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08】人到中年要怎样学习?学什么?

 新文艺 2020-08-20

“V”习惯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知行合一。

每天读(听)书不少于30分钟

    遇到烦心事及时转念

         对自己微笑3秒钟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

距离2021年高考还有

289


古人说:“三十不读书,四十不学艺。”到底是谁说的?我想刨根问底,上网上简单查了一下,没看出个所以然来。或许是古时候人的寿命普遍较低,三十、四十不能跟现在的三十岁、四十岁相比;也或许是过去教育没有现在这么普及,读书、学艺都讲究“师承”,可能需要抛家舍业才可能去读书、学艺,而在过去,对“家族”的传承又格外重视。总之,“三十不读书,四十不学艺。”在我看来、在现代大多数人看来是严重过时了的,不可取的。相反,现代人大多强调“终身教育”、“活到老,学到老。”

一方面,新科技新事物层出不穷,任何人不学习都将被时代所淘汰;另一方面,曾经有一种说法,“任何知识被写进教材的时候就已经过时了”,所以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的“天之骄子”,曾几何时“毕业即失业”,要就业就务必要继续学习。

那么,人到中年以后要怎样学习?学什么呢?

前几天,跟一位老朋友交流的时候,他的观点我很赞同,给我了很大的启发。

人到中年以后,再去广泛地学习跟看闲书没太大区别,几乎是等于在浪费时间。其实就在他提出这个观点之前,我还倔犟地认为自己兴趣高雅、爱好广泛,历史、哲学、家庭亲子教育、养生保健、社会问题研究、甚至心理咨询等等方面都可以深入学习。

听朋友说完之后令我沉思,人到中年之后才从0开始学习一门学科,是没有必要,也几乎是不可能会有所成就的。人到中学之后,生活、事业应该相对稳定了下来,这个时候再去学习,应该根据自己的基础积累、兴趣爱好,围绕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事业发展去展开。

创业也是这样,人到中年之后,把自己之前的资源(包括人脉关系)完全抛开,重起炉灶,重打锣鼓重上台,往往需要付出几倍的努力,却不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这个时候,应该真正地沉下心来,想一想自己的初心是什么?自己最终想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有什么爱好或特长?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选准自己真正喜欢的、有基础积淀的、擅长的方向去展开学习,才会事倍功半,既有基础能够更快入门,又有兴趣能够长久坚持。

我?到底何去何从?继续考虑......

曾经想过学中医,我学中医是为了什么?真的能坚持下去吗?

曾经想过孩子如果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我也努力考那所大学的研究生,我要考研究生是为了什么?真的只为了在孩子面前树立一个积极向上、敢于向自己挑战的良好形象吗?

如果我连自己的兴趣爱好都拿不准,我接下来的学习会有目标?会有动力?会活出我想要的样子吗?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到中学之后如果不继续学习,漫长的岁月将会活成什么样子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