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散原创】陆花田作品 | 回家的路

 梅雨墨香 2020-08-20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家是心灵的港湾,家是温情的所在,家是人人牵挂的地方。

回家是每个游子的期盼,不管在外受多大的委屈,吃多大的苦,遭多大的罪,家都能为你抚平心中的伤痛。

家里有和蔼可亲的父母,有贤惠善良的妻子,有天真可爱的孩子,家永远是最值得我们牵挂的地方。

从家通往外界的路,成了人们与家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外出必走,回家必过。

上学时,回家的路是一条纤细的羊肠小道,路面宽只有几十公分。那时,我在这头上学,家在那一头,相距二十余里。每个周末,我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和学校之间的路上来回奔走。周六下午,我从学校回家,周日下午又从家返校,二十多里的山路,我走了三个多小时,沿途人家很少,小路通径暗幽,阴森怕人。我一个女孩子,孤身一人,走在这路上,心里不免有些害怕。

我每次走在路上,都边走边哼着小曲,目的是减少路途的孤独与寂寞,给自己壮壮胆,消除害怕的心理。

从家到学校的这条路,路途遥远,崎岖不平,路窄沟深,上坡下坎,难以行走。可家中有父母的等待,美食的诱惑,亲情的召唤,即使路再难走,我也义无反顾,回家成了我时刻的期盼。

在外求学多年,这条路,我不知走过多少回,有多少汗水洒在这路上?其中的心酸和苦难只有自己知道。可咋办?再难的路也得走。

工作后,开始那几年,从家通往工作地点的路,还是那条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周末我还是一如既往从小道走过,回家看望父母,帮父母干农活。

后来几年,当地党委、政府为村里挖通了农村公路,这下条件好多了,可还是泥土路,晴通雨阻现象突出。若路况好,天晴时,车可以勉强通行,但经常刮到底盘,哐当哐当作响,油门踩到底,发出呜呜的响声,听得人心疼,车还是爬不上去,不到万不得已,没人想开车经过这条路。

天阴时,路面泥泞不堪,坑塘、泥塘到处都是,人走都困难,更不用说开车过了。

我和先生每次开车回家,都提心吊胆的,生怕下雨,进去后出不来,或怕路途中,车陷入稀泥塘里,没办法出来。

有一次,我们开车回去,准备返回时,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出来时,车真的陷入对门山的一个泥潭里了。没办法,叫上亲戚们来帮忙,用锄头挖的挖,捡路边石头垫的垫,人推的推,用了一个多小时,才将车从泥潭里弄出来,车身上、人身上全是黄泥,惨不忍睹。

泥土公路虽比羊肠小道好一些,可真还是太难走啦,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一年四季,没有哪天是好走的。以至于,外出的人没回家时怕回家,回家后怕返回,不想出来。

好在脱贫攻坚中,家乡获得了50户不搬迁村寨进村道路硬化项目。去年,政府对进村道路进行硬化,将原来的路面扩宽,铺上四米宽的进村水泥路,间隔几百米还修了错车道。

进村水泥路的修通,解决了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出行难问题,群众得到了真正的实惠。现在回家,再也不用担心下雨了。不管天晴下雨,车都可以随时通行,来去自由了。

前几天,我和先生开车回去看望父母,路上遇到王大娘,我们载她一程。上车后,她说:“现在政策好了,水泥路通到各家各户,出门踩不到泥土,沿路安装太阳能路灯,晚上和白天一样亮,出行太方便了。”一路上,王大娘说不完党的好政策,说不完感恩党的话,她说:“现在政府对农民太好了,几千年来,人们的日子没有哪个朝代过得这样幸福。

是啊,王大娘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多少基层百姓的心声,如果没有党的好政策,家乡怎么能通硬化路?人民怎么能摆脱贫困呢?

十几年来,家乡的路从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变成泥土公路,而今还铺上了水泥路。这条路见证了国家的发展,人民生活的变化,是一条幸福的路,致富的路;这条路是党与人民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一条心路。

有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人民的辛勤付出,相信家乡会越来越好,人民生活会越来越幸福,致富之路会越走越宽阔,回家的路会越来越平坦,乡村振兴指日可待,农村面貌将焕然一新,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民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作者简介:陆花田,女,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人。曾任中小学语文教师十余年,现为公务员,广南县作家协会会员。热爱生活,喜欢读书,酷爱阅读写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