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操火烧乌巢背后的关键:想挑战“劫粮道奇谋”,先问问这些技能都点满了没有

 冷兵器研究所 2020-08-21




编者按:在网上许多所谓“权谋”斗兽中,劫粮道这个算是出场率极高的一种“权谋”。似乎只要使出这一招,不管自己有多大的劣势,也不管对面是什么样的敌人,都能一招制胜。当然了,历史上使用劫粮道这一战术大获成功的例子虽说确实不少,但是为何这种事却还是被古代的军事家们称之为“奇谋”呢?本期就让我们借着国家有关节约粮食的三令五申,来说说古代劫粮道的那些事。

                  


看过冷兵器研究所往期内容的读者老爷们应该都有印象,古代但凡被称为“奇谋”的,基本上都是属于如果胜利那还好,万一失败那就是堪称作死的战法。其实这一点,对于劫粮道来说也是如此,毕竟在古代,只要有点基础军事知识的人,都不可能不懂“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因而对于粮草的运输和驻屯地点,都自然是要进行重点保护的对象。


如果光这样说可能大家还没有实感的话,那其实参考一下古代战争中的兵力部署就很容易理解了。古代战争中动员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军队,他们真正被投入到前线用于作战的部队数量,其实只占了整个动员人数中的一小部分。其他大多数的兵力,都被用于后勤,以及后方各个据点城市的守卫。如果用一个现代一点的说法的话,那么古代的劫粮道,实际上就等于派一支部队迂回绕过敌方前线,进入敌占区后,在完美避开所有的后方戍卫部队的眼睛的情况下,迅速攻下有重兵把守,关键是还筑有城墙的粮草屯放地。

▲西汉时期修建用于屯放粮食的敦煌河仓城遗址


而且即使是能摸进敌人的后方,无论是运粮的粮道,还是屯粮的仓城,其实也都是结结实实的硬骨头。首先古代的运输给养的军队,绝非是像影视剧种那样松散的后勤部队,而都是些正八经的战兵,或者说整个运输队,其实就完全可以看做是一支规模不小的军队。

▲三国时期的季汉名将赵云就曾多次负责押运粮草


换言之,想要在完成一次劫粮道的任务,虽说可能会带来巨大收益,但是难度其实和在正面战场上打败敌人没啥区别。比如说西楚霸王项羽的成名战——巨鹿之战,其实他的破釜沉舟,首先攻击的并不是章邯率领的围攻巨鹿的秦军,而是当时王离率领运粮的部队,整个过程更是“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

▲巨鹿之战


既然劫粮道不容易,那么直接去点对面屯粮的仓城呢?嗯……虽说有着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堪称教科书式的点敌军粮草的操作,但是哪怕只看过《三国演义》的读者老爷们应该也有印象,火烧乌巢这一计策,并不是曹操自己一拍大腿决定,而是来自袁绍手下,投靠而来的许攸献策。

▲老版《三国演义》中的许攸


许攸在整个“火烧乌巢”中的作用,其实完全可以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许攸对曹操的进言“今袁氏辎重有万馀乘,在故市、乌巢,屯军无严备;今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从这句话中,很明显作为二五仔的许攸,与其说是献了什么奇策,倒不如说是献上了袁绍军的重要情报。这其中不仅告知了曹操袁绍军辎重的囤积地,而且也说明了当时袁绍军后方的状态。正是依赖这些情报,曹操才能制定计划,进行“火烧乌巢”的奇袭。

▲火烧乌巢


不过即使有许攸的情报打底,曹操的这次火烧乌巢操作,却也依然是相当惊险,这里直接引用一下《三国志》中引用的《曹瞒传》的原文“乃选精锐步骑,皆用袁军旗帜,衔枚缚马口,夜从间道出,人抱束薪,所历道有问者,语之曰:‘袁公恐曹操钞略后军,遣兵以益备。’闻者信以为然,皆自若。既至,围屯,大放火,营中惊乱。大破之,尽燔其粮谷宝货……”。

▲老版《三国演义》中的“火烧乌巢”名场面


可以说曹操火烧乌巢行动的成功,除了袁绍军“屯军无严备”外,曹军的这支精锐进入敌军腹地,依然能表现的安然自若,同时极有可能还从许攸处得知了袁绍军内部的口令暗号,才能成功到达乌巢,再通过放火扰乱戍卫的部队,最终完成“杀士卒千馀人”和“尽燔其粮谷宝货”。不得不说曹操的这支奇袭军队不愧是精锐,都是把潜行和无双都点满了。

▲曹操


除了“火烧乌巢”的经典战役外,像这种绕后到敌军后方袭击屯粮仓城的战例,还有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那便是第三次清缅战争中,缅甸军对清军后方天生桥、蛮结、蒲卡、锡箔等几处兵站的袭击。不过不同于曹操的“火烧乌巢”,当时的缅军并没有许攸这样的天降情报大礼包,但是得益于清国和缅甸之间的地理环境,限制了清军的进军和补给路线,加之缅军对于地形也更加熟悉,因而轻松的摸到了清军后方。加之当时清军统帅明瑞的轻敌,使得他并没有在后方部署了太多军队,这最终导致缅军完成对清军的劫粮战。

▲缅甸军队


总结一下,如果某位将领真的头铁,一定要发动一场劫粮作战,那么他就必须要满足以下的条件:首先,他的军队必须战斗力足够强悍,不仅能够完成渗透潜行这类高难度的任务,而且还有着能够以少败多的强悍战斗力。第二,再情报方面,想要完成劫粮,必须在情报方面有着压倒性优势,这不仅是知道敌军的运粮道路或是囤积地点,同时也要非常熟悉敌军后方道路和地形,至少要做到不会在敌人后方迷路,甚至最好还要清楚敌人的后方军事部署或者军队口令。

▲古代仓城遗址


当然了,除了上述这些自身条件外,想要能够完成劫粮的任务,最最关键的,还的是敌人自己要么是军事部署上,像第三次清缅战争中的明瑞那样头重脚轻,要么是像袁绍在官渡之战那样管理松弛。不然要是对上一个部署完备,心思缜密的主将,就算自身条件再硬,最后想要成功依然难度巨大。最后嘛还是那句话,奇策奇策,玩赢了才叫“策”,玩不赢那可就是作死的一百种奇怪姿势了!最典型的反面例子就是英法百年战争里的“鲱鱼之战”(Battle of the Herrings),法军试图袭击英军运输队,结果在兵力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因为己方糟糕的指挥,而被对方反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