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散原创】李清哲作品 | 一窗寒雀

 梅雨墨香 2020-08-20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戊戌岁末的一天下午从老家返回县城。

在城北郊的一个十字路口处,一群麻雀在路边随着车辆的来往而起起落落。为了争抢散落路边的细小谷粒,众多麻雀汇聚在一起。午后的暖阳,用晕黄的色彩给它们勾勒出唯美的轮廓。随着雀群起落间形成了小面积的波浪,给这平常的路面凭添了浓浓趣味。

这幅画面把我的思维拽进了诗画世界里,倏然间,满眼是一窗寒雀。

一、有雀冬来

寒雀,是描写麻雀的最高境界。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书画展馆里尘封着寒雀活灵活现的画面。

百千寒雀下空庭,小集梅梢话晚晴。

特地作团喧杀我,忽然惊散寂无声。

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寒雀》正是一窗寒雀的意境。冬日的午后,刚刚下过雪,天露出了光亮,推开书房窗户望去。有数不清的麻雀飞到空旷的院子里来,在梅梢上有几只麻雀好像在议论雪停的事。不一会儿,窗外开始聒噪起来,让人心烦意乱。又不知道是什么惊到了它们,突然间,院子又恢复了寂静。由寂静到喧嚣,突然又回归到寂静,从声响上留下余音,衬托出更深一层的静。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

北宋诗人苏轼的《南乡子. 寒雀满疏篱》更具有声色,画面感更强了。冬日里,一群寒雀落在篱笆上,争着欣赏去树上如玉的梅花。忽然看见有人来到树下坐,惊飞而散,细爪踏起的花瓣纷纷落下,以致飘落在酒杯里。如此生动的画面怎能不激起诗人的万丈诗情?

北宋画家崔白的国画作品《寒雀图》把灵动画面铺于纸上,寄于冬日暮色。九只寒雀争栖一枝,意韵千年,给人以无限回味。

冬日里,麻雀给人们平平淡淡的生活点缀了些许意境,灵动与肃静、喧闹与寂静之间,把身影存于千年诗行,藏于千年画轴。

在纷扰的现代社会生活中,只是回眸一瞥,便窥见那人与自然的和谐,觅到那天人合一的佳境,惊叹那自由自在的神韵。

二、照夜嘉宾

因为麻雀过于平凡,人们往往忽视了它的美感。反过来,历来有人把麻雀寓为争讼、无志、无能之意。麻雀就这样把这些似有似无的寓意缠在腿上、衔在嘴里,俏皮地走入了中国古代文学世界里。

雀角鼠牙,寓为争讼。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诗经. 召南.行露》里的这两句描写了一个贞女面对牢狱的威胁,断然拒绝男方的无理要求,留下这段铿锵的诘问之词。这可能是中国古代文学第一次把麻雀与老鼠列为一席。

雀无远志,寄身屋檐。

谁言翼短不搏天 ,且看白鸽送信笺 。

志小那知鸿鹄意 ,一生注定寄屋檐 。

一首《瓦雀栖枝》把麻雀的懒汉思想描写得淋漓尽致。虽说鸽子和麻雀的翅膀都不长,但是鸽子能付出辛苦,为人们送往信笺。而麻雀一生毫无志向,注定要悲守穷庐。

因羡春光觅远芳,才停一树又奔忙。

风寒翎羽声声乱,破草屋檐饮严霜。

古人为麻雀的志短定性。春意融融时走四方,逍遥自在一时算一时,过着“朝去秋田啄残粟,暮入寒林啸群族”鸲鹆式的生活;寒风起时,居于破草屋檐闭而不出,渴饮寒霜足矣,有点魏晋隐士的味道。

闻历史的味,攒人生的劲。在抗秦暴政的大泽烈火中,张楚政权的代表陈胜狂傲地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历史给出了他答案——王侯将相可有种,燕雀可知鸿鹄志。张陈之言,置若罔闻;一意孤行,兵败殒命于车夫之手,实在憋屈。

此时的对与错自有评说,而麻雀自有麻雀的志向,若无志向也会有近忧。

雀本无能,空食皇粟。

一窝两窝三四窝,五窝六窝七八窝。

食尽皇王千盅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清代四川怪才李调元借以这首《麻雀》诗寓讽当时官场无能之辈居多,空食俸禄而不作为。

麻雀的穿屋居檐习性不可置否,在农村,屋檐上瓦孔里,到处有麻雀的巢穴,每年四五月间,只要站在屋檐下静听屋顶雏雀的叫声就大致知道房顶上有几窝麻雀。麻雀对房屋的破坏力度之大,以致两三年就得给房子重新串一次瓦。

麻雀穿屋居檐的习性,亦可联想到麻雀还拥有照夜、嘉宾的雅称。“照夜”一词出自东汉张衡《思玄赋》。此名或许源于夜猎麻雀,屋檐边一梯、一手电筒即可,谓之照夜。其具体原因无迹可考,这只是猜想罢了。“嘉宾”一词出自西晋崔豹的《古今注》。嘉宾之称,尽显魏晋文人之玄思,人们能以雀为友为宾,大有返璞归真的意象,凸显主宰自我、独立精神的逍遥境界。

三、雀演空城

空城,指空旷荒凉的城。以空城雀为体裁的诗歌在大唐深藏了千年诗情的缕缕醇香。小小麻雀被唐代众多为官者寄于了对处世的不同感想,牵扯了诸如入官仓与守空城、逐覆辙与耻涉险等一系列迥异的人生观。

入官仓,即入仕途。

一雀入官仓,所食能损几。

所虑往复频,官仓乃害尔。

鱼网不在天,鸟网不在水。

饮啄要自然,何必空城里。

唐代诗人聂夷中的《空城雀》道出人生应该搏一搏。官场莫大,总有容身之地。多一人不算多,一个人又能对国家财政产生多少耗费?人各有命,生活要自然,不必死守人生的空城。这里充分映射出作者投机官场的侥幸思想,此诗也侧面反映出唐懿宗时期政治的衰败紊乱之势,唐懿宗在位十四年饮酒作乐多于理政,曾任用二十一位宰相,其中除了大部分是庸者,剩下的便是贪财之辈。以前朝国力储备平浙东叛乱,用高压政策管理内阁,侥幸地度过了十四载太平年。

守空城,即守本分。

饥啄空城上,莫近太仓粟。

一粒未充肠,却入公子腹。

唐代诗人刘驾的《空城雀》极力地劝诫广大有识之士,如果没有社会背景莫近官场,官场沉浮,风险太大。这首诗流露出唐懿宗时期社会的利益角逐是何等激烈、何等残忍。

但能不出空城里,秋时百草皆有子。

报言黄口莫啾啾,长尔得成无横死。

唐代诗人王建的《空城雀》,以其“从军走马十三年”的军旅生涯为参照,四十六岁白发而入仕的他,尝尽了世间辛酸,对社会底层的人们困苦生活予以无限同情。此诗反映了他对安定温饱的生活满怀向往和渴望。

逐覆辙,即有利遂趋,苟活于乱世。

啾啾空城雀,一啄数跳跃。

宁寻覆辙馀,岂比巢危幕。

唐代诗人李咸用的《空城雀》,对麻雀的弱小充满了怜悯,为求温饱太不容易了。宁可寻觅意外之利,也不要冒风险。“覆辙馀”、“ 覆车粟”的典故皆源于唐欧阳询主编的《艺文类聚》之《益都耆旧传》。其中记载了,汉代有个叫杨宣的人,字君纬,任河内太守。据说他能通鸟语,在一次途中,他根据麻雀的聒噪声判断出前方有粟车翻倒。一句“宁寻覆辙馀”进一步反衬出麻雀一般的低劣人生品位,专找翻车粟来果腹,这和趁火打劫没有什么区别。

耻涉险,羞覆车,天命自有安排。

耻涉太行险,羞营覆车粟。

天命有定端,守分绝所欲。

诗仙李白的《空城雀》呈现出了“尽人事,听天命”的儒家处世思维!行险,险的事,走危险的路。《礼记.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以行险以徼幸。”孔颖达疏:“小人以恶自居,恒行险难倾危之事,以徼求荣幸之道。”告诫人们不要在官场铤而走险,到头来一场黄粱,也不要盲目追求不虞之利。一切上天自有安排,尽量克制不必要的欲望,人应该安分守己地活着。

四、雀系乡愁

一只小小的麻雀,五脏俱全。乡间草野是它们的乐土,承载着我们的挥之不去的乡愁。正因为它们曾萦绕着我们的乡村时代,此刻才能勾起了我们对往昔的深刻回忆。

不知道在它们的世界里,可曾对人类有过感想?世界,应该是公平的。既然有人能通鸟语,我想有些鸟肯定也懂人意。假如它们略懂人意,也不能完全理解人间这杂七杂八的破事,毕竟是人心叵测。它们哪能知道人类能赋予它们什么名分?真的不希望它们被再次列入“四害”名目扯进政治里来,窝被捣光了,卵被掏光了……最后,连驻脚的机会都没有,活活累死在空中。我相信那是一场梦,一场恶梦,一场荒唐的梦。梦醒时,我愿意听见窗外婉转的鸟鸣。

一窗寒雀的意境,给了我们诸多启示。怀有乡愁,梦回乡村时要不忘本分;怀有忧患心,和平年代里要居安思危;怀有敬畏心,追求天人合一要尊重自然;怀有大情怀,自然处世中要宠辱不惊;怀有进取心,理想彼岸要去不断奋斗。

新时代的青山绿水,赠我以鸟语花香,贻我一窗寒雀。在这个时代里,我们应该振臂而呼,呼唤那段诗意的境界,那段人与自热和谐共生的理想空间。


作者简介:李清哲,男,汉族,中共党员,内蒙古赤峰市人,现工作于赤峰市公安局政治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