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文集122

 昵称69650584 2020-08-21

【诗文集122】周博群抄录 共八首 
2020年8月11日

【小便异常】
大便异常,是多种疾病,共有症状。
主要与小肠泌别,大肠传导,胃气顺降失常有关。
大便异常,主要反映在便次,性状及颜色方面。主要指便秘,泄泻。

便秘为腑气不通的主要表现。
若大便不通,伴腹满拒按疼痛,苔黄厚干燥,为热结腑实之证。
排便时间延长,经常三五日或五六日,甚则数日一行,
伴见口干舌经少津者,为阴虚肠燥之证。
大便不通或排出不爽,但大便并不干燥,苔厚腻,
常为气虚或阳虚通降无力,而夹湿热之象。

大便次数增加,一日数次,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
为湿盛或脾虚所致之泄泻。
若大便次数增多,便黏不爽,里急后重,为湿热壅滞所致之痢疾。

大便色黑光亮如柏油样,为远血,多见于胃肠络伤的病变;
若大便色红鲜血,则为近血。
多见于热伤肠络,或瘀血,或瘀热阻肠之痔疮。
或脓血便夹杂混下之肠澼。

一般大便次数逐渐,由多减少,由稀转次,由黑转黄,为病顺;
反之,则为逆;若病重期间,大便突然失禁,排便次数增多,
常为病情危急征兆,是阳气下陷表现,当特别注意。

【小便异常】
小便异常,指排尿困难,尿量减少,甚则小便闭塞不通的症状。
主要反映肾与膀胱,气化失常,和津液代谢失常的病变。
小便异常,是肾与膀胱病变主要症状,也是观察体内津液盈亏,
及病情顺逆的指征。

小便异常,主要反映在小便次数,量,颜色,及小便时的感觉方面。
一般小便色黄短少主热,小便色清长者主寒。
尿频,尿急,尿痛者,为膀胱湿热之淋证;
尿频急痛,伴尿出砂石者为石淋,伴尿出如膏脂者为膏淋。

小便涩少,甚则少尿,无尿,为津液枯涸,化源告竭之象,属大虚之候;
若尿少而小腹充盈,则为膀胱气化不利,或尿道阻塞,尿液内蓄之象,属实。

尿少甚或尿闭,伴浮肿,呕恶,常由肾衰水毒内蓄,胃气不和所致。

夜尿频多,或排尿不畅,余尿不净,为肾虚,气化无力;
尿频而量少,尿在臊臭气味者,则为下焦湿热瘀阻,气化不利所致。

【水肿】
水肿,指人体血管外组织间隙中过多的体液积聚,此体液称为水肿液。

因肺,脾,肾三脏对水液代谢失调,导致体内水湿滞留,泛溢肌肤,
引起头面,四肢,腹部,甚至全身浮肿的病证,严重者还可伴胸水,腹水。

水肿轻者,见面目虚浮,手足发胀,但压之无凹陷,称为潜在性水肿;
若仅踝肿,按之凹陷易复,称为Ⅰ度浮肿;
较重者浮肿过膝,按之凹陷没指,不易随复,称为Ⅱ度浮肿;
更重者全身浮肿,腹大胸满,卧则喘促,称为Ⅲ度浮肿。

水肿多与小便不利同时存在,其发生与多个脏腑有关,病因多方面。
因感受外邪而来,一般眼睑颜面先肿,继则四肢全身,多为风水相搏;
平素心悸短气,下肢先肿,逐渐肢体浮肿,下肢为甚,多为心肾阳虚,水湿浸渍。

水肿以腰以下为甚,反复消长,劳后或午后加重,甚则全身浮肿,
则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水肿若伴心悸,唇紫,脉虚数或结代,乃水邪凌心,瘀血内阻,
若伴喘促,汗出,痰多呈泡沫样,脉浮虚而数,是水邪凌肺,肾不纳气;
若伴呕吐不食,脘腹胀满,是水邪干胃,脾气不运。
若伴身晃动,神昏,是水邪在肝,肝风内动;
若伴脘腹胀满,畏寒神倦,肢冷面白,是脾肾阳虚,虚寒内盛。

【神昏】
神昏,即神志昏迷,不省人事,是内科危重病的临床表现。
主要由各种原因造成,清窍不利,神明失用所致。
在外感高热,中风,厥脱,水肿,消渴,肺胀等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皆可出现,
是疾病危重的重要指征。

外感时疫,热毒内攻,或内伤疾病,阴阳气血逆乱,浊邪上扰心脑,
导致清窍闭塞,神明失守,即发为神昏。
既往多将神昏归属心病,现多将之归属心脑病证。

神昏是神志异常的统称,临床上有轻重之别。
一般分为神识恍惚,神志迷蒙,昏迷,昏愦,由轻至重四个层次。

神识恍惚,先见情感淡漠,或情绪烦躁,而后辨知事物不清,恍恍惚惚,
但强呼可应,回答问题已不够准确。
神志迷蒙,见嗜睡朦胧状态,强呼可醒,旋即昏昏入睡。
昏迷,为呼之不应,不省人事,二便不能自制。
昏愦,在昏迷基础上,出现脏腑功能衰竭的表现,如舌卷囊缩,汗出肢冷,
手撒遗溺,鼻鼾喘促等。

神昏伴有高热,谵语,烦躁,抽搐,或斑疹衄血,舌红绛而脉细数,
病在心脑,为热陷心营所致。
神昏多呈似清非清,时清时昏的状态,咳逆喘促,痰涎壅盛,身热而多不高,
舌腻垢浊,脉濡数,为淡蒙清窍所致,病在心肺。
神昏以谵语烦躁为主,伴日晡潮热,腹满而痛,舌黄而燥,脉沉实,
为阳明腑实,邪热扰脑所致,病在心胃大肠。
神昏以谵昏如狂为特点,伴少腹满硬急痛,唇爪青紫,舌绛,脉沉而涩,
为瘀热交阻,脑窍闭塞所致,病在心脑。
神昏以昏迷不省,或昏而时醒为特点,伴黄疸日深,斑疹衄血,或腹胀如鼓,
舌绛苔腻脉弦,为湿热上蒸,热毒内陷肝胆所致,病在心肝胆。
神昏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肢体偏瘫,鼾声痰鸣为特征,
为肝阳暴张,引动肝风,脑脉瘀阻,清窍补蒙所致,病在肝心。

【抽搐】
抽搐,又称为瘈疭,即筋脉拘急而缩者为瘈,筋脉驰缓而伸者为疭。
伸缩交替,抽动不已是为瘈疭。

凡临床所见筋脉拘急,肘臂伸缩不定症状,称为抽搐。
多因热盛动风,阴亏阳亢动风,肝风内动或风毒内袭经脉所致,
以四肢不自主的抽动,甚则颈项强直,角弓反张为特征。
急症之抽搐,多由风,火,痰引起,病位多与心,肝,肾有关,而以肝为主。

抽搐有外感内伤之分和虚实之异,病因不同证候亦有差别。
一般四肢阵阵抽搐,或持续抽搐,常伴壮热谵语神昏,甚至角弓反张者,属实。
抽搐呈手足蠕动,热势不甚,神怠或迷蒙者,属虚。

若见于急性热病中期四肢抽搐,伴有壮热,汗大出,渴欲冷饮,神昏,
为邪热内盛,热极引动肝风所致。
若见于各种急性热病后期,手足蠕动,偶有抽搐,并伴有低热,心烦不宁,
口干舌燥,精神疲乏,为邪热久稽,气阴亏耗,虚风内动所致。
若疫毒入脑或外伤感受风毒,侵袭肝之经脉而抽搐,则多现阵发性四肢抽搐,
颈项强直,甚至角弓反张,伴神昏,喘促,头痛等。
若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之抽搐,则常见剧烈头痛,呕吐,神昏,偏瘫,
面红气粗。

【出血】
出血,为内科急症,凡血液不循经而妄行,溢出脉道,就是出血症状,
上溢于口鼻诸窍之鼻衄,齿衄,呕血,咯血,下出于二阴之便血,尿血,
以及溢于肌肤之间的肌衄,又称发斑,均属出血范畴。
出血原因甚多,其病机属实者多因火热伤络,属虚者多因气不摄血。

出血有衄血(包括鼻,齿,耳,目出血),咯血,呕血,便血,
尿血和发斑之分,就出血部位而言,衄血包括鼻衄,齿衄,耳衄,目衄,
为鼻,齿,耳,目等器官出血;
咯血为肺系出血 ,呕血多属胃出血,便血为胃肠出血,
发斑则包括紫癜及其他肌肤出血。
咯血多有咳嗽,咳痰,呕血多夹有胃内容物,便血色黑者为远端出血,如胃出血;
便下鲜血或先便后血,为近端出血或痔疮出血。

临床上除首先辨别各种出血外,还须辨别各种出血的虚实性质。
一般呕血,衄血出血量较多,血色鲜红,面赤口渴者,多为胃火上冲。
咯血,衄血,便血,发斑,及血溢于内等,多系血热所致,
其出血量可多可少,血色鲜红,常发生于热病过程中。
咯血,衄血及尿血,出血量虽不多,但反复难愈,色鲜红,常伴目眩耳鸣,
手足心热,口干心烦,多为阴虚火动。
衄血,呕血,便血,及紫癜出血,出血量可多可少,但多延久缠绵,
血色黯红或淡红,面色苍白,体倦乏力,常因气不摄血所致。

【心悸】(怔忡)
指心跳异常或心慌,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或心烦不安,不能自主的症状。
心悸,乃内无所恐,外无所惊,而自觉心下筑筑跳动不宁,休作有时,
不能自主的证候。
怔忡,心胸跳动无有宁时,体检可发现心率加快或减慢,心律规则或不规则,
或心搏增强等。
心悸,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但健康人剧烈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
也可引起心悸。

心悸多因阴阳气血不足,惊恐,恼怒,水饮内停,心脉瘀阻所致。

心悸气短,心中空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畏寒喜温,胸中痞闷,
入夜为甚,舌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缓,属心阳不足。

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面色晃白,劳累则心悸加重,善太息,懒言,
舌淡苔白,脉弱无力者,属心气不足。

心悸烦躁,易惊失眠,头晕目眩,五心烦热,口干,低热盗汗
舌红少津苔少,脉细数者,属心阴不足。

心悸头晕,面色不华,倦怠少力,心烦不寐,唇舌色淡,脉细弱者,
属心血不足。

心悸善惊,惕而不定,稍有外界刺激,则心悸发作或加重,多梦易醒,
坐卧不安,舌苔薄白,脉虚数或结代者,属惊恐扰心。

心悸烦躁,头晕失眠,口苦咽干,口舌糜烂,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
属痰火扰心。

心悸眩晕,胸脘痞闷,小便不利,或伴喘咳,不能平卧,或肢体浮肿,
舌质淡,苔白滑,脉沉者,属水饮凌心。

心悸不安,胸闷短气,心痛时作,甚则痛引肩臂,面唇紫黯,
舌质紫黯有瘀斑,脉涩或结代者,属心脉瘀阻。

【眩晕】
头昏眼花总称为眩晕。眩指眼阵阵发黑,晕指头时时运转。
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之中,旋转不定,以致不能站立;
眩晕甚者,多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等症状。

眩晕是多个系统发生病变时所引起的,一种主观感觉障碍。
如病者感到周围景物向一定方向转动,或自身的天旋地转称为真性眩晕;
如病者只有头昏,头重脚轻感而无旋转感,称为一般性眩晕。

眩晕多是肝肾二脏病理变化,由风,痰,虚等原因所致。

眩晕耳鸣,头痛且胀,烦躁易怒,劳累,恼怒后加重,可伴面色潮红,
少寐多梦,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数,属肝阳上亢。

头晕眼花,动则加剧,心悸,气短,或心中空虚感,乏力神疲,失眠,
多梦,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弱,属心脾两虚。

眩晕时作,喜卧,下蹲后再站立时加重,劳累后可引起发作,倦怠懒言,
气短,纳呆,便溏,或自汗出,舌质淡苔白,脉弱无力,属中气不足。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阳痿遗精,舌淡红苔白,
脉沉细,双尺无力,属肾精不足。

眩晕伴头部沉重感,胸膈满闷,恶心呕吐,身重倦怠,不思饮食,
舌苔白腻,脉濡滑,属痰浊中阻。

眩晕且头觉重胀,或伴有头痛目赤,口苦,口干,心烦,小便黄,
舌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属痰郁化火。

头眩且胀痛,烦躁易怒,两目赤红,口苦口干,胸胁胀满,小便短赤,
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属肝火上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