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销货成本(Cost of Good Sold)。包括生产产品所耗费的原材料、制造费用和人工成本。 收支项目二:毛利润与净利润 毛利率越稳定,说明企业的经营状况越好。 公式: 毛利润=收入-销货成本 营业利润(Operting Profit) | 息税前利润(EBIT)=毛利润-营业费用(Operting Expenses) 毛利率=毛利润/销售额x100% 最终收益=营业利润-利息费用-税款-折旧 收支项目三:每股收益(Earnings per Share,EPS) 很多公司向管理层发了可转换为股票的期权,发行债券、优先股或是可转换为股票的认股权证。 通过采用息税前利润来比较常规、完全稀释后的每股收益,这样计算出的指标能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赢利能力。 公式: 常规每股收益=净收益/流通股的总数 完全稀释后每股收益=所有可转换票证转换为股票 损益表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各项指标在未来5~10年的变化趋势。 1、收入到底是在增长,还是下降? 2、费用与收入是否协调一致? 3、利润是否稳定? 4、对于那些受经济形势影响的公司,其收入是否体现出周期性? 5、利润是否在增长? 6、是否存在大量可用来操纵或粉饰公司自身经营状况的一次性费用或收入? 7、流通股的数量是否在逐年下降? 收支项目四:资本收益率(Return of Capital,ROC) 该指标可以有效地反映一家公司利用其资本赚取收益的能力。 再投资收益率大多日渐萎缩。 20世纪80年代,菲利普·莫里斯公司(烟草业务)曾经是没过赢利率最高的公司之一。 21世纪70年代,阿里巴巴、拼多多、京东(新零售业务)是赢利率最高 21世纪80年代,BiLibili、腾讯(直播、游戏业务) 公式: 资本收益率=会计期内的收益/年初股本(所有者权益与负债之和) 收支项目五:净利润率(Return of Capital,ROC) 根据净利润率可以预测对收益产生的影响是消极或乐观。是否需要抛售? 公式: 净利润率=收益/总收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