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军耗费巨资修筑的国防工事,为什么在淞沪会战没发挥作用?

 暮云深 2020-08-20
国军耗费巨资修筑的国防工事,为什么在淞沪会战没发挥作用?

一二八淞沪抗战停战之后,军委会认为下一次日军仍然有可能从上海进攻,而这时候按照停战协定,国军不能在上海驻军,但日本却可以以保护租界的名义驻军,所以,为了提前有所准备,国军做了两件事,一个是抽调精锐的八十七师和八十八师驻扎在距离上海比较近的无锡和苏州,一旦战争爆发,随时可以沿京沪铁路进入上海,此事由张治中负责,并提前组织军官到上海秘密勘察战场。

国军做的另一个准备是在从长江口到杭州湾,修筑了吴福线和锡澄线两条堡垒线,都是按照当时的技术条件,用钢筋水泥修筑的永备国防工事。并且做了一个预案,如果战争爆发,国军应当先在上海抵抗和消耗日军一段时间,等待二线部队增员上来之后进入国防工事,占领阵地,淞沪战场的国军则逐次抵抗,诱敌深入,国军再依托国防工事继续消耗日军。等到一线部队退下来整补之后,再从两翼将日军反包围并歼灭之。

当然,这还不是作战计划的全部,还有后手。这个后手就是在一线淞沪战场抵抗以后,转入二线的永备国防工事继续抵抗和消耗日军,如果第二道防线也被日军突破了,那就要继续后退到南京一带,依托南京外围的山峰构筑阵地,继续抵抗和消耗日军,等待后续增援部队上来以后,再将日军反包围,并歼灭之。也就是说,这个计划包括了三道防线,步步为营,逐次抵抗,一道防线失守了,就退到下一道防线,继续抵抗,但南京是最后的决战战场。

国军耗费巨资修筑的国防工事,为什么在淞沪会战没发挥作用?

这个计划看起来不错,但是执行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首先是国防工事只修筑了吴福线和锡澄线,也就是第二道防线,而南京外围的工事并没有按照计划提前修筑,而是在淞沪会战已经出现颓势而且无法扭转之后,才开始启动修筑。而且,因为国军常见的贪污腐败的问题,加上当时时间紧迫,所以这些所谓的钢筋水泥工事实际上并没有完全按照预定的要求和标准来修,只是草草了事,应付一下而已。

这样,国军剩下比较可靠的防线实际上就只有第二道防线了,应该充分利用才是。但即便是这唯一的一道防线,在抗战爆发后,也没有充分利用,实际上是完全没有发挥作用。这是因为,在淞沪会战爆发后,国军统帅部自己就先打破了原来的计划,并没有在淞沪会战抵抗一段时间后就后退,而是不断的向淞沪战场增兵,将国军精锐几乎全部用在了淞沪战场和日军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上,而没有留出原定的二线部队,更不用说原定的后备部队了。

国军耗费巨资修筑的国防工事,为什么在淞沪会战没发挥作用?

再就是淞沪战场的撤退并不是有计划有组织的撤退,而是在日军从侧翼的杭州湾登陆之后,切断了国军退路的情况下,统帅部才被迫下令全线撤退,而且是以毫无组织的溃退姿态离开淞沪战场的,连留下阻击日军的部队都没有预留,也没有组织后面的部队提前占领吴福线和锡澄线的永备国防工事。等到前线的国军溃退下来,到了这一线,根本没有人组织部队进入工事和掩体,占领阵地,就直接践踏而过,直接往南京方向一路狂奔了。

对此,国军将领中有些人,尤其是中央军将领后来的在回忆中的解释是,这些工事修筑完成之后,就把工事的钥匙交给了当地的保甲长保管,而在淞沪战场全线崩溃之后,当地老百姓逃跑一空,部队到了当地也找不到保甲长来开门,所以只能践踏而过。其实这种解释很勉强,没有什么说服力。如果真想进入,几十万大军怎么可能拿那些锁没有办法呢?唯一的解释只能是,溃退下来以后,国军早已经失去了战斗意志,根本无心恋战,只想逃命,压根就没想进入工事去抵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