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有房子的请注意,明年起建好的农村房子统统按照地随房走

 数字人生6688 2020-08-21

随着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进入城市生活,进而把户口落户到城市。对于很多80后90后的农村年轻人来说,无论是外出打工还是好好学习考入大学,其最终的目的都是想进入到城市之中。即使现在的农村生活条件已经很好,但农村却没有合适的工作来养活他们,所以,现在农村的年轻人基本都会到城市工作生活,愿意留在农村生活的少之又少,在平常农村基本上都是老人和小孩,只有在春节这样的大型节日里才能见到一些年轻人。

确实,相比农村,城市有更多的就业和创业的机会让年轻人展示自己的才华,这对于想实现人生价值的年轻人来说,是有极大的吸引力的。另外很多在城市生活的时间比较长的年轻人,都会把孩子接到自己身边,而还在上学又不得不在城市落户,所以很多父母为了孩子能在城市上学,进而落户到城市。据相关统计显示,2000年时我国的农民有8.08亿人,但到了2019年农村人口就只剩下5.52亿。这也就预示着在20年的时间里,有2.56亿的人口从农村流入到城市。

当然,这其中的一部分人可能不是主动进入城市的,而是因为我国城镇化的原因。随着城市的扩张,很多城市周边的农村人都被变成了城市人。到现在,我国的城镇化还在进行之中,但现在的情况又和以前不同了,现在虽然仍然有很多人把户口迁移到城市之中,但很多都是被动的,因为现在随着农村生活质量的提高,很多人都不愿意放弃农村的土地和宅基地,甚至很多已经落户到城市的人还想重新把户口迁移到农村,以便自己老了回农村养老。

但现在户口从农村迁到城市不难,但从城市迁到农村却是越来越难。现在随着国家对农村发展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农村的生活基础配套设施也是越建越好,很多进城生活的80后90后为了自己老了能有一条回到农村的后路,开始对原来不怎么重视的农村房子开始重视起来。对于自己是农村户口的人来说,自己老家农村的房子的归属当然没有争议。但对于很多人已经落户到城市的人来说,难道就没有资格继承父母房子了吗?当父母去世后自己家里的房子属于谁呢?会被国家收回吗?就这些问题,笔者给大家这样的回答,明年起留在农村的房子:统统按照地随房走,农村老家有房子的请留意。

第一:房子是私有财产,不论孩子是城市户口还是农村户口都有继承权

在今年国家颁布的《民典法》中规定了,父母在农村的房子子女无论是城市户口还是农村户口都是有权继承的。当然,其中也要符合第一第二顺位的继承原则。假如一对夫妇有两个孩子,一个落户到城市,一个没有落户到城市还是农村户口而且还没有和父母分户,如果这对夫妇去世了房子由没有分户的子女继承。另外如果这个农村户口的子女和父母分户了,这是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的孩子都有资格继承父母的房子。但是有些农村的房子在城市周边,当房子如果被拆迁,涉及到农村户口拆迁补偿方面时,城市户口的孩子就得不到补偿了。

第二:对于宅基地,城市户口的子女虽然没有继承权,但是地随房走,有使用权

实际农村的宅基地都不是私有财产,而是归集体所有,个人只有使用权,所以无论农村户口还是城市户口都没有继承权。但宅基地的使用权只可由集体组织内的成员继承,这就说明城市户口的子女失去了继承宅基地使用权的资格。但这并不意味着城市子女就无法使用宅基地了,这分两种情况:第一如果父母在宅基地上已经盖好了房子,城市户口是有房子的继承权的,房子归子女所有,此时地随房走,子女也有了宅基地的使用权。但是有相关限制的,比如不能把老房子推倒重建,也不能大规模翻修房子,说白了就是你能拥有宅基地使用权的时间,就是这座房子存在的时间。第二就是自家的宅基地没有建设房子,而子女又是城市户口,此时子女就失去了对宅基地的使用权。所以如果城市子女想拥有对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权,就需要父母在宅基地上建好房子,并做好房子的维修工作。

​总结:作为进入城市的第一代人,还和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并有着老了回农村养老的打算的80后90后,笔者建议如果不是特别重要的原因,最好不要把户口迁到城市。未来随着农村建设得越来越好,农村户口就变得越来越珍贵,现在想落户到城市真的很容易,特别是一些二三线城市,但落户城市后,想再迁回农村几乎是不可能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