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散原创】支立明作品 | 秋游云龙山记

 梅雨墨香 2020-08-20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半亩书舍

半亩书舍——西散原创选稿基地

半亩书舍——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半亩书舍——最具亲和力原创散文平台


向往徐州缘于早些年在徐州经营生意的堂兄夫妇。每次谈到徐州,他们总是神采飞扬、手舞足蹈地描述着云龙山的秀美,淮塔的巍峨、龟山汉墓的神奇、黄河故道的清幽……受知识水平局限的缘故,他们的描述显得有些语无伦次、词不达意,但依然激发了我对徐州这座交通要塞、兵家必争之地的北方城市无限的遐想与憧憬。  

时隔多年以后,偶然的一次外出培训的机缘让我与其美丽邂逅。2019己亥年金秋,我们一行人乘大巴迎着一路秋色前往心仪的徐州。路上,同事们一边愉悦地欣赏着车窗外迷人的秋景,一边高谈阔论徐州的历史与现在,而我则静静地在座位上洗耳恭听,在头脑中勾勒着这座城市的轮廓与图景。  

大约晚上六点,我们抵达了要下榻的酒店。脚踏上这片神往已久的土地,便深深地被她的暮色夜景所陶醉。林立的高楼大厦在炫彩霓虹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魔幻;街道上车水马龙,汇成了一道道光的河流,闪烁的人影犹如点点浪花,在这光流里漂流不定;空气里氤氲着各种美食的香味,刺激着我这样一个吃货的味蕾……简单的晚餐之后,或许缘于乘车疲惫,同室居住的同事早已酣然入梦,而我却毫无睡意,轻轻踱步到窗前,缓缓拉开纱质的窗帘,月光如水,一缕清晖斜射进来,轻呷一口香茶,独享这属于我一个人的撩人夜色。心绪难平的我不禁倾泻出一句“徐州,我终于与您相见相拥了!” 

翌日上午,在培训的间歇期间,我禁不住向当地人询问徐州哪些地方最值得一游,毕竟他们是“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先知先觉者。他们如数家珍似地介绍了一串串地名,我听得如痴如醉。每一个景点于我而言,均透着巨大的诱惑力,好像处在人生的重要岔道口,一时难以抉择。无奈之下,索性“随遇而安”吧!  

对于我这样一位从小在平原地区长大的人来说,遇到山肯定是要攀爬的,于是云龙山是我们游览的首选。  

云龙山又称石佛山,位于徐州市城南,是国家级五A级风景区。关于山名的来由众说纷纭,既有历史的记载,亦有民间之传说。其中一说曰:“山出云气,蜿蜒如龙”。其意为,其山九节山峰,高低起伏,其状恰如一条卧龙,而春夏云雾缭绕时,又如龙起舞,故名云龙山。至于究竟名从何来,我们不去考究了,还是去领略它的旖旎风光吧。  

我们选择从云龙山脚下的西门开始登山。来到位于山脚下的西门,我不觉为之一振。山门是一座牌坊式的建筑,高耸巍峨,雕梁画栋,几条“巨龙”盘踞在合抱粗的石柱上,似有腾云驾雾之势。大门的正上方是苏轼题写的“云龙山”三个笔力苍劲的大字。时值正午,在温润的阳光照射下,几个烫金大字闪闪发光,熠熠生辉。仰视云龙山,山势蜿蜒绵亘,植被葱茏,虽已是深秋,依然满山苍翠,偶尔星星点点的金黄、深红点缀于其间,我猜想可能是大面积的绿植其中夹杂着的银杏树和红枫吧。

我们沿着蜿蜒崎岖的山道拾阶而上,缓缓进山,脚下用青石铺就的阶梯异常光滑,足见到云龙山的游客是多么的络绎不绝。行至半山腰,蓦然瞥见道旁一片相对平缓的地方建有一座亭子,斗拱飞檐,色彩朱红,庄重典雅,名唤归鹤厅。亭子四周草木繁茂,乔木灌木皆有。一些不知名的小花静默绽放,色泽艳丽,香味袭人,为略有疲倦之意的游人增添了不少兴致,大家情不自禁地拿起手机纷纷拍照。我们谈论着这个亭子为何叫归鹤亭,难道还有放鹤亭吗?在后来的游览中证实了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  

我们在归鹤亭下小憩了一下,为身体补充了一些水,继续前行,途中不时看到一些石碑、石刻、石佛等古迹。由于自己才疏学浅,思忖良久,依然对这些文物古迹难以有深刻地辨认和考究。我禁不住用手机百度了一下,方知云龙山上文化古迹众多,登临此山揽胜的古今政客文人不胜枚举。唱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四海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汉高祖刘邦到此游过。北宋大学士苏轼在彭城任太守时,也曾多次游览云龙山,留下了“醉中走上黄茅冈,满冈乱石如群羊。冈头醉倒石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歌声落谷秋风长,路人举首东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的著名诗句……作为一介凡夫俗子的我,无意对先贤们评褒论贬,只能与这些珍贵的文化古迹合个影而匆匆作罢。翻过一个又一个山头,体力渐渐透支,额头上早已大汗淋漓,随行的小刘与小魏两位美女一改一贯矜持淑女的形象,将外套脱下来系在腰间,大大咧咧地与我们这些汉子调侃起来。

终于,我们到攀上了山的至高点——观景台。这是一片地面平整、视野开阔的地方,建有亭台楼阁,设有安全护栏,此处游人聚集,谈笑风生不绝于耳。站立在光景台上,立刻体味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举目四望,徐州市尽收眼底。高层建筑鳞次栉比、直插云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绿水青山蓝天苍穹,尽显建国七十年来徐州城市建设与发展取得的累累硕果。西边的云龙湖宛若一块晶莹剔透的巨大水晶紧紧偎依在云龙山的怀抱。湖面清澈而平静,水面点点的白帆,天上漂浮的白云,周围雄伟的建筑,展翅翱翔的鸥鹭倒影在水中,营造出海市蜃楼般的另一个世界,构成了一幅山色空蒙、水光潋滟的水墨画卷。诗豪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诗句描写的意境与眼前的美景倒有几分相似。偶尔,飞速掠过的巡逻艇荡漾起层层波浪,又为这巨幅画卷增添了几分曼妙的动感。几位同行者也陶醉在这云龙胜景之中了,忘记了拍照留念,忘记了刚才的饥肠辘辘,看来“秀色可餐”还是有一些道理的。  

不知不觉中已是傍晚时分,万丈霞光笼罩着美丽的云龙山、云龙湖,犹如为待嫁的新娘披上了一件唯美的五彩霞衣。我们沐浴着夕阳的余辉缓缓地走下了山顶。  

匆匆的两日培训无暇拜谒游历徐州的汉文化景区,不免有些许遗憾。而今,从徐州回来已有一段时日,心中依旧盈满对徐州的难以割舍与无尽眷恋。衷心地企盼有朝一日能与您“帝王之乡、大汉之源”再聚首,亲吻这一方厚重历史与现代文明交融,光明与黑暗曾在这里碰撞,绿水青山和历史古迹共存的土地。


作者简介:支立明,安徽省蒙城县网络作协副主席,现供职于偏远乡村学校。酷爱读书看报,工作闲暇时间,喜欢用文字记录工作生活的感悟,曾有两百余篇散文、教育随笔、人物通讯等散见于《安徽日报》《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安徽法制报》《中安在线》《蒙城文艺》《安徽文明网》《中国社会扶贫网》《蝶梦文苑》《徽梦文化传媒》《搜狐网》《书香亳州》等报刊及网络媒体。偶有文章在省市县征文中获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