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里的第二个节气“处暑”就要来了。 处暑,即“出暑”,意思是炎热高温的夏天已接近尾声。处暑具体时间在公历8月22日或23日为处暑,今年是在8月22日(农历七月初四),也就是明天。 我们虽是农业大国,但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命运。为此,老辈人总结了很多有关节气的经验,用于指导农事生产活动。按照老辈人的说法,处暑期间宜晴不宜雨,因为俗语讲“处暑下雨万人愁”,这是为什么呢? ![]() 处暑下雨万人愁,意思是:处暑节气期间,尤其进入处暑当天,如果老天下雨,似乎不是什么好兆头,可能很多地区的农民要发愁了。 一、处暑节气下雨,预示粮食可能欠收。 在河南等地区禁忌处暑降雨,当地民谚说:“处暑若逢天下雨,纵然结实也难留”,当前正值水稻灌浆成熟的关键时期,谷粒虽然挂住了,颗粒并没有完全饱满,还处在一个膨大的过程中,雨水偏多将对谷粒发育造成一定影响。 因此,如果进入处暑当天有雨的话,民间有些农村就会举行“赶雨”活动。每家每户端起一个大盆子,走到自家的门口,做一个向外泼水的动作,然后掉头回到家中,以期把雨水送走。 ![]() 二、处暑节气下雨,预示后续雨水频繁。 老辈人认为,处暑下雨则后续雨水较多。即便后面的降雨天气,对粮食成熟造成的影响不大,但对农民收割粮食却带来了实打实的困难,容易引起谷粒发霉长芽,导致稻谷烂在稻田里。 另外,处暑是秋白菜等蔬菜播种的时候。老话讲“处暑移白菜,猛锄蹲苗晒”,即处暑期间在移栽白菜幼苗时,要压实土壤和控水蹲苗管理,尤其需控制浇水,以培育壮根。若雨水频繁,则不利于秋白菜壮苗。 ![]() 三、处暑节气下雨,迎回秋老虎。 老辈人认为,即便处暑到了也不一定天气就凉快了,即“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尤其处暑期间下雨,很可能秋老虎回头,造成气温再次回升。 虽然并非全国适用,但还却有一定道理。因为很多地区依旧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暑气难消、酷热难耐。一般来说,要等到处暑节气结束,真正的秋高气爽才真的来了,那时的天气也就不热了。 总的来说,老辈人认为处暑期间不宜下雨,即是为了粮食丰收,也是希望气温不那么热。 各位朋友,你认为俗语“处暑下雨万人愁”有道理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