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散原创】梁郁艺作品 | 黄山之约

 梅雨墨香 2020-08-20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半亩书舍

半亩书舍——西散原创选稿基地

半亩书舍——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半亩书舍——最具亲和力原创散文平台


心中有梦,诗在远方。

很多年前就听人说黄山飞来石从何处飞来,黄山迎客松如何娇贵,要用100多万元的设施监护。徐霞客看黄山后,叹天下无山。读书时,老师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便令我对黄山心驰神往,有朝一日我也要登上黄山之巅,以饱览黄山的美景。可惜一直未能如愿。

今年暑假有幸跟随百人团,一路转珠玑,入南昌,游三清,上篁岭,登黄山 ,无梦到徽州。

昨日,一大早起来,天公不作美,阴沉沉地拉起了脸。我们住宿在黄山脚下的一个小镇,比往日提早起床出发。3辆大客车鱼贯而上,在茫茫竹海中穿梭,随着山势之字迂回前行,渐渐觉得有点耳鸣。一路上,脚下的白云在山峰中时而聚拢,时而消散,自由闲逸……一会儿,雾气很大,看不清远山,大雾弥漫,只见近处竹林一片连着一片。心中不禁暗暗着急:千峰簇拥的黄山啊,何时能让我一睹你的芳容!

随着缆车直冲云霄,上到站台,云雾更大,看不清远山,5米之内只看到松树,又听导游说黄山一年365天,有280多天是云雾缭绕,是看不清风景的。于是心中懊恼着,待过白鹅岭,只见山路随着山势变化而变化,时高时低,忽上忽下,但总体辗转向上。好不容易登上黄山第二高峰——光明顶(海拔1860米)。此时,雾更大。我在农村长大,也经常见云雾,但来得这么浓、这么迫近的还是头一回见。浓雾一团接着一团,在眼前拢来又散去,似乎送迎万千游客,黄山似有意与我玩神秘感,像羞答答的新娘悄悄隐藏起来。

看不清远山,更看不到飞来石,听导游说在光明顶举目四望皆是风景。可惜现在举目只有白茫茫一片,心中默念,只好来年再约了。但是我们依然谈笑风生,大家对着迷漫的大雾拍照,正高兴间,山里的天气说变就变,淅淅沥沥下起雨来……  队友在山腰的屋檐下避雨,在雨帘下吃完香喷喷的自热饭又继续出发,风雨往我雨衣里灌,我们走在迂回的山路上,挑山工照面而过,穿着红色的、黄色的、白色的雨衣的队伍像一条七彩的龙在山路延伸,因下雨打着伞没打着伞的走得更亲密。雨滴挂在松针上,随风飘进我的嘴里,自是一种惬意。

步行一个多钟头后, 好不容易到了黄山主峰——莲花峰旁,导游在岔路口说,有一条易走的路,但风景稍逊;另一条蛮难走的,但风光无限。浓雾很大,依然看不到风景,究竟选哪一条路,心中犹豫,最后决定不怕艰辛博一博运气。当我们往山顶爬时,蓦然回首,山清朗了,浓雾如纱般被轻轻撩起,雨后初霁,能隐约看清山的轮廓了。我们连声惊呼:“哗,黄山,太美了!太美了!”一幅幅画卷徐徐展开,此时正如花坠玉盏,茶半香初。翠松点缀在绝壁间,云雾渐散,点染的丹青妙画,大自然的杰作呈现在眼前。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称“黄山四绝”。在绝壁间不经意生出那么一棵树来,叶色苍翠欲滴,枝丫盘桓有情,像龙像凤。没想到,烟湿龙鳞般的松树,生命力是如此的强大!怪石不经意间点缀恰到好处,流云时而掠过,雾里看山,山里看雾,美到令人窒息,叫人连连拍照为快。

登顶莲花峰(海拔1864.8米),惊险而刺激。回望游人很多,与山色相映成趣,时而流云飘飞,路陡而险,诗意处隔段设有一两个休憩的石凳,往上爬,愈高山色愈奇。黄山的神秘,若隐若现,难得一见,一见则终生难忘。我庆幸,历尽艰辛终登顶,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妙处。放眼四顾,心旷神怡,万壑峥嵘,千峰竞秀。

也难怪路上遇到80多岁的老太婆雇人抬上山看风景,我团队友中就有3个七八十岁高龄(一个84岁)的跟伴登山,错过了就一生错过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游人竞折腰。玉屏山的迎客松风采依然,是黄山的标志,可见安徽人民的热情好客,更诠释着东方礼仪的文明象征。

下山,天朗气清,山色美景尽收眼底。

我们坐缆车下山时,虽没有看到三清山雨后缆车穿越5道彩虹的奇观,但心境异常畅快!同路的一位北方游客说:我看过很多名山,当我登上莲花峰一望,顿感黄山真的名不虚传。据导游说,黄山七十二峰峰峰不同,当年轩辕黄帝在此炼丹而得名。

今次,多层面,多角度,风里雨里雾里晴日里的黄山都给我饱览了,虽然辛苦,但很值得。

看了天下名山——黄山,真的感觉“天下无山”。黄山美在四绝,美在朦胧迷漫,美在神秘莫测,美在风情万种,美在无声的诗、立体的画,美在令人流连忘返。


作者简介:梁郁艺,男,1965年生,广东高州人,广东教育学院中文本科毕业,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爱好玩高凉彩玉,闲暇玩下文字。《初为人师的天堂》《月亮湾》《半埕酒》《雨游石根山》《梨窝浅笑》等20多篇散文在《高州文艺》或《高州教育》散文栏目发表,《山洞顶伏击战》获广东省文学创作二等奖,《不忘初心,倾情教坛》获高州市“五一”劳动节“撸起袖子加油干”征文大赛二等奖。主编出版了《春暖花开》《夏荷听雨》《霜染秋风》《踏雪寻梅》《在河之洲》《竹雨廊桥》等6本诗集,获好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