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莲湖 碧叶(邓毕业)

 古今诗词天地 2020-08-20
走进莲湖
文/碧叶(邓毕业)


和作家采风团迈步在莲湖村,从新三公路开始,沿着宽阔的水泥路一直到袁河堤下,整整三华里。路两边楼房林立,互斗妍奇。田野里除了水田,都是马上成林的三湖红桔,枳壳,蜜桔,井岗蜜柚。


在我的记忆中,是当年流传的那首清朝民国时期的民谣:“莲湖朱梅李,讨饭棍仔排三里,莲湖朱梅李,磨仔转得钝了齿,锅里撑得船,碗里照得影。”


说莲湖村是个贫困村,一点也不假,那时三村规模都不大,屈指可数的老屋都破破烂烂。三村独立成村,如今三村都连在一起,村界只留在当地人的记忆中了。



走进村中,只见风景秀丽,风光旑旎。村庄整洁美观。放眼望去,只见稻田禾绿蛙鸣。村中大湖接小湖,湖中有湖,湖连着湖。莲湖村名副其实。


他们怎么在短短的时间里,从一个贫困村变成了富裕村。带着这个问号,我询问了村委李付书记。李书记是个朝气蓬勃的中年人,他和村委班子负责带头全村共同富裕的重任外,还耕种责任田,和在三湖街做着卖猪肉的副业。


李书记介绍,全村靠的是多种经营致富。除出外打工者,在家的耕种田地,养殖鸡鹅鸭牛等好多是上规模的放养。靠着湖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放养水面,一半是精养。


做各种生意的人多,卖牛肉,猪肉,卖鸡鹅鸭,鱼等在三湖街一半是莲湖人。村里还有碾米厂,轧花厂,榨油厂,蒸酒厂。真的是全村奔小康,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莲湖村历史悠久,是一个崇敞文化的地方,早在明朝时,朱家就建有湖阴书阁,全国闻名。湖阴书阁是童子求学的地方,也是文人墨客流连忘返,吟诗赋对的所在。有诗赞曰:


诵声朗朗绕门渠,文滔高高逼斗墟,
更喜夜深人静后,无妨岁岁读奇书。


莲湖村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如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明太祖朱元璋的爱女宁国公主的附马梅殷就是莲湖梅家人。梅殷,字伯殷,一表人材,风流倜傥,英气袭人,且文武双全。二十岁就历任总兵,镇守淮安。


 莲湖村有本科生,硕士,博士成群,还有多人留学外国。


莲湖村又是一个风水宝地,所以明代建威将军李隆宝,虽然出生地在河浦莒洲,但死后和他父亲都葬在莲湖李家。且墓的走向和三水平行,即头枕赣江,脚踩袁水,右揽上横河,眼望镇龙山。(镇龙山在袁河对岸的矗湖)


正因为这是块风水宝地,加上现在的安定团结的局面,莲湖村一定能在全民奔小康的路上独领风骚。


作者简介:邓毕业笔名碧叶。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人,六七届初中末毕业,一九六六年十月因病双耳失聪,六八年下放到农村。一九八O年第一首诗发表(县级)后。有多篇(首)散文,诗歌散见于省地县报刊杂志上。一九九二年因天灾停笔外岀打工。二O一八年十二月重新拾笔学古体诗词,现为县作家协会会员,县诗词楹联协会会员,吉安市庐陵诗词楹联协会会员。



投稿公告


1,古诗词,现代诗,小说散文,艺术品等。作品体裁不限,思想健康,积极向上,必须是原创首发未曾发表过的文稿,一稿一投。拒绝错别字、错标点,以及病句。拒绝抄袭,文责自负。如果一稿多投或者抄袭,对平台造成的任何损失将追究作者法律责任。
2,投稿附带简介和照片。
3,作品若七天未见发表可提醒。已发表的作品赞赏费5元以上50%归作者(5元或5元以下不发放),其他用作平台发展,一周后结算。投稿者务必加社长微信,便于发稿酬。否则,视为主动放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