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散原创】黄海霞作品 | 杭州之旅(外一篇)

 梅雨墨香 2020-08-20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半亩书舍

半亩书舍——西散原创选稿基地

半亩书舍——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半亩书舍——最具亲和力原创散文平台

江南杭州,自是温婉怡然。城因水而灵,城因山而静。山水之间是杭城的古韵流荡,一首诗,一阕词,一儒者,一伊人,如轻风拂过千年华梦。细思量,皆化作柔波跌宕的水域浩渺…… 

(一)东边日出西边雨 

这是一场盛夏时节的旅行,迎着晨风,在阳光透着热气中,与父母告别,车驰而去,去往杭州。 

车子载着妹妹与她的两个孩子的归,亦载着我们再游杭州的乐。车子沿着江堤疾驰,大叶杨在江岸站立成一道绿色的墙,浩渺长江在绿色的那头。江堤的左边是田园村落人家,偶或的可以看到堤坡上有水牛在悠闲地吃草,牛背上还停着白鹭轻盈的身影,在蓝天碧草之间是如此的和谐。 

铜陵大桥依然是那样的恢宏壮观,镏金大字又是出自谁人之手?银色的斜拉索在阳光的朗照中熠熠生辉,似乎在江风中诉述着人类之非凡。遥望江面,江面开阔,游船点点。 

长路漫漫,驰骋之间,是天地的渺茫。云朵飘忽,旷野辽阔,山峦层叠,万象如宾客,迎我满心欢喜。 

一朵几朵黑云,三点四点雨落。车子还在安徽境内,渐次的,雨已成倾盆瓢泼。雨刮在极速的摆动着,也刷不清眼前的视线模糊。减速慢行,车灯闪动。车子在雨区与无雨区穿行着,自然极尽奇妙。雨时,铺天盖地,酣畅如此。晴时,山川明净,车欢人喜。可谓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人间到底还是情多,伤春悲秋,聚时欢,离时泪,嗔与痴……或是只有千古的明月可以看懂,那月华飞落的思绪万千。如此一刻我的心,游天地于无垠,思古今于一念,便觉得自己是极自由的。乘盛夏而欢,享出游之乐。把自己的心放逐天地的广阔间,让阳光轻风携她一程的轻盈。 

在沪渝高速的转替间,已从皖地转至浙江境内。一样的道路漫漫天阔云闲,一样的旷野青绿楼宇散落,不一样的又是什么呢?是自己远游的心么? 

杭城已至,在车水马龙的喧嚣里,在红绿灯的更替间,车子或行或停,我的目光投在这似曾相识的陌生与熟悉里。 

锦昌小区自是喧闹间的一处安闲,绿树掩映,高楼井然,那边的游泳池里正嬉闹着水间的清凉,排列成阵的银杏树林,身影纤纤,遗世而立,枝间的细叶,在风中摇曳着阳光的迷离。 

宾至如归,外卖送来的中餐我最喜欢的得数杭州特色菜之一——糖醋里脊。 

(二)淡妆浓抹总相宜 

又至西湖,是重游,是携着热望的再见。初游西湖,还是锦瑟华年时;流光如水逝,到如今,望见的依是一泓水波的轻漾。 

来西湖无数次,晴时潋滟,雨时空蒙,少时欢欣,老时感怀。一样的是西湖,不一样的是流光。 

柳浪闻莺,从这里起步,沿着水岸而行。来往游人如许,在走走停停间,把西湖留影心底,把自己留影湖畔山水间。湖中有桥,如长虹横渡。游人桥上,清影凌波。山光水色,如置画境。 

湖上游船点点,画舫闲游。无风水面琉璃滑,微动涟漪,不觉船移。古人今人,在这一刻却是如此的心意相通。岸边泊着些木舟,船工吆喝着,租一艘船150块。我们也只是过客,曾经江浪间的渔舟唱晚的险,轮船往来之间的劳累,都留存在那些的苦乐流光里。但见西湖游船的闲情逸致,倒少了轮船纵横江浪间的粗犷朴实。 

湖畔的香樟,不知生于何时,但见枝桠虬劲,绿荫蔽日。树间的松鼠是古木的灵,偶尔,它们会在枝干间自由的来往,惹得游人驻足流连。或是松鼠沿着树干而来,享一顿游客馈予的美餐。人群云集,松鼠却是安然无惧。吃罢,灵巧的身影又迅速地隐没于枝叶之间了。独留游人寻找的目光。湖畔,多见的是翔落自在的鸽子,三五成群,与湖光相谐,与游人相谐,便也觉得这里的每一刻流光都是宁和的。 

是谁依着水波,枕一水的清梦?是幽幽的古韵,或是今时流光的绵长?一缕清风拂漾着西湖的前世与今生。是苏堤的春晓;是白堤断桥;是苏小小生于西泠,埋骨于西泠,清骨决绝,亦不负此生的山水意;或是林徽因在人间的四月天,清新如白莲的心…… 

但见湖畔临水的是花木的繁茂,是亭台楼阁间的清韵流长。我打花木长廊悄然走过,水风携着阳光的气息,落下满怀的清朗。我从飞角流檐的亭间走过,清影掠过古典的背景,我亦如走进古老的流年,走进一卷诗轴的清扬,一曲小令的婉兮。千年一梦,但见幽幽清波携着古风闲看今日的流光。

离雷峰塔似乎更近了,在水的那头,在山的一旁。那里是否曾有千年的爱恋,那里是否曾有水漫金山的抗争。一颗舍利子,即已是缘法无边。千年的云烟,是一支神话?是一曲佛音?古塔无言,山水相伴。 

一只雀,翔于水风之中,轻灵而欢,似我飘忽的心意缈茫。坐在长椅的荫凉里,一阵的困倦,闭上眼睛,于是,古今不存,悲喜不存,独有眠的惬然。我亦如湖畔的草木,在阳光与长风里舒展枝桠,绿影婀娜。醒来时,水风依旧。柔柳过千尺,一枕华胥梦。 

在阳光的烈烈中,我沿着堤岸走向绿荫深处,走向“断桥残雪”。 

碧波清漾,自是世间繁华多。断桥上的故事,在一把油纸伞间缱绻如梦。谁是谁的前世今生?谁是谁的最美的相遇?走一回断桥,遇一世的缘。 

风荷翩然,芙蓉出水。走过断桥,白堤幽长。 

忆一回江南,遇见白居易心底深情的念。 

《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折柳送别,别时有泪。那是曾经的送别,惹得白居易别后多年,一怀深情忆江南。 

如今,我沿着他们的旧踪迹,走过柳浪长堤。循着那久远的诗情,在盛夏的炽烈里彳亍而去,我清瘦的影隐没在如织的人海里,独有拂堤的柔柳牵系我一怀西湖的梦。梦里千年,千年一梦。 

转西湖,转不完的是水岸的绵长。那一头是钱王祠的宫墙柳,那一头是苏堤春晓……湖水幽幽,不知有多少的千古事跌落这一湖的清波,待得谁人去打捞曾经的锦秀流年,捡拾那诗酒趁年华的疏狂。 

(三)云想衣裳花想容 

四季青服装卖场,是杭州有名的服装集散地。批发零售,引得四方来客,商贾、游人云集。时值盛夏,夏装接近尾声,清仓甩卖,热闹非凡。我与妹妹亦来此地淘夏装,二妹的商铺在5通道那边,店里也稍为清闲,在处理着一些的尾货,50、80块的零卖着。得一点空闲便也带着我们去楼上挑选,这里她是最熟悉的,也以她服装人对于色彩、款式的敏锐,可以挑得美裳。 

穿过马路,那边是服装精品区。我们闲逛于满目的琳琅里,驻足于棉麻专区。店员衣着长裙阔腿裤,宛若从汉唐走来的古典仕女。惊羡于棉麻蕴着的生命底色,清影着裳,我亦清新得如久远的长风。 

在时尚的节奏里,我偏喜的仍是古典的风韵,包括服饰,包括诗文。素日长裙,一诗卷,一轻曲,一檀香,已然得清风明月之高缈。 

走过服装的长廊,如走在满园的春色里。与之相遇,即是美妙。如若有缘,携之一程流年,一程喜乐。 

(四)聚散真容易 

姊妹相见,亲朋来聚,是此一时的欢。宾客盈门,笑语喧哗,是彼一刻的念。 

夜色迷茫,帘底闲语生命的喜与乐,愿与望。只道是:别后,各自珍重! 

清晨微凉,初日照林。归途漫漫,杭城渐远。莫道是:聚散真容易。且自惯看春风秋月,皖城归处是吾乡。

天凉好个秋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在夏日盛极之巅峰,只一个节气,“处暑”两个字,就完成了从夏到秋的转换。似乎一切都是顺应自然,也顺应人心。秋凉,是我们所能真切感受到的惬意。秋未深,都是刚刚好的样子。 

天气还是响晴的,不过早晚的凉确乎是清新怡人的。浅秋,天空也更明净了,那样的湛蓝也是独属于秋的,带着一点的凉意。云朵会自在飘游,眷念此处的话就可留下;若是向往远方,那么就乘风飞去。云朵里似乎承载着蓝天的愿望,也会承载着人们目光里的那一点深情与心意。 

草木知秋,那一丝一缕的微凉,它们都最是心觉。荷塘里的荷叶还是绿着,那样些微的枯残意,就藏在荷叶翻动的秋风里。荷花香消,片片花瓣悄然剥落沉于水中,还青莲禅心如佛,了一段尘缘,终也是质本洁来还洁去。不需悲秋,只道是人世有代谢,草木一春秋。年年荷池,年年夏来。我与它似乎也成了相知的相望,我见它春生秋枯,见它盛夏娉婷香远;她见我呢,是否如她一样的情思,一样的佛心如莲。那一日,我在荷塘的水边摘下的一片荷叶,放在书房的架子上,风干了叶子的水分,不过还是那样的绿着的,像是绿色的华盖,还是娉婷状的自然美。仔细闻,还有荷香的清远,与书页的墨香融合在一起。我也很消受与荷叶相伴的日子,似乎随着荷叶,心也亦是和畅的。 

在行车的路上,我喜欢看的树木是梧桐树。似乎它们离开我已有好久了,当周遭总被那样铺天盖地的白杨树遮蔽着的时候,当春末时分,杨絮飘飞成灾的时候,终于,有人砍去了高入云天的白杨,也终于,可以见到道旁的梧桐树的踪影了。我喜欢走在落满梧桐树叶的路上去,脚踩着松软的落叶,觉得那是非常美的一个场景,像秋的诗,散文,或是留下一个富有深意的背影,那一定是谁心底的思念。

除了梧桐,还有银杏树。在深秋季节去看银杏叶的金黄与玲珑,也是最美的选择。无论是枝头的银杏叶子,还是飘落在地的叶子,都能给人以美的意象。那是不关秋的萧瑟与悲戚的,它是珍藏了一个秋季的唯美,只等有缘人来赏。捡拾一片落叶,就收藏了一个秋季。千古而来的银杏树,它的叶子自然是如秋一样的深邃厚重,那是一种可以穿越沧桑的自信。以一片小巧的精美书画一个生命的极致。如果,在寂静中,仔细聆听,也许是可以听见岁月的回声。可以是关于银杏的,也可以是关于自己的生命。那些生命里的纹痕,深深浅浅,悲悲喜喜,如叶片里的脉络,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困顿也好,得意也罢,在金秋的气息里,蕴一缕金黄的回忆,也可待自己作一场漫漫的怀想。想到有祖母的日子,我会流露出发自心底的微笑,这微笑也许就与祖母的微笑是一样的呢!我也该学着祖母的宽和温润去待自己的家人,不争不恼,只为珍惜。守一份心的宁和,是心境,也是心胸。 

生命里的残缺沧桑纠葛,就如秋雨的寒凉。困顿郁结也都成了过去,如此,我依然在秋日的阳光里明朗。

儿子读枞阳中学的快班,也算是一分之差的失意当中最好的安排了。买了中学旁边的学区房,搬家那天把父母亲接过来一起庆贺庆贺。我烧了一桌子的菜,父母亲喝的是啤酒,我们喝的是果汁。母亲也显得特别开心,为我们的日子欢喜。母亲发自内心地对我讲的一句话:“从现在开始,你们的天也算是亮了!”我听后也是满心欣喜,还有一点的感动。 

母亲一再地夸房子买得好,是学区房,地段好。也许是吧。屋子也不太宽敞,简单地装修一下,也显得崭新别致,透过窗户可以看得见枞阳中学的教学楼,咫尺的距离。本来母亲想去中学去看看她孙子的学习环境,后来因下雨,也就没去那边转转了。 

“相信生活当中所有的安排都是最好的。”这是当时妹妹劝我的话。如此想来,当自己面对所有的困顿时,也无需沮丧。太阳不灭,生命就有希望。 

清秋的一场雨之后,天气更凉了。秋声在野,在户。寒蝉凄切,秋虫呢喃,孤雁悲鸣,秋水长天,山色斑斓……举目侧耳,皆是秋意深长。我最喜欢的一首咏秋诗当为刘禹锡的一首《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当真是爱秋之人,万人悲秋,独他满怀深情地赏秋赞秋。他确是为知秋懂秋,无悲无愁。心境化物境,如此两相安。 

秋至有秋凉,咏秋书秋的文章已如落叶翩翩舞。好像秋这个意象一下触发了人们心底的弦。那所有的郁结,似乎都得从这里可以找到归去。原来生命也竟是多情的,那一点的秋凉,一丝的颓残,都可找到生命里的契合。以己心书物语,一切景语皆情语。还是辛弃疾活得通透,一句:却道天凉好个秋。就已写尽人间况味。


作者简介:黄海霞,安徽安庆人,喜欢文字的艺术与温度。作品散见于《西散散文选刊》(原创版)《枞阳文联》《六尺巷文化》《思哲之窗》等多个公众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