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散原创】崔学林作品 | 红色井冈行

 梅雨墨香 2020-08-20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半亩书舍

半亩书舍——西散原创选稿基地

半亩书舍——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半亩书舍——最具亲和力原创散文平台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该忘记英雄,一个伟大的民族必需铭记历史。

喜欢山川地理,喜欢风景名胜,走过山,走过水,总有一些事,总有一些人,总有一些地方,是烙在骨子里,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江西井冈山,绿色的景点,红色的摇篮。三年前的那次学习疗养之旅,永远的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我喜欢历史,尤其喜欢中国革命史。得知去井冈山,早就心向往之。

一声长笛,南下的火车启动了。才饮黄河水,又食赣江鱼。头三天,我们一行人,经银川,到西安,穿河南,跨湖北,一路南下,直奔江西.沿途风光旖旎,目不暇接。滔滔黄河,横贯银川平原;泾渭相交,滋润三秦大地;汉江雄浑,福泽荆襄;赣江流深,佑护南昌。由北而南,气候迥异,忽而晴天丽日,忽而细雨蒙蒙,令人赏心悦目。

英雄之城——南昌

下了火车,有幸入住英雄之城南昌。南昌城始建于公元前202年,寓意“昌大南疆、南方昌盛”,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初唐四杰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诗云:“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诗人用他的生花妙笔着实夸赞了南昌,当然,南昌也当之无愧。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一声炮响,宣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从此诞生了。从此,我们有了自己的军队,开始了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南昌,也因此而名扬史册,成为实至名归的英雄之城。

江南名楼——滕王阁

在这里我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八一广场,游览了久负盛名,名扬天下的江南名楼——滕王阁。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吟诵着雕梁画栋之上题写的《滕王阁诗》,想象着千年前的那次“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的盛会,由衷赞叹王勃的才思敏捷,也叹惋天才的英年早逝。江水带走了王勃清瘦的身体,却永远留下了千古美文。

红色摇篮——井冈山

一路行来,山高林密,山清水秀,翠竹幽径,景色怡人。江南气候多变,井冈山的雨,可是爽快,说来就来,一天之中,三四场雨那是家常便饭。雨后,天气更加凉爽怡人,苍松翠竹云海更显得青翠欲滴,空气也越发得清新湿润,就仿佛进了“天然氧吧”,令人神清气爽,精神倍增。濛濛细雨中,我们兴致勃勃地游览了八角楼、 百竹园、龙江书院、红军造币厂、挹翠湖等景点。

进入井冈山腹地,我们首先来到了黄洋界哨口。这里只是一条普通的壕沟,当年,敌人重兵围剿井冈山,红军战士就在这里英勇顽强地迎击敌人,战士们的子弹打光了,就用山上的巨石和滚木硬是打退了国民党军队,取得了黄洋界大捷,保卫了井冈山。毛泽东获悉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喜讯后,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可以想见主席当年得知胜利喜讯后的欣喜自豪之情。解放后,毛主席他老人家重上井冈山,再次来到黄洋界,还在山上伫立很久,“犹记当年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可能他老人家想起了几十年前的战火硝烟,想起了那段血雨腥风的峥嵘岁月。

下山途中,导游吹响了冲锋号,我们也像当年的红军战士一样,猛虎下山般向山下冲去。至今还想起那嘹亮的冲锋号声,那声音,高亢激越,激动人心,使人好像回到了那残酷的战火硝烟岁月。那声音,回荡在黄洋界的崇山峻岭之中,回荡在革命的历史长河中。

在宁冈县城东南的茅坪村有一栋土砖结构的两屋楼房,楼上有一个八角形天窗,当地群众称之为八角楼。当年主席就住在这里。小学时,就读过《八角楼的灯光》,“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凝视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觉察到。就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当年读小学,不知道什么是“八角楼”,很好奇,现在身临圣地,莫名地激动。走进旧居,光线昏暗,根据标识,当年一楼住的是朱德和陈毅,房间狭小,摆放着办公洗漱用品。顺着又陡又窄的楼梯登上小阁楼,就可以看到屋顶上八角形的天窗,还能看到毛泽东当年用过的木架床、办公的桌椅、用过的躺椅等物品。整个房间也是一样的狭小而局促,陈设简陋,但就是在这里,毛主席曾在无数个深夜,伏案“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写下了著名的文章,指导了中国革命的方向。

在茅坪镇,我们参观了当年的红军医院,破旧的房子,简陋的设施,真的很难想象当年的红军战士是怎样在缺医少药的恶劣条件下做手术的。听讲解员说,那时没有麻醉药,没有手术刀,给战士做手术都是自做的医疗器械,甚至用上了切菜刀。想想那个场景就令人惊惧,令人震撼。

在红军造币厂,我见到了当年的铸币房。条件之简陋,技术之粗劣,在这种情况下,红军还是造出了银元,真是让人叹服。当时,王佐是红军造币厂的主要负责人。银元上凿有“工”字印记,称为“工”字银元,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政权最早在革命根据地内发行流通的第一批金属铸币。井冈山红军造币厂的建立和“工”字银元的发行流通,帮助当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民度过了艰难的岁月。

一路走来,歌声嘹亮,回旋在青山翠竹间。许多身穿红军服的大学生,拿着步枪,唱着歌,重走朱毛红军路。其中听的最多的歌曲就是《映山红》:

夜半三更呦盼天明

寒冬腊月呦盼春风

若要盼得呦红军来

岭上开遍呦映山红

若要盼得呦红军来

岭上开遍呦映山红

歌曲深情婉转,唱出了当年备受欺压剥削的劳苦大众对红军的盼望,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在这里,我们品尝了红米饭,南瓜汤,吃了忆苦思甜饭,深切地感受了红军战士当年斗争生活的艰苦卓绝。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耸立于苍松翠柏间,参观完六个展厅,我的心情很沉重。在这片青翠的大地上,多少革命志士为了革命理想,为了新中国而甘洒热血,他们中许多人年纪轻轻就长眠于此。看着一张张烈士的生平介绍,看得越多,心越发揪得疼,这些在20多岁、30出头就牺牲的烈士们,永远地长眠在井冈山的土地上。伍中豪、伍若兰,王尔琢,卢德铭……一串串鲜活的名字永远地留在了井冈山,留在了这块洒满鲜血的热土上。

走在井冈山的苍山林海间,回忆着那段唯有牺牲多壮志的岁月,心情是如此的肃穆、庄严。这里,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走着,看着,也沉思着,井冈山的青青翠竹,没有让我欢呼雀跃,来到这儿的人,我相信都会有一种庄严感,没有闲情逸致,没有嬉笑打闹,更多的是一种缅怀,一种惋惜,一种敬意。在这里,我似乎感到井冈山上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革命先烈的汗水和鲜血,每一朵鲜花好像都是烈士的鲜血染红的。红军医院,八角楼的灯光,黄洋界的炮声,红军造币厂……那些触目惊心的场景,那些炮声隆隆的山冈,那些血染井冈的战士,那些殷红如血般的杜鹃,不断在我脑海呈现,不断在我耳边回响。

流水潺潺,翠竹依依,青山无语。

几日的红色生活结束了。大巴开动了,我的双眸满含依恋。再见了,井冈山!我们渐渐远离了您翠绿的怀抱。再见了,井冈山!再见了,那些长眠地下的先烈们!几多不舍,几多眷恋,尽在深情的凝视中!相逢是首歌,同行你我他;别离是首诗,悲喜在心间。许多时候,渐行的是风景,渐远的是回忆。走出了井冈山,却永远走不出那段历史。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历史的烟尘已远去,今日的井冈山游人如织,人民安居乐业,当我们寻访那段历史的时候,我们都应深思今日和平幸福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历史越来越远,但井冈山精神却要永存心中。历史不能遗忘,忘记了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该忘记英雄,一个伟大的民族必需铭记历史。真的希望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能传承井冈山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作者简介:崔学林,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高级教师,石嘴山市骨干教师。热爱生活,豁达随性,业余时间喜欢读书、旅游、写作。待人真诚,阳光开朗,总喜欢用诗意的眼光去寻觅生活中的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