,不是取回真经,而是取了真经。那一段苦难岁月和风霜磨砺也是“经”的一部分。

好比一个人旅游。不是到了山之巅、水之涯才算旅游,而是决定旅游的那一念开始,言语、心情、攻略和路上遇到的一切,都是旅游。假若,只把到旅游地作为缓解心情,化解烦恼的工具,那么到了旅游地依然会有烦恼,依然会有矛盾。

如教育。并非考上大学,读了硕博,有了殊荣才是教育的果实,而是与孩子在一起,或者不在一起的每一件事,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甚至每一个心念都是教育。

父母是孩子教育的根本,是源头。树根不丰厚,树叶如何装饰也是徒劳;水的源头脏了,怎样隐瞒也会露出马脚,甚至祸患一方。

有个学生学习很好,被评选为班长。自习课的时候听到教室外老师的脚步后就大声朗读,众多同学还没醒过神来,老师已经推门而进,向班长投去满意的目光。与同学在一起做卫生的时候,班长用余光搜寻到老师即将走近,一把抢过同学手里的扫把,夸张地俯下身去扫地。被抢夺扫把的同学还在愕然,又把欣慰赞赏给那个演绎的班长。

老师自然是糊涂,以学习成绩论班长,而且被其两面三刀、表里不一、见风使舵蒙在鼓里。在违背教育初衷的同时,我们不仅要问责:是谁让这孩子有人前一面,背后一套的虚伪?

不用说,爹妈,必定是爹妈。这种趋炎附势的家风,能培养大气、厚重的有用之才吗?恐怕是害群之马的后备军吧!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是大病,几近病入膏肓。没有几个罪犯不是被父母推进监狱的,在他原始的懵懂中,为孩子输入了一套颠倒黑白、善恶不辨的教育观念。真是耻辱!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不可以无耻谁都知道,关键是他不知道是无耻,还以为你规规矩矩、踏踏实实的做人做事是无耻,这样的家庭可真是无耻到家了,这是真无耻!

耍聪明,谋权术,守株待兔,拔苗助长,是多数家长的做派。总认为让孩子考上重点,考重点,托关系进重点就万事大吉。但,真正的重点一定不是死磕分数,不然不是重点,是污点。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把分数高于一切,不管人情,不顾人性,不培育人格,只是学习当做任务。那么,这样的学习就会成为“污点”。最起码孩子对学习的认知是任务,是工具,是累赘。假若不考学,不上班,就不去学习了。

学习,一定是为了自己的修养而学,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学,才可以学出成就,学出人才,学出坦荡。不然天地难容。这就叫“人不为己(而学),天诛地灭。”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羞耻心,对于人来说是重中之重的大事。但那些机关算尽、急功近利、自私自利、见义忘利的人来说却不知道自己很难看,却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很羞耻。真是教育的悲哀!

作为父母,有四大羞耻。

一是偷看孩子日记。

偷看日记的意思是,想了解孩子的动态、心理从而与孩子有效沟通,对症下药。目标是正确的,行为是可耻的。父母应该通过陪伴和交流知晓孩子的心意。虽然偷看日记也可知晓,是一条迅速了解孩子的近路,但这无异于抄袭作业。孩子也是父母的作业,抄袭习惯了,会被抓卷的。父母在人生考场退席,孩子在学习考场上缺席,半斤八两啊。

二是只给孩子留钱。

大多做企业的父母有此心态,觉得给孩子塑造一棵大树,让孩子在大树底下好乘凉。殊不知,在大树下乘凉习惯了,就会滋生依赖之心,不愿意走出大树的阴凉。更重要的是,大树底下土壤的养分都被大树用尽,庄稼、花草很难在大树底下生长。这无异于是对孩子的戕害。

三是没空和孩子交流。

交流,不单是陪在你身边。有些父母确实忙碌,但和孩子有共同的话题,共同的心愿,打电话、通视频也显得亲近,而且有思念之感。诸多父母不然,而是任务感很强。觉得,我一天到晚赚钱为了谁?

我知道你是谁,也知道你为了谁。就是担心,钱是赚到了,教育没了,家风歪了,孩子走远了。

四是压不住怒气。

动辄大声讲话,言语里充满了命令和指责。眼睛里看到的都是问题,没有几句好言好语,稍不如意就怨天尤人。善于批评孩子,也善于在夫妻之间批评,但就是不批评自己,大有天下皆错我独对之势。

这是最大的愚蠢,也是最无耻的无耻。一个从来不认错,不喜欢认错,不主动认错的家长,孩子是可怜的,是可悲的,前途是令人堪忧的。

教育,说来很简单,就是一个不必着急,主动知耻的过程。假若一直执迷不悟,你家孩子,你家日子怎么能赶上别人呢?

今天的原文是《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六节和第七节》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张建云

作家、国学学者

《中国家风》主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