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说家风·致良知篇】学习的快乐应该来自于学习本身,如何培养孩子具备这种伟大的习惯呢?(第54篇·总第2423篇)

 微国学 2020-08-20

文/张建云

《致良知·说家风》开讲第54天。

中国人几乎无人不知,《论语》开篇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你说是不是?

假如问一问您家孩子,学习是快乐的事吗?

不问还好,一问估计就捅了马蜂窝,把学习的苦、累、烦、痛和无奈一股脑倒出来。不然咋有那么多高考结束的撕书镜头?

学习很苦,就需要在苦中加点糖。比如小时候喝中药,旁边要配一碗红糖水,喝口中药赶紧饶三口红糖水。最后,中药没喝完,红糖水喝了三大碗。

在学习之后加糖看似有效,实际的结果就是浪费红糖。什么考好了爸带你去迪士尼,得多少分给你买遥控飞机、芭比娃娃,进步多少名你可以看动画片......

于是,孩子就把心思放在迪士尼、遥控飞机、芭比娃娃和动画片上。他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为了学习之后的“糖”而学习。

学习的快乐不在学习本身是个大麻烦,孩子们学习的目的性就会很强,小时候为了得到奖励、表扬或不让父母与老师失望而学,大一点为了考大学而学,再大一些为了考公务员、参加工作而学,然后是为了评职称而学。直到把这些目标一一实现,就开始卸下包袱放弃学习,甚至讨厌和大骂学习。

这样的学习方式特别像谈恋爱,目的很明确,为了对方的钱或者色而谈。而恋爱的本真是应该放在恋爱的本身:男女双方的人格、性格与共同的理想、兴趣和创业的热情。因为目的不纯,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老情终结,花落心去矣的离婚、出轨。

让孩子的快乐回到学习本身是中国教育,中国教师,中国家长,当然还有中国学生当务之急、必须立即重视起来的大事。

假如,我们养成这样一种习惯,孩子更喜欢学习而不是迪士尼、遥控飞机、芭比娃娃、动画片、手机游戏,或者在学习和玩乐上会艰难地选择,这就接近于学习的快乐来自于学习本身了。但往往我们的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也会思考着玩乐,假如用玩乐诱惑孩子,大多数会放下学习而迅速选择玩乐。

这件事基本是很难的,100个人里可能有一个孩子能做到。但有一点可以证明,那个百分之一的孩子就是快乐的,就是成功的,就是幸福的。他不会拒绝玩乐,即便在玩乐中也会学习。如果,您的孩子是那个百分之一的孩子,您愿意吗?

当然愿意。

那好,我们就进入学习的快乐来自于学习本身的训练。

阳明先生说,学习学的是什么?

是学如何去人欲、存天理。

这太高大上了。何为存天理,啥是去人欲?

阳明先生对天理的解释是,纯净自然,精白无染,安宁和悦,祛恶从善。说白了,就是没有功利之心,祛除纠结之虑,放下攀比的虚荣,一心为了家人,为了社会,为了祖国,为了天地自然。读了北宋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的张载先生学习的目的我们一下子就会豁然开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是啥?

生命的信仰、历史的担当、人生的规划、作业的目标。

一个孩子打开学习的心志后,自动就会克服懒惰、贪玩、贪吃、懈怠、拖延、玩手机、骄傲、马虎、愤怒、自私等一系列坏毛病。

有人说这样的目标对于孩子来说有点太大了?

大了有什么不好呢?先大着吧,万一你家孩子有一天真给你学出一票大事业来,不就赚翻了嘛!家长都不敢大,孩子自然大不起来。大不起来就会小,越来越小气,小家子气,所以总有那些除不掉的小毛病。

如何才能大呢?

与大人接触。比如参观大人物的故居,听导游讲解大人物的故事。然后,读大人物的传记,深切走入大人物的学习、工作、生活、爱情和事业。

注意!

此刻我们的孩子就会效仿大人物的学习、工作、生活、爱情和事业。这是学习的根本含义。学而实习,就是学习之后去实践。学习的“習”的意思就是小鸟在太阳下练习飞翔。

继续注意!

家长要跟上。与孩子一起走进这个大人物的事迹,一起读大人物的传记,目的是你要和孩子有共同语言。一来为了鼓励孩子,二来你要相信这个大人物就是孩子的“天理”。

下一步的做法就是:去人欲。

人欲,是人的私欲。比如影响学习的那些懒惰、贪玩、贪吃、懈怠、拖延、玩手机、骄傲、马虎、愤怒、自私等小毛病。

如何去除这些私欲呢?

1、时刻不忘强化做一个大人物和大事业的志向。

2、走入学习。走入数学、英语、语文、历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学等每一个学科,每一道题。把他们看成收获的庄稼,做一道题就是一次丰收,仓库就多一份存储,人生就多一份能量,就像卡里又多了一笔存款,离自己的理想人物、理想事业又近了一步。而不是赶紧做完作业,赶紧使劲玩!

3、家长与孩子一起去人欲。家长也要做好生命的信仰、历史的担当、人生的规划、作业的目标。为了这个伟大的决定而戒掉懒惰、贪玩、贪吃、懈怠、拖延、玩手机、骄傲、马虎、愤怒、自私等小毛病。

一家人是个整体,无论家长和孩子都要冲锋陷阵。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同对外作战,从来没有一个战士在战场上血拼,而大部队坐视不管的情况。或者战士很勇敢,主将很软弱,最终都会一败涂地。

如此,孩子就真的以学习为乐了,就真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了。

今天解读的原文是《传习录·卷上·薛侃录·17节》:先生曰:学是学去人欲、存天理。

张建云

作家、国学学者

全国妇联家庭建设专家智库成员

天津市青年家风研究院  院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