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黄河水遇上库布其,沙漠里的“江南水乡”

 修悟搏 2020-08-21

在 河套平原 黄河“几”字弯里的黄河南岸,静卧着中国第七大沙漠 库布其 沙漠。总面积1.45万平方公里,其中杭锦旗境内面积0.987万平方公里,占杭锦旗总土地面积的52%。多年来,由于缺少生态水资源的支撑,原有“柴登”、湖泊萎缩,草场沙化,出现了“沙进人退”的恶劣环境,一度成为京津地区最近的风沙源。

库布其沙漠边缘 杭锦旗 呼和木独镇牧民这样形容沙漠里的天气:有风的日子和风停的时光。

听起来这么富有诗意的沙漠却给比邻的黄河带来了大量泥沙。当然,滚滚黄河也只是和库布其沙漠擦肩而过,留给库布其沙漠的这种望水兴叹式的遗憾也足以让人感慨。

黄河流经杭锦旗全长249公里,是全国黄河流域流经最长的旗县,每年有310亿立方米的黄河水从这里流过。在每年凌汛期,平均槽蓄水量在14.4亿立方米左右。由于受到气候的影响,这里每年要经历 流凌 封冻和开河流凌两个过程,封冻致使冰下过流能力减弱,加上大量凌水通过,造成水位壅高,特别是春季开河期间,凌块在水流的推动下,极易发生“堆冰”现象,阻碍河道正常行洪,导致开河水位居高不下,危及防洪大堤,甚至引发凌汛灾害。这不仅威胁沿黄地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使大量的水资源白白浪费。而就在近旁的库布其沙漠,却因为没有充足的水资源支撑,湖泊萎缩,绿洲沙化,生态保护难题重重。堤坝内,凌汛期水多为患;堤坝外,是干涸缺水的沙漠。

一边是滚滚而去的黄河,一边是干渴的沙漠,这种自然特征构成了黄河和库布其沙漠的难言之隐。

怎么样高效利用 黄河凌汛 期的水资源,变水害为水利,又能保障生态持续向好发展,成为黄河和库布其沙漠握手的最佳结合点。

能在凌汛期向沙漠引水吗?如何将黄河凌汛期丰富的水资源科学高效利用,变水患为水利;如何探索一条高效利用水资源之路,保障生态持续向好发展,成为摆在杭锦人面前的重大课题。

2013年春,杭锦旗水利人背着干粮、仪器,徒步实地踏勘规划,之后又邀请权威部门到实地勘察论证。

黄河之水天上来, 2014年凌汛期,杭锦旗利用地势西高东低的高程落差,首次将凌水成功引入了库布其沙漠腹地。 项目通过从黄河南岸总干渠引凌水进入库布其沙漠,再由退水渠、黄河南岸总干渠退水至黄河,形成黄河——黄河南岸总干渠——巴彦温都尔湿地——黄河南岸总干渠——黄河的水循环。

2018年,该项目争取中央补助资金6524万元,进一步完善项目连通功能,形成从黄河引水、自流经过库布其沙漠、再退还黄河的水循环格局。

目前,库布其沙漠腹地形成近20平方公里的水面和近60平方公里的生态湿地,有20多种植物自然恢复生长,10多种水鸟在这里长期栖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老百姓是最好的见证者、参与者、受益者。

1969年,老满出生在与黄河毗邻的库布其沙漠腹地,在他童年的记忆中,草场里几处自然形成的湿地,是沙漠里难得一见的绿洲,一家人靠放牧维持生计。

父母日渐年迈,老满早早地成家立业。“刚开始,养着200多只羊,但后来随着生态的恶化,湿地的萎缩,人畜饮水日益困难,缺水是最大的问题。”老满说。

2007年,老满一家搬到了黄河岸边的巴音温都尔嘎查移民集中安置点。“不得已用自己仅有的90只羊,连大带小换了18头牛,开始养牛。”老满说。

2015年,老满家养牛近100头,而现在他的养牛规模已经达到了600多头。“这样的养牛规模在过去想都不敢想。”老满感慨地说,还有让他以前不敢想象的是在沙漠里养螃蟹。

老满家有8800亩草牧场,这其中有近1000亩水面。去年,他和专业的养蟹人合作,在自家的水面养起了螃蟹。“养牛、养螃蟹,两项收入加起来,年底收入上百万元,应该没啥问题。”老满说。

流淌在沙漠里黄河水,是库布其人的希望,让绿色变成财富,给库布其创造更多的奇迹。

资料来源:黄河网、鄂尔多斯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