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散原创】何贤华作品 | 那片橘山

 梅雨墨香 2020-08-20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半亩书舍

半亩书舍——西散原创选稿基地

半亩书舍——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半亩书舍——最具亲和力原创散文平台

橘子,一种普通的水果。它光鲜亮艳,肉质甘甜可口,随处可买到。但在二十多年前,那片橘子不仅仅是橘子,更像一张张动人的笑脸,一颗颗美丽善良的心灵。它让我感受到人文环境的熏陶,心灵的纯朴,思想的高尚,民俗民风的辉光。  

那是1993年的事。我那时在家开间服装店。自学校毕业后,母亲看我身材瘦弱,干不了重农活,就和父亲商量让我学做服装。于是拜师学艺,经过两年多的传授,成为一名乡下服装师傅。并且生意一度红火。  

由于自己有点手艺,常听打工回来的人说外面好挣钱。在他们一再鼓动下,萌生了外出打工的念头。当年八月中旬,一同行告诉我,有一浙江人才交流所来本地招服装做工人员,说那里待遇好,工资高,免送来去车费。听到这好消息,我拍板答应了。  

几天后,我们这行二十来人,经过一天的行程,来到浙江省乐清市(原乐清县)虹桥镇某人才交流市场。当晚安排我们宾馆住宿。告诉我们第二天去交流市场招聘。  

第二天,我们早早来到人才交流市场,等待老板来招聘。在不太宽敞的厅里,在满是江浙口音的群体中,招工老板翻阅务工者资料,询问务工者概况。在反复挑选中,老板们来了一批,又走了一批。我们这群人中没选中几个。我在急迫中等待,在担忧中盼望,期望遇到个好老板。  

上午十点刚过,交流市场来了一老一少,老的大概六十开外,少的是约三十多岁女子;从交谈中猜到,应该是父女俩。他们挑选可够认真,有几次发生争执,可能是两人观点不一致,或者挑选某个人。

谢天谢地!终于招到我了。当喊到名字时,我立马前去。工作人员告诉我,恭喜你,这位老板选中了你!他说你年纪轻(当年不足三十岁),有一定知识,肯定会干活。做工地址是北京。末了问一句:愿意去吗?我一听这么好的地方,连忙答应:愿意,愿意。生怕自己一时语塞,而错过这么好的机会。  

于是,在劳动合同上签上姓名。事后我才知道,八九十年代,浙江的服装行业蒸蒸日上。一些集体的、个体的服装人员,纷纷走出家门,奔赴祖国各地,把他们的服装品牌,技术技艺推向市场,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和接纳,从而走上一条致富路。我真佩服他们的胆识与才气,不畏艰辛勇于开拓的精神。  

签完合同后,那父女把我带回他们家,说是买第三天去北京的车票,这两天去他们家住。那时候,虹桥镇出行的人力三轮车真多(当时摩托车稀罕),也难怪这地方公路建设非常好。街道是水泥的,小巷胡同是水泥的,就连田间阡陌也是水泥的。他们叫住一辆人力三轮车,我们三人并排坐在后车一块铺了绸缎面的木板上,感觉挺舒服。车师傅坐在车座上,用力猛踏着踩盘,在链条快速运转中,我们上路了。  

一路上,人力三轮车穿过马路,轻快灵便地驶在乡间的路上。车上,年轻女子告诉我,她家在乡下,离集镇有几里路远。好在车师傅体壮身健,三轮车如风飞驰着。到了主人塆子,我们都下来。我掏钱付车费,哪知大爷满脸不高兴,用不太熟练的普通说:“到家了,你就是客人。哪有客人付钱的道理?”他拿回我的钱给我,付了车费。那一瞬间,心里突然涌起一阵暖流,一个刚接触不到两小时的外来人,居然将我当客人!我受宠若惊。  

晚上,大爷的家人摆了一桌好菜,有鱼肉,还有一些海鲜。我是第一次尝到海鲜的滋味,乃至多年后仍清楚地记得。我们边吃边聊,更多的是询问我家乡的情况……  

八月的天气,十分炎热。在家生活时,每晚我喜欢用大脚盆洗澡(那时没有太阳能和热水器)。哪知这个地方,大爷用小脸盆来搓澡,也许是一处一乡俗吧,我看着不舒服。大爷叫我去洗澡,我说出在家用的大脚盆。大爷当时没说什么,叫我在家待着,他出去了。约过了二十分钟,大爷拿着一个崭新的红色大塑料盆,放在地上,笑着对我说:“来,这盆给你洗澡,合适吧。”我马上站起来,尴尬地说:“大爷,这…这怎么行…晚上将就一下……”他打断我的话:“没花多少钱,刚在一家商店买的。快拿去洗澡,好好休息。”  

我提起塑料盆去洗澡,尽管它与家里大脚盆一模一样,可脚像灌了铅一样,十分沉重。这个澡洗了好长时间,心里不是滋味。  

第二天早晨,我们吃完早饭,大爷兴奋地对我说:“今天带你看海去!”原来昨晚与他交谈中,我说自己多么渴望见到海,只随便说一句,没想到他记住了。  

出发前,大爷征询我意见是坐车还是走路去。反正只有几里地,我说,走着去,一路上可看风景呗。就这样,我们一前一后出发了。他让我走前头,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我们是父子,走得这么亲热。  

到了海边,其实与我想象中的大海相差甚远。它没有浩瀚的海面,没有辽阔的海滩,没有湛蓝的海水,也没有如织的游人。它是一段海域流经那里,像一条湍急的河流。用大石块垒成的海坝,足有十米宽,坝内是耕地和农田。我站在海坝上,眼瞅着浑浊的海水,波涛叠涌,一浪一浪扑向坝边。掀起的浪花如纷洒的小雨,凉爽苦涩。  

尽管我没有看到气势雄壮的大海,但从海水海浪中也领略了海的内涵与狂澜。 

返程途中,抄一条小路回家。当我看到一片金黄色的橘园,哦不,应该是橘山!坡地上是橘树,山包上是橘树,连人行路两旁也是橘树。那金黄的橘子小灯笼般缀满枝头,放眼望去,像一幅极有张力的充满秋天韵味的丰收图。一时间,让我有些不知所措。微风送来柑橘香甜诱人的气味,我忍不住咽了口水。当我伸手准备摘一个橘子尝尝鲜时,不料大爷突然抓住我的手,面有愠色地说:“这橘子不能随便摘!任何人都不能乱摘!”  

我不知大爷为何一个橘子如此勃怒。稍许,大爷指着这片橘树,真诚告诉我:“我们这里民风很好,有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不管哪家大人或小孩偷摘一个橘子,那就要罚款二百元,放两场电影赔礼道歉。”“如此苛刻的规定,谁敢违反?”我心里一嘀咕。大爷似乎明白我的意思,说:“制度是制度,从来没有人违反它。多年来,大家互遵互守,乡里邻里一片祥和。这漫山遍野的橘子,没有见到一个看守人吧。”  

听了大爷一席话,我为自己刚才的鲁莽而羞愧。是呀,这漫山遍野真见不到一个看守人!  

此时阳光正艳,那片橘山被阳光映衬得分外迷人,缀满枝头的橘子,多像一张张靓丽的笑脸,对我在传情䀹眼呢。  

二十多年过去了,如果大爷健在的话,应该有九十来岁了,不知他是否还记得我这个匆匆过客。然而我的心里却装着倪姓大爷一一连着这片橘味甘甜的地方。


  作者简介:何贤华,湖北蕲春县狮子镇松树林村,教师。网名春暖花开。1988年参加《春风》杂志社文学函授。其间做多年电台新闻工作。2003年曾供职《并城晚报》社,在省市县级报刊及网络平台发表文章。涉及小说、散文、诗歌,尤其偏爱散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