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散原创】吴坚作品 | 除了传承,我们已经无路可走

 梅雨墨香 2020-08-20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这是一张著名的照片。

1990年,旅行者1号探测器即将飞出太阳系的时候,在距离地球60亿公里的地方,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命令它回头再看一眼,拍摄了60张照片,其中一张上,正好包括了地球——图中那个亮点。

天体物理学家、著名科学作家卡尔·萨根就上面照片说了这段著名的话:

在这个小点上,每个你爱的人、每个你认识的人、每个你曾经听过的人,以及每个曾经存在的人,都在那里过完一生。这里集合了一切的欢喜与苦难,数千个自信的宗教、意识形态以及经济学说,每个猎人和搜寻者、每个英雄和懦夫、每个文明的创造者与毁灭者、每个国王与农夫、每对相恋中的年轻爱侣、每个充满希望的孩子、每对父母、发明家和探险家,每个教授道德的老师、每个贪污政客、每个超级巨星、每个至高无上的领袖、每个人类历史上的圣人与罪人,都住在这里—— 一粒悬浮在阳光下的微尘。

“一粒悬浮在阳光下的微尘”?!

溯本追源,春秋《老子》: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一语天机,幡然醒悟。

——宇宙浩渺,微尘一粒,刍狗一只,转瞬一世。顿悟。

——苍穹无垠,人之渺小,芸芸众生,奈何天道。敬畏。

百年黄土皆一抔。

何以为人?

仰不愧天,俯不怍地,生而不遗,死而无憾。

——传承。

窃以为:惟有传承。

一、传承什么

《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慢慢推开历史的卷轴:一抹清秀,一缕炊烟,夹杂着萋萋芳草的微馥,一幅古色古香、目酣神醉的生活画面跃然纸上:

《豳风·七月》: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入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插田歌》禹锡梦得: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伫如竹枝。但闻怨响音,不辨俚语词。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水平苗漠漠,烟火生墟落。黄犬往复还,赤鸡鸣且啄。

《清平乐·村居》幼安稼轩: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织,鸡犬相闻。黄发垂髫,绕膝承欢。扇席温枕,怡然自乐。

好一幅恬淡清明,好一个悠然平和!

这就是古人的生活写照。

——怀初守正,道法自然。

蓦然,感觉似曾相识?

“撞脸”!

庚子新春,刚刚过去的那个正月,似乎就是这般“休闲”和“循规蹈矩”的生活,只是心中多了一份沉甸甸。

阴差阳错。

就是这个被拉长的特殊假期,让我辈得以找回久违了的平静生活,和独处一隅静静地思考——或纯粹,或茫然。

庚子春节,注定是一个特殊的印记符号——永远定格在历史的脑海。毋庸置疑。

庚子伊始,注定是一个崭新生活的原点坐标——关于人性,关乎人生。重新审视。

嗟乎!

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国人的生活,跨越了民族、地域、风俗、男女、老少,竟然同频共振如斯,恍如回到了三皇五帝的那个洪荒世纪——各宅其居,一日三餐。各安其乐,一日三省。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乌托邦。五柳先生笔下的桃花源,一夜之间,鬼使神差般径自就成为了我辈实实在在的生活。

十四亿国人,在疫情得以控制时,都长吁一口气,发自内心的说出同一句话:

——心存敬畏,安静平和的日子,与人为善,相安无事。真好!

《中国文化课》余师秋雨缓缓道来“何谓文化?文化是一种变成了习惯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它的最后成果是集体人格”。

哦!

这就是文化。

——“变成习惯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最后成果是形成“集体人格”。

——这个庚子春节,我辈都找回了共同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若矢志坚持并使之成为“习惯”终形成“集体人格”,就是与“文化”相伴——与学识无关,与学历无关。

误打误撞。

这个庚子春节,“文化”扑面。

毋庸讳言,除去对疫情的担心,这是一个安静的能够听到自己心跳的春节,这是一个华夏儿女共同守护“文化”的春节,这是一个天朗气清、干干净净的春节。

亚里士多德:“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出于对“生命生存”的敬畏,得益于“宅居独处”的静谧,我辈终获“觉醒思考”的能力,以史为鉴,感同身受,芸芸众生,异口同声:传承文化!

——有文化的生活,生活的有文化。

——唯有传承文化,方能传承初心,传承人性。虽历经千年风雨沧桑,亦能静守恬淡,无事相安,天地人和,幸何如哉——以文化人,家昌国泰。

——归根到底,“文化”就是我辈先人先贤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与精神价值,就是已经深植我辈高曾祖父血脉相传的集体人格——家风家教,习惯使然。

二、怎么传承

特别喜欢,古人先贤的不羁性格、旷达性情、率性生活以及他们留下的温暖文字以及他们身上的梅竹品格。

中国古人九雅:寻幽、酌酒、抚琴、莳花、焚香、品茗、听雨、赏雪、侯月。

闭上眼,想一想,好美。

低下头,品一品,真美。

——这,就是今天人们挂在嘴上的“诗和远方”啊。

孟德斯鸠: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外在形象上应如此,内在的灵魂也更应该保持干净。

文如其人,表里如一。

这就是中国古人的魅力之所在。

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所在。

做一个通透的人,言为心声;做一个率性的人,爱憎分明;做一个挺立的人,堂堂正正;做一个真正的人,一撇一捺。

泱泱华夏,上下五千,文化浩瀚,济济先贤。

穿越历史横亘,洞悉前者古人,无论身居庙堂之高,或处江湖之远,似乎都过着同一样“诗和远方”的平常日子——虽平平淡淡,但却精致若蘭——轻嗅微香,回味悠长!

一隅之见,大道至简:

让生活回归原本的仪式,让生活的仪式感传承出文化的习惯——用心、精致的过好365天,常新百年;而非粗糙糊涂过一日,重复364次,反复循环。

庚子年,清明祭祖。

诸冯山下,美丽观坡。油菜花黄,麦田翠绿。

“彩板”、“纸捞”、“纸股絮”等将一处处坟茔装点的五颜六色,但山村那特有的清新空气中,却弥漫着一缕淡淡忧伤与绵绵思念的味道。

托体山阿,泪眼婆娑。

家里的老坟,现在已经成为耕地。十几年前在路边立碑为记,距碑南五十三米即为先人坟茔处。

静静地将三炷香点燃插在坟前,供品一一摆放,挂“纸捞”,压“彩板”,敬酒,三拜三叩,垂首默语,鸣炮送别……

一位年近六十的本家堂姐,静静地跪在坟前。衣着朴素,干净利落,规矩得体,一板一眼。回家的路上,姐姐轻声告诉我,小时候上坟时还要从坟边的麦地拔出几根麦子带回家中,挂在门梁上,意寓后继有人家丁兴旺,再折些杨柳枝,妇女将撤下的蒸食供品穿起来,调皮的娃娃们则将其编成罗圈状径自戴在头上,追逐嬉笑中嚷嚷着“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

顿时,脑海里出现了一个唯美的画面,发自内心,觉得真美!生活,原本就应该这样啊!是我们在传承中,不经意间,简化了“生活的仪式感”,看似简单方便了许多,实则将生活之美从指尖滑落。

华灯初上,灯火阑珊,一间小屋,一盏灯光,一把藤椅,一个精美的不忍吃下的果盘:一颗红柿,两瓣黄桔,三牙青苹,四粒紫萄,还有那如璀璨珠玉的樱桃,散乱在那四四方方的果盘一圈,水果间那一抹白色沙拉、滴滴酸奶……这哪里是劳累一天后的餐前水果?这分明就是那浓的化也化不开的执手之爱与生活之美。先不要大快朵颐!闭上眼,想一想,那缕芳香已然沁入心脾……

若想,终究要进这便便腹囊,为何要这劳什子啰嗦与麻烦,大口大口吃光这堆水果,既省去了剥皮摆盘的时间,又不用去费钱买一个方方的果盘(贵且不实用)和洗涮。

吃,虽确实吃了。但着实少了“味道”。

——仪式感,让生活有了品质。

——仪式感,让生活有了习惯。

——仪式感,让生活有了敬畏。

——仪式感,让生活有了文化。

传承习惯,传承生活方式,传承精神价值,传承文化,就从追求“生活仪式感”开始。生活有了仪式感,提升的绝非仅仅是你的“逼格”,它会让你心存敬畏、小心翼翼、毕恭毕敬的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无关龌龊。

况且,我辈的生活,其实原本就没什么大事的。

《新唐书.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

试想,若人人如此,事事如斯,虽“繁文缛节,亦步亦趋”,但也可能会让凡夫俗子中“一咬牙、一跺脚、横下心来”的鼠辈在这规规矩矩的“仪式感”中醍醐灌顶,幡然醒悟,悬崖勒马,回头是岸。如此,渡人渡己,功德无量,阿弥陀佛,甚好。

故《孟子·告子上》: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论语·阳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我辈皆在其中。

万世师表,亚圣诲人,古今同理,参禅寻味。

前几日,读到台湾画家、诗人蒋勋《品味四讲》一书:“所有生活的美学旨在抵抗一个字——忙”,一语中的,感同身受!诚然,“如果失去对生活美学的尊重,人活得再富有,也会对所拥有的东西没有安全感”;如果失去对生活的仪式感,即便是五花马、千金裘,也无非就是暴殄钟鼓馔玉、金樽美酒的行尸走肉、一副皮囊而已。

隔海相望,文化神交,虽未谋面,同感同胞。

三、传承开路

关于觉醒,庚子给了我辈时间与空间。

关于传承,新冠给了我辈思考与觉醒。

路遥《平凡的世界》:,每个人都有一个觉醒期,但觉醒的早晚决定个人的命运。人的生命力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强大起来的。痛苦的煎熬,要么强大,要么沉沦,是否迸发生命力,取决于觉醒。

鲁迅《故乡》: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寰宇呼唤,我辈传承。

荆棘之路,踏血前行。

传承,是一种选择。

坚持,是一种品格。

树人先生《且介亭杂文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瑰宝,仰为观止!

《易经》,最古老而深邃的“群经之首,大道之源”;《道德经》,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言简意赅五千言,结晶人类最高智慧;中医(包涵“中药”)汉服,历史渊源儒雅内秀,轩辕百草神采端庄;丝绸茶叶嫘祖神农,“人文女祖”茶饮健康;瓷器china, 国画“笔墨”;仓颉造字始书法,金篆隶楷行草书;古琴围棋(中国象棋),文房四宝;“太上老君”,道教老子;中国建筑,园林民居;武术太极,气功拳法;昆山昆剧顾坚,“中国戏曲之母”;中国菜八大菜系,一双筷饮食文化;针法灸法,华夏特有;对联灯谜,曲水流觞;剪纸窗花,四大名绣……

信手拈来皆华章,禹甸璀璨若星河。自信骄傲之余,秉持传承、舍我其谁的浩荡之气油然而生!

——华夏民族,为全世界,智慧诠释了东方之美,文化注解了生而为人。

——余生,吾辈,定要效仿先人将这“菜米油盐酱醋茶”,生活出个“琴棋书画诗酒花”。

——堂堂中华,一脉传承,发扬光大。

五一假期,观看《天下无贼》:傻根目光干净、语气犟犟地对华仔和奶茶说:我在大山里,跟狼说话,我就不信,狼都没伤害过我,人,会伤害我?人,怎么可能比狼还坏呢?

瞬间,视线模糊的我拨通了0371*******,告诉昔日的校友,“咦!其实,俺也爱河南!与王宝强无关,就是这傻根的一番话让俺觉得,河南,中!”

周国平《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我们要让生命觉醒,让自己觉醒,让灵魂觉醒。

一次旅行,遇见一个小和尚,乘船航行,船舱里异常闷热,于是乘客们纷纷挤到舱内唯一的自来水管旁洗脸。小和尚手拿毛巾,静静等候在一旁,终于轮到他了,却又有一名乘客夺步上前,把他挤开。他面无愠色,退到旁边,礼貌地以手示意:“请,请。”

肃然起敬。

其实,真正打动我们心灵的,就是这一个个漫不经心的小确幸。

——抑或是一个眼神,或许就是一句简单的白话。

——万变不离之宗,就是这“真、善、美”。

适逢双休,“邀约”三人,先茶后酒,流觞附庸:

梵志王兄:“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羡林季老:“生的对立面并不只有死,还有别人的生。当生命互为镜像,可以映射无尽深度…”

日耳曼尼采:“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临近花甲仍心有不甘的俺,吞吞吐吐:唯一让我欣慰的是,你们也不会年轻很久。

痞性十足。

酒至半酣,打开抖音,国父中山,字字铿锵:

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会黑暗。

喝道五百!

“看前面,黑洞洞,定是那贼巢穴,待俺赶上前去,杀他个干干净净”!

一路传承,我们结伴而行。

可好?


作者简介:吴坚。自幼酷爱文字,钟情艺术,徜徉山水,渴望红袖。准"理工男"一枚,但工作之余寄情于字里行间,更喜经年不辍,慷慨发声自娱自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