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 书稿(图4) 王力 行书竖幅(图6) 说到沈从文,这位小说家、散文家本身就是传奇,从最初的“北漂”成了有为文艺青年,再名闻天下;其爱情故事也算得上传奇。沈从文通过无数封情书,终于抱得美人归。偏嗜古雅之风。章草是一种特殊书体,唐朝张怀瓘称为“既隶书之捷”,是由隶书简捷写法演变而成,难度颇大。历来多见偶有涉猎者,专攻者较少,然鲜见个性者。直到近现代,一下子出现了数位以章草名世的书家,如沈曾植、王蘧常、王世镗和高二适等。沈从文书名为文名所掩,无意做书家,不为陈法所限,就无套路,用笔灵动,不计较点画是否完全到位,丝丝入扣,文气扑面,尽显古雅从容(图4)。 朱光潜和宗白华一样,也是美学家,两人还是同乡。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等。艺术心理学是朱光潜美学研究的主要成果,既是对西方心理学发展的总结,也是中西合璧的理论体系,其中的移情、内模仿及审美距离等理论,可以应用于书法审美原理,对当代书法审美分析有借鉴意义。和宗白华一样,朱光潜不以书家名世,也少见专门的创作。偶有的遣兴之作,从对联来看(图5),书法的根基在王羲之《圣教序》,笔法方面颇有心得,对于古法的领略,殊为难得。 王力是文字学家,代表作有《中国音韵学》、《中国现代语法》,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自作诗(图6)字里行间的书卷气,令人印象深刻,非常轻松自如,看到的是从容、淡雅、平和。除了人生步入老境的原因,关键是“功夫在书外”的因素,落款“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乃是苏轼《前赤壁赋》的开篇语,信手拈来,天衣无缝。诗的第一句“雕龙余事是雕虫”,不禁让人想到古人对于书法的评价是“雕虫小技、壮夫不为”。书法确实应该辩证来看,既非常伟大,也非常渺小,既可以名垂青史,也可能寂寂无名,不可一概而论。 这些北大的先贤和前辈,他们有的是文学家,有的是历史学家,有的是美学家,有的是文字学家,有的是小说家,本质上都是文化人。从广义上见证了一个道理,文史哲不分家。从他们身上,能够感觉到新旧时代变化的痕迹。比如,书写的信笺不再过于讲究,硬笔书写趋多,简化字出现,用上白话文。但他们作为饱学之士,学富五车,高深的文化修养弥补了这些不足。技法锤炼和文化修养,对于练书法的人来说,缺一不可。 北大除了上述诸人之外,还有“二马”、“一朱”等,“二马”即马裕藻、马衡两兄弟,“一朱”指朱希祖,均是章太炎的弟子,皆有个性,在北大校史上留下了许多趣事和逸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