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散原创】董伟国作品 | 我的月亮女神

 梅雨墨香 2020-08-20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在我的人生旅程里,喜爱月亮远远胜过了太阳。

上学之前,看见圆圆的月亮,我常常用手指着它,由衷赞美到:看,好大好圆好漂亮的月亮呀。“不能用手指月亮,那样会长出第六个手指头。”奶奶总是这样告诫我。邻居白发苍苍的奶奶,右手真的有六个手指头,我一直认为那是她小时候用手指头指了月亮的缘故。这让我从小对月亮就有一种敬畏之情。小时候,夏天月圆的时候,奶奶坐在屋檐下的木凳子上缝补旧衣服,我们围坐在她身旁。她给我们讲各种神话故事,我知道广寒宫里住着美丽的仙女嫦娥,她能歌善舞。有一只玉兔一直守护着嫦娥,在一棵树下捣药,吴刚在旁边伐桂。我们也知道牛郎织女和那头会说话的老牛……奶奶讲的故事,我对银盘一样的月亮多了一份追逐的向往。

中秋节吃过晚饭,一张不知道用了多少年,也不知道传了多少代,祖传下来的油亮如新又厚重的红木饭桌,被父亲、姐姐和我一起抬到院子里。奶奶把刚煮好的玉米、带壳黄豆和炭火烤制的各种月饼摆放在饭桌上。此时,天空有一轮透明的月亮,它把透明的月光洒满院子的每一个角落。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赏月、吃黄豆、玉米和月饼,听奶奶和父母说一些往事,或跟我们有关的童年趣事。如有清风缓缓吹来,会把我们的欢笑吹到很远的地方。在这愉悦幸福的时光里,我们特别喜欢的事就是吃奶奶精心烤制的月饼,它香脆酥甜,对每一个人都是一种馋涎欲滴的诱惑,更是小孩子的最爱。饭桌上的黄月饼就是一个金灿灿的太阳,白月饼就是一个明晃晃的大月亮。大大小小的月饼各有不同的味道,大的酥软,芝麻和核桃仁添香;小的香脆可口、耐嚼。月饼是奶奶和父母希望生活甜蜜圆满的期盼。月饼好吃,但用炭火烤制不仅是技术活,还是一个复杂而浩大的工程。离中秋节还有十多天,奶奶便催促父亲去村里的碾米房磨好面粉,赶集时买回上等木炭、芝麻、白糖、香油、花生米和核桃仁等,并清洗好做月饼的模具。离中秋节一周时,奶奶便邀约两三户邻居到家里一起做月饼。先用秤称出做月饼所需要的面粉,根据积累的经验多次加水,搓揉成干湿合适的面团后,再加入香油搓揉均匀。然后把大小均匀的面团放在涂抹香油的月饼模具里,用擀面杖轻轻地压实,取出排放在铁铸的烤盘上,最后用炭火慢慢烤制。烤月饼时上下层都需炭火,边缘高大约只有十厘米的烤盘就要添加铁盖子,便于上面添加炭火;盖子上系着十字形的长铁丝,便于取放。炭火烤月饼,要把握好炭火大小,炭火太旺容易糊锅,炭火小了会延误“月饼工程”的进度。除此之外,还需要耐心、细心、专心和眼明手快,且不能分心。担此重任的父亲偶尔分神,或去喝两口水,或刚抽几口烟,叔叔婶婶们催促提醒声便此起彼伏。大人们在屋檐下忙着做月饼,我们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在院子里追逐嬉闹。看见月饼装进烤盘,上了炭火,喧哗的院子立马安静下来。我们伸长了脖子,瞪着明亮小眼睛,静静围站在烤架旁。刚过五六分钟,想吃月饼的我们失去了耐心,擅自做主往烤盆里添加木炭 还有心急的小伙伴找来纸扇扇风助火。这可害苦了父亲,被我们弄得昏头转向的他顾头顾不了尾,顾了东边又忘了西边,越是忙乱越容易出错,当第一锅月饼出锅,有一半糊了,免不了被奶奶一通数落。我们则顾不上父亲挨训的感受,也不管上月饼烫不烫手,烫不烫嘴,只会忙着把大块大块的月饼塞进嘴巴里……看着我们吃月饼的狼狈模样,刚挨骂的父亲咧开嘴笑了,用沾有炭灰的手掌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马上成了包公的大黑脸,这可把我们的肚皮都笑破了。我嘴里满满的月饼全喷在另一个小伙伴的身上。看见洁白无瑕的月光,就会想起好吃的月饼,自然就像想念天堂里的奶奶。她为我们种下了善良和美丽的种子,我吸收着岁月的营养,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上小学后,在秋季农忙的周末,白天和父母一起到田地里干活。若是晴朗月圆星稀的夜晚,吃过晚饭,我站在窗前,与美丽的月亮姐姐对视,和她说说悄悄话。最舒适的时光,是院子里洒满了月光,躺在高高的稻草堆上,把夹杂着田里泥土气味、颗粒饱满色泽金黄的谷子一粒又一粒抛进嘴里,然后用牙齿和舌头熟练而快速地去净外壳,再慢慢品尝、回味满口的甘甜与清香。此时,在整个亮堂堂的村庄,从不远的地方还会响起几声稀稀落落的狗叫声……在这静美的时候,我会为自己谋划各种梦想:将来当一名作家,当一名教师,当一名警察,甚至还想当一名将军。

1999年9月初,坐夜班车第一次离开故乡鹤庆,去昆明读书,从此就成为在外飘泊的游子。那次离家,总觉得自己成了一叶无根的浮萍,去外地求学短暂的喜悦和兴奋过后,心被离别的愁绪掏空了,只剩下一些游子的惆怅和彷徨。客车在逶迤曲折的山道奔跑,一尘不染的天空里高高悬挂着一轮圆月跟着我们奔跑,它送了游子一程又一程。但宽阔平整的大理坝子和如一条湛蓝色玉带的洱海呈现在眼前,洁白无瑕的月光让每一个地方都是波光粼粼的画卷。还有一些月光穿过车窗,落在我身上,落在我脸上,也落在我眼睛里。我知道,那是月光姑娘正在替游子疗伤。那时,客车上的旅客都睡着了,只有我端端正正地坐着,用贪婪的目光捕捉月光下的每一个美丽的景色:波光粼粼的水面,停靠在海边的小船,民房里零零星星的灯火,还有远处有清晰轮廓的青山和近处大理独有白族民居从眼前一晃而过。它们是一首唯美的诗,是一曲舒缓和谐的小提琴伴奏曲。客车在弯弯曲曲的路上奔跑,我的目光随跟随月光起起又落落,一阵阵带着秋天凉意的风,吹皱了洱海,也吹乱了宁静的心,我完全被一种干净的纯粹美俘虏了。

离开四季如春的昆明,我来到有“小春城”美誉的西昌。喜欢上这座春天栖息的城市,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月亮,它具有与众不同的美。在这里,我第一次近距离欣赏了月出的绝美时刻:它慢慢地、一点一点地从山的那一边露出圆圆的脑袋,露出了圆润的脸庞,就像穿着米黄色连衣裙待出嫁的姑娘,多了一份羞涩。橘黄色的光芒慢慢地变成了银白色,我回家的那条小路,顿时亮丽鲜活起来,没有了孤独,没有了白天的喧嚣与烦躁。大若银盘的月亮,穿过如棉纱一般的云层,像离别重逢的故友,打开手,向我快步跑来;我加快了朝前跑的步伐,只想让两颗心近一些,再近一些。这时,我情不自禁轻轻地唱起了月亮走我也走的歌曲。回到出租房,坐在月光里,这时我想起几个少年看日出的情景。那时,刚读初一,经过四五个小时手脚并用的长途跋涉,在凌晨三点多,几个朋友终于爬上东山的制高点——日出观赏台。在饥饿、疲倦和冷冷的晨风里,又一点一点地熬了两个多小时,在一片欣喜的惊呼声音里,红彤彤的太阳,慢慢地从另一座山峰线与天边接壤的地方缓慢地升起,它就像桃花丛里羞红了脸蛋的大姑娘,美得鲜艳,却一点也不耀眼。当挣脱群山的怀抱,它立马成了脱缰的野马,一路狂奔;它成了一面明晃晃的大镜子,晃花了想偷窥它容颜的眼睛。来回奔波了十多个小时,回到家时已经筋疲力尽,倒头睡了一天一夜。醒来发下重誓:此生不再去看日出。有了看日出的经历,对柔美的月亮,更添加了一些喜爱的份量。

对于月亮,不论是月出或月落,不论是盈是亏,我都真心喜欢;对于月亮,不论是家乡的或异乡的,我都有一种割舍不下的情愫;对于月亮,挂在天空或躺在湖里,我都会思绪翩跹。当她升起时,我想举起手把她轻轻地托举,再慢慢地放进怀里;当她藏在山的另一边,我想去她家里做客,拿一本喜爱的书去看她;当她在天空里奔跑时,我想迈开脚步,牵着她的手,与她一起奔跑,一起欢笑。对于渔歌晚舟的洱海月,在我心里是“除去巫山不是云”的美;对于皓月当空的邛池月夜那是我忘不了的初恋情人。假如洱海月是镶嵌在天地间的一条洁白的哈达,那邛池月夜则是一块圆润的玉佩,这“环肥燕瘦”的美,真是此曲只应天上有;洱海月如果是一颗耀眼的夜明珠,透亮、一尘不染;邛池月夜则是欲遮还羞青纱帐的睡美人,那远处朦朦胧胧,让它多了一份神秘;坐在客车上看洱海月是一种遥远到不可触摸的美,邛池月夜则是尽在咫尺,不仅能看见柳树春天里刚冒出的芽儿,它嫩黄的色彩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洱海月的美,多了些曲径通幽,邛池月夜则是多了一份圆润与辽阔。假如说太阳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是伟岸的父亲;月亮则是润物细无声的巾帼英雄,是无私的母亲。滋润万物生长需要太阳,它却有让人不敢窥视的耀眼光芒,有让人望而却步的火爆脾气;那黑暗里给人光明的月亮女神,则多了一些真诚的独白,多了一些谦让,多了一些人生理性的思考。自然,在我成长的岁月里,喜欢月亮女神的柔美,远远超过了伟岸的太阳。


作者简介:董伟国,西昌市作家协会协会会员,西昌市邛泸诗社社员,部分作品散见于纸刊或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