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井冈山的斗争,黄洋界保卫战:“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邓超越梦想 2020-08-20

(承上文“杜修经与红军八月失败”)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毛主席这首《西江月.井冈山》的词句,妇孺皆知,读来无不让人神清气爽,产生对井冈山上的黄洋界心驰神往之情。

井冈山的斗争,黄洋界保卫战:“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一.战争背景

黄洋界保卫战发生于1928年8月30日。上文提到,杜修经于1928年6月30日来到井冈山要求红军挺进湘南。随后朱德陈毅带上28团、29团出酃(读灵,现炎陵县)县,后发生“八月失败”。毛主席带上31团的2个营出永新拒赣敌。于是,井冈山上只剩下31团的1个营和袁文才王佐的32团在井冈山留守,而8月底敌人围攻黄洋界时,朱德陈毅毛主席都尚在路途跋涉。

在这样后方空虚的情况下,从8月上旬开始敌人便毫无顾忌地向井冈山根据地发动猛攻。敌人相继占领了永新、莲花和宁冈。此时,除了宁冈的西区和北区(黄洋界所在地)、永新、莲花、酃县、及边界县少部分地方尚存外,其余地方全部被敌人占据。在“八月失败”中,根据地被杀人数942人,阵亡117人,损失枪支48支,土枪49门,鸟铳396支,烧毁房屋数百间。

黄洋界保卫由朱云卿、何挺颖负责指挥。敌军5个团,黄洋界保卫战是以红军3个营对敌军5个团而获胜的著名的以少胜多之战例。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及大的鼓励了根据地军民斗志。

二. 精彩的战争片段

红军的战争策略是全面发动人民群众,一是坚壁清野让敌人找不到粮吃,二是在敌军必经路上埋竹钉、挖野坑,设路障,共布置了5道防线,三是夜间袭扰,四是军民齐上阵。

8月29日,湘军第8军2个团由酃县出发,在赣军一部的策应下,向井冈山黄洋界哨口发起进攻。朱云卿部署:一连配置在哨口两侧,为主要防御方向,负责阻击源头方向来犯之敌;三连两个排配置在北侧,负责阻击茅坪方向来犯之敌,一个排为营预备队,配置于指挥所附近,特务连为总预备队;二连留在三湾、汗江、九陂地区机动出击,袭扰和牵制敌人。地方负责的同志,领导暴动队和群众人们修工事,背粮食,担任警戒,并日夜将赶削的竹钉,插满黄洋界四周,筑下一条人民战争的'竹钉防线'。

8月30日凌晨,浓雾漫山。8时许,浓雾渐散,敌人开始进攻。因为山路狭窄陡峭,两侧又设置了竹钉,敌人兵力难以展开,只能一个一个往上爬,待他们一个个进入有效射程时,朱云卿一声令下,红军的各种火器齐发,礌石滚木如山洪爆发、奔泻而下,敌人避之不及,伤亡惨重,退下山去。接着四个团的敌人又组织了两次冲锋,都被红军打得落花流水。下午,敌人孤注一掷,再集中全部火炮向黄洋界轰击的同时,又一次发起冲击。

井冈山的斗争,黄洋界保卫战:“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这时有战士向朱团长报告,有门迫击炮在茨坪军械处修好了,可否扛来试试?朱团长精神为之一振,当即派人将迫击炮和3发炮弹抬上了黄洋界。这门火炮一到,立马军心大振,一片欢呼。可因天气潮湿,前两发炮弹都没有打响,阵地上官兵手心都捏了把汗。仅存一发炮弹要不要继续打?大家将目光都投向朱团长。“打——” 随着 “轰隆”一声,炮弹瞬间呼啸而出,在敌阵炸上开了花。也许,正是上天有眼,这发炮弹正好命中敌人的指挥部,不但炸死了敌军一个指挥官,还引起弹药库的连环爆炸。

井冈山的斗争,黄洋界保卫战:“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此刻,埋伏在各山头的号兵一齐吹响了冲锋号,隐蔽在山后的群众也都一跃而起,一时间杀声振天。同时,妇女、儿童点着了煤油桶里的鞭炮,各个山头上的红旗也一齐摇了起来。这时,敌人听到处都是军号声与枪炮声,看到到处又是红旗招展,以为是红军主力杀回来了,赶忙下令撤兵。赣敌王均部的一团敌军正准备经茅坪进攻黄洋界,当听到炮声响时,又听说湘敌移师酃县,也匆匆后撤,退回了永新。最终红军以少胜多,打退了湘赣敌军4个团的进攻,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的第二天,毛主席正在接朱总司令走在回来的路上,当听闻这一重大胜利喜讯时,诗兴大发,欣然命笔,写下了一首具有重要的军事、政治和历史意义的史诗《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20200803徐昌武。

(后续“毛主席与贺子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