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

 山东滕州老中医 2020-08-21

​例题 1:“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所反映的阴阳关系是 (B)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相互交感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考点 2.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病治阴;阳中求阴——阴虚要补阴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病治阳;阴中求阳——阳虚要补阳

治、求、壮、益后面紧跟哪个字,病就是哪个虚,治疗的是虚证

例题 2:“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法最适于治疗的是 (B)

A.实寒证 B.阴虚证 C.阳虚证 D.实热证 E.阴阳两虚证

考点 3.五行生克之间的文字关系:相乘与相侮都属于相克关系,以金(斧子)与木(大树)举例,金克木就是

斧子砍树,相乘就是过度克制,换电锯砍树就是相乘;相侮就是斧子砍不动树了,反而让斧子卷了刀刃,

斧子觉得收到了侮辱。牢记相乘相侮的例子,注意区分。

例题 3: 肺病及心的五行传变是 (D)

A.母病及子 B.相乘 C.子病犯母 D.相侮 E.相克

考点 4.五脏的生理特点: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六腑的生理特点: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记忆口

诀:五脏(实质性器官)不实,六腑(空腔性器官)不满。

例题 4 :六腑具有的共有特点是 (B)

A.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B.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C.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D.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E.为实体性器官,病则多虚证

考点 5.脾的生理功能:主运化,主统血,主升清。运化包括:运化水谷,运化水液

记忆口诀:脾为仓廪运化先,统血升清赖功健。

例题 5:下具有升举内脏功能,维持内脏位置相对稳定的脏是(C)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考点 6.肝脏的生理特性:肝主疏泄 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的作用。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促进

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②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

例题 6:具有调节气机以促进脾胃运化作用的脏是 (A)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考点 7.阴阳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如色泽分阴阳:色泽鲜明为病属于阳;色泽晦暗为病属于阴。气息分阴阳:语声高亢洪亮、多言而躁动者,

多属实、属热,为阳;语声低微无力、少言而沉静者,多属虚、属寒,为阴。动静喜恶分阴阳:躁动不安

属阳,蜷卧静默属阴;身热恶热属阳,身寒喜暖属阴;等等。脉象分阴阳:辨脉之部位、动态、至数、形

状也可以分辨病证的阴阳属性。如以部位分,寸为阳,尺为阴;以动态分,则至者为阳,去者为阴;以至

数分,则数者为阳,迟者为阴;以形状分,则浮大洪滑为阳,沉涩细小为阴。

例题 7:E 以下属于阳的是 (A)

A.高亢洪亮 B.少言而沉静 C.蜷卧 D.身寒喜暖 E.去者

考点 8.三焦的生理功能:通行诸气(主要考元气),运行水液(津液)。简称:三焦是诸气与水的通道。

例题 8:元气输布的主要通道是 (D)

A.血府 B.经络 C.腠理 D.三焦 E.分肉

考点 9.宗气

宗气:积聚于胸中,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为“气海”,又名“膻中”。上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观

察虚里);下蓄丹田以滋先天,下注气街并下行于足,与语言、声音、呼吸强弱等机能相关。(由肺中清气

与脾胃所化水谷之气结合而成;因而与肺、脾二脏密切相关;)

例题 9:影响宗气盛衰的脏腑是 (D)

A 心与脾 B 肝与肾 C 肺与肾 D 肺与脾 E 肝与脾

考点 10.三阴三阳经分布特点

1. 阴经行于内侧面、阳经行于外侧面;

2. 阴经:前中后、太厥少(太阴、厥阴、少阴);阳经:前中后、阳少太(阳明,少阳,太阳)

特殊:内踝尖八寸以下,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例题 10:循行与上肢内侧中线的是 (B)

A.手少阴心经 B 手厥阴心包经 C 手太阳小肠经 D 手少阳三焦经 E 手太阴肺经

中医诊断学

考点 1.五色主病

青色 寒证、气滞、血瘀、疼痛、惊风(小儿) 面色青黄(苍黄)——肝郁脾虚

小儿眉间、鼻柱、唇周发青者——惊风

赤色 热证、戴阳证(久病面色苍白泛红妆,代

表病重)

满面通红者——实热证

午后两颧潮红者——阴虚证

黄色 脾虚、湿盛 面色萎黄者——脾胃气虚

面黄虚浮者——脾虚湿蕴

面目一身倶黄者——黄疸

面黄鲜明如橘皮色者——阳黄(湿热); 面黄晦暗如烟熏色者——阴黄(寒湿)。

白色 虚证(血、气、阳)、寒证、失血证 面色㿠白者——阳虚证

㿠白虚浮——阳虚水泛

面色苍白者——亡阳/气血暴脱/阴寒内盛

黑色 肾虚、寒证、水饮、血瘀、剧痛 眼眶周围发黑——肾虚水饮/寒湿带下

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者——血瘀

例题 1:以下哪项不是面色发青所属病证(D)

A.痛证 B.寒证 C.惊风 D.水饮 E.血瘀

考点 2.望舌色

白——虚(气、血、阳)

淡红——正常/病轻

红——实热、阴虚

舌体不小:实热

舌体小:阴虚

绛——里热亢盛、阴虚火旺

有苔:实(温热病热入营血/脏腑内热炽盛)

少苔或无苔:虚(久病阴虚火旺/热病后期阴液耗损)例题 2:舌红绛而无苔者,属(A)

A.阴虚 B.气虚 C.血虚 D.气阴两虚 E.邪热炽盛

考点 3.望舌形

老嫩——实虚

裂纹舌——邪热(红绛)、阴虚(红绛)、血虚(淡白)

齿痕舌——脾虚/水湿

胖大舌——水湿(淡)、痰湿热毒(红)

瘦薄舌——气血两虚(淡)、阴虚火旺(红)

点刺舌——脏腑热极/血分热盛(太热啦)

例题 3: 舌边有点刺,多属(C)

A.胃肠热盛 B.气分热盛 C.肝胆火盛 D.心火亢盛 E.气血瘀滞

考点 4.闻诊——咳嗽

重浊沉闷——实证(寒痰湿浊)

轻清低微——虚证(肺气虚损)

咳声不扬,痰稠色黄,不易咯出——热证

咳有痰声,痰多易咯——痰湿阻肺

干咳无痰或少痰——燥邪犯肺/阴虚肺燥

阵发性、痉挛性、鸡鸣样回声——顿咳(百日咳)

犬吠——白喉

例题 4: 咳声如犬吠样,可见于(B)

A.百日咳 B.白喉 C.感冒 D.肺痨 E.肺痿

考点 5. 但热不寒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但热不寒

壮热

高热(39℃以上)持续不退,不恶寒只恶

里实热证—伤寒阳明经证和温病气分阶

潮热

下午 3-5 时(申时)热势较高者,称为日哺

潮热

阳明潮热—阳明腑实证

午后和夜间有低热,骨蒸发热(热自骨内

向外透发的感觉)

午后或夜间潮热—阴虚火旺,瘀血积久,

郁而化热

发热以夜间为甚者,称为身热夜甚 温病发热—热入营分,耗伤营阴

身热不扬(即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

之稍久即感灼手),午后热甚,兼见头身困

重等症

湿温潮热—湿温病

微热

38℃以下

长期微热,劳累则甚,兼疲乏、少气、自

气虚发热

时有低热,兼面白、头晕、舌淡、脉细等 血虚发热

长期低热,兼颧红、五心烦热等 阴虚发热

每因情志不舒而时有微热,兼胸闷、急躁

易怒等

气郁发热,亦称郁热

小儿于夏季气候炎热时长期发热,兼有烦

渴、多尿、无汗等,至秋凉自愈者

气阴两虚发热

例题 5:午后热甚,身热不扬,兼头身困重胸脘满闷,舌苔黄腻等,其临床意义是 (C)

A.阳明腑实 B.阴虚火旺 C.湿温潮热 D.气虚发热 E.半表半里

考点 6.消谷善饥与饥不欲食

消谷善饥

+多饮多尿,形体消瘦——消渴病

+大便溏泄者——胃强脾弱(锅行火不行)

饥不欲食——胃阴虚(火行锅不行)

例题 6: 饥不欲食多见于(B)

A.消渴病 B.胃阴虚 C.胃强脾弱 D.湿热蕴脾 E.胃气败绝

考点 7.大便异常

大便便质异常 完谷不化 久病:脾虚、肾虚

新起:伤食积滞(酸腐臭秽)

溏结不调

时干时稀:肝郁脾虚

先干后稀:脾气虚弱

便脓血 痢疾、湿热疫毒、肠癌

便血

血色暗红或紫黑或柏油样便 远血:胃脘部出血

血色鲜红,血附在大便表面或排便前后滴

近血:内痔、肛裂、息肉痔及锁肛痔(直

肠癌)

大便排便感异

肛门灼热 大肠湿热 湿热痢疾的特点是:肛门灼热、里急后

里急后重 湿热痢疾 重、下痢脓血

排便不爽

湿热内阻:泻下如黄糜而黏滞不爽(臭秽)

肠道气滞:腹痛欲便而排出不爽,抑郁易怒

食积化腐:大便酸腐臭秽

大便失禁 督脉损伤、脊柱外伤、脾肾虚

肛门气坠 脾虚中气下陷

例题 7:下列何症属肝郁脾虚(C)

A.泻下黄糜 B.便夹脓血 C.溏结不调 D.肛门灼热 E.里急后重

考点 8.结、代、促脉的鉴别

促脉——数而时止,止无定数

结脉——缓而时止,止无定数

代脉——脉来一止,止有定数

例题 8: 结脉、促脉、代脉的共同特点是(B)

A.脉来较数 B.脉来时止 C.止无定数 D.脉来缓慢 E.止有定数

考点 9.肝风内动四证鉴别

证候 性质 主症 兼症 舌象 脉象

肝阳化风 上实下虚

眩晕欲仆、急躁易怒,耳鸣,项强,头摇,

肢体震颤,语言謇涩,甚至突然昏仆,口眼

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语謇

头胀头痛,手足麻木,

步履不稳,面赤

舌红苔白或腻 弦而有力

热极生风 实热证

口渴,颈项强直,两目上视,手足抽搐,角

弓反张,牙关紧闭

高热,烦躁谵语或神

舌质红绛,苔黄

脉弦数

阴虚动风 虚证 手足震颤、蠕动,或肢体抽搐

五心烦热,潮热颧红,

口燥咽干,眩晕耳鸣,

形体消瘦

舌红少津 弦细数

血虚生风 虚证 肢体震颤,麻木,手足拘急,肌肉瞤动

眩晕,爪甲不荣,面

白无华,皮肤瘙痒

舌淡苔白 细或弱

例题 9:患者,男,50 岁。眩晕欲仆,头重足轻,筋惕肉跳,肢体震颤,腰膝酸软,舌红苔薄白,脉弦细。

其病机是(C)

A.肝阳上亢 B.肝肾阴虚 C.肝阳化风 D.阴虚风动 E.肝血不足

考点 10.痰饮鉴别

分类 临床表现 病机

痰饮(饮停胃肠) 脘腹痞胀,呕吐清涎,胃中振水音,肠间水声辘辘 饮停胃肠,胃失和降悬饮(饮停胸胁) 胸胁饱满,胁痛,咳嗽、转侧则痛增,脉弦 饮停胸胁,阻碍气机

支饮(饮停心肺) 胸闷心悸,气短不能平卧等 饮停心包,阻碍心阳

溢饮(饮溢四肢) 肢体沉重、酸痛,或浮肿,小便不利 饮溢四肢

例题 10:脘腹痞胀,水声辘辘,泛吐清水此属 C

A.胃阳虚证 B.胃气虚证 C.饮停胃肠 D.痰浊中阻 E.胃寒证

中药学

考点 1.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

辛:辛能散能行

发散、行气、行血。如细辛发散;川芎行气活血

甘:甘能补、能和、能缓

补益、调和药性、和中、缓急止痛。如甘草能健脾,能缓急止痛,能调和诸药

酸:酸涩、酸收

收敛固涩、生津止渴。如酸枣仁酸涩敛汗,五味子固涩止汗,乌梅酸涩止咳,

苦:苦能泄、能燥、能坚

泄热、泄气、燥湿、坚阴。黄芩泻火,苦杏仁降气,黄连燥湿,黄柏苦能坚阴。

咸:能下能软

软坚散结和泻下。如牡蛎咸能软坚,海藻咸能软坚,芒硝泻下

例题 1:辛味的药物能用于治疗下列何病证?(E)

A.呕吐呃逆 B.久泻久痢 C.大便燥结 D.癥瘕积聚 E.气滞血瘀

考点 2 七情:

单行:一种药物单独应用(独参汤)

相须: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麻黄配桂枝;知母配贝母)

相使: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辅药提高主药的疗效(黄芪、茯苓;大黄配芒硝;石膏配牛膝)

相畏:一种药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半夏畏生姜)

注:十九畏不是相畏,而是相反。

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生姜杀半夏的毒性)

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恶是厌恶的意思;降低功效就厌恶。人参恶莱菔

子)

相反:即两药合用,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甘草反甘遂)

例题 2:黄芩配伍生姜可降低生姜的温中作用,这种配伍关系属于(B)

A.相说 B.相恶 C.相畏 D.相杀 E.相反

考点 3.“十八反”、“十九畏”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反藜芦。

注:太子参不反藜芦(联想:太子不会反叛国家)。乌:包括川乌、草乌、附子。蒌:包括瓜蒌皮、瓜

蒌仁、天花粉。 十九畏:

硫黄与朴硝 记忆:黄色小说

水银与砒霜 记忆:银白色的霜

狼毒与密陀僧 记忆:狼吃头陀僧

巴豆与牵牛 记忆:牵牛吃巴豆

丁香与郁金 记忆:忧郁的丁香姑娘

牙硝与京三棱 记忆:三棱型的牙齿

川乌草乌与犀角 记忆:乌黑的犀角

人参与五灵脂 记忆:五仁月饼

肉桂与赤石脂 记忆:很珍贵的红赤宝石

例题 3:下列属于“十九畏”的药物是(D)

A.人参与莱菔子 B.半夏与生姜 C.甘草与海藻 D.川乌与犀角 E.生姜与半夏

考点 4.特殊煎煮

先煎——金石、矿物、介壳类药物(磁石、代赭石、龙骨)

后下——气味芳香的药物(薄荷、砂仁、豆蔻)

包煎——粘性强、粉末及带有绒毛的药物(滑石、车前子、旋覆花)

另煎——贵重药材(人参、西洋参、羚羊角)

烊化——胶类药物及黏性大而易溶的药物(阿胶、鹿角胶、饴糖)

例题 4:钩藤入汤剂应当(C)

A.包煎 B.先煎 C.后下 D.另煎 E.烊化

考点 5.薄荷、牛蒡子功效异同点。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口诀:薄荷梳头咽正干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散肿。

口诀:牛蒡宣肺散风热,利咽透疹肿毒特

例题 5:薄荷、牛蒡子除均可疏散风热处,还具有的功效是(A)

A.利咽透疹 B.宣肺祛痰 C.明目退翳 D.息风止痉 E.疏肝理气

考点 6.黄芩、黄连、黄柏功用鉴别:

同:三黄性味皆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用治湿热内盛或热毒炽盛之证,常相须为用。

异:黄芩偏于清上焦肺火和胆火,治疗肺热咳嗽,少阳寒热往来;黄连为三黄苦寒之最,偏于泻中焦胃火,

并长于泻心火,中焦湿热;黄柏偏于泻下焦肾的相火、除骨蒸,湿热下注诸证及骨蒸劳热。

口诀:泻火解毒用黄连,黄柏除蒸芩血胎

例题 6:黄芩具有而黄柏不具有的功效是(D)

A.泻火 B.解毒 C.燥湿 D.止血 E.退虚热

考点 7.桑寄生、五加皮功效的异同点:

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口诀:桑寄生风湿不强抬

五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肿。

口诀:五加皮风湿不强水

例题 7:五加皮除可祛风湿外,还具有的功效是(A)

A.利水 B.定惊止痉 C.安胎 D.温通经络 E.补精血

考点 8.大青叶与青黛的异同: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消肿

口诀:大青叶凉拌盐重

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

口诀:青黛清凉半斤

例题 8:大青叶、青黛共有的功效是(B)

A.清热利咽 B.凉血消斑 C.定惊 D.清热燥湿 E.凉血利咽

考点 9.半夏与天南星功效的异同点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记忆:燥湿化痰:二陈汤;降逆止呕:姜半夏;消痞散结:半夏厚朴汤治疗梅核气

天南星: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外用散结消肿。

口诀:男性澡堂纸巾三种。

注:男性:天南星;澡堂:燥湿化痰;纸巾:祛风止痉;三种:散结消肿

例题 9:半夏与天南星均具有的功效是(D)

A.消痞散结 B.降逆止呕 C.祛风止痉 D.燥湿化痰 E.利气通络

考点 10.龟甲、鳖甲、麦冬的鉴别:

龟甲: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

口诀:娘子归家补心肾

注:娘子:凉血止血;归家:龟甲

鳖甲: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

口诀:鳖三真贱

注:鳖:鳖甲;三:鳖甲有三个功效;真:除蒸;贱:软坚。

麦冬: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润肠通便。

口诀:麦冬肺胃心,润肠又滋阴。

注:麦冬的特点就是走肺、心

例题 10:患者腰膝酸软乏力,失眠多梦,心悸健忘,治疗应选用?(B)

A.百合 B.龟甲 C.麦冬 D.续断 E.巴戟天

方剂学

考点 1.君药:针对证候病机的主要方面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或针对兼证

起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佐助:协助君臣加强治疗作用;佐制:制约君臣的峻烈或毒性;反佐:与君药

性味或作用相反而治疗作用相成的药物。使药:引经药: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调和药:调和诸药。

例题 1:病邪较重出现拒药,配合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反相成作用的药物,称为 (D)

A.臣药 B.佐助药C.调和药D.反佐药E. 佐制药

考点 2.方剂的变化形式

(1)药味的增损 ①君药不变,方剂主要功效不变 ②君药改变,方剂作用性质变化(2)药量的加减 ①

改变作用强度 ②改变作用性质(3)剂型的变化,改变药力峻缓。

例题 2;小承气汤和厚朴三物汤之间的变化属于 (D)

A.药味加减变化 B.药量增减变化 C.剂型更换变化 D.药味增减和药量增减 E. 药味增减和剂型更换

考点 3. 温脾汤

[组成药物]大黄、芒硝、甘草、附子、干姜、人参、当归、

[功用]温补脾阳,攻下冷积

[主治证候]阳虚寒积证

[辨证要点]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例题 3:温脾汤的功用是(A)

A.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B.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C.温补脾阳,润肠通便 D.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E.攻逐冷积,

行气通便

考点 4.九味羌活汤的组成及功效。

[组成药物]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证候]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辨证要点]风寒湿: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舌苔白,脉浮 ;里热:口苦而渴

例题 4:九味羌活汤的功用是(C)

A.散风除湿,宣痹止痛 B.疏风通络,散寒除湿 C.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D.疏风清热,宣痹止痛 E.发汗解表,

祛风胜湿

考点 5.痛泻要方的组成、功效、主治及防风在其中的配伍意义。

[组成]炒白术 炒芍药 炒陈皮 防风

[功用]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主治]脾虚肝郁之痛泻(土虚木乘)。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 舌苔薄白,脉弦而

缓。防风:具有升散之性,能散肝郁,疏脾气。

例题 5:痛泻要方中配伍防风的主要用意是(C)

A.疏风散寒 B.升发清阳 C.散肝舒脾 D.疏风宽肠 E.祛风解痉

考点 6.青蒿鳖甲汤的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例题 6:青蒿鳖甲汤主治证的热型是(B)

A.骨蒸潮热 B.夜热早凉 C.日晡潮热 D.身热夜甚 E.皮肤蒸热

考点 7.吴茱萸汤的功用及主治:

功用:温肝暖胃,降逆止呕

主治:阳明寒呕,呕吐,胃脘疼痛,吞酸嘈杂;厥阴头痛,头痛干呕,吐涎沫; 少阴呕利,吐利,手足逆

冷, 烦躁欲死。

例题 7:吴茱萸汤除温中补虚外,还具有的功用是(C)

A.益气温阳 B.散寒止痛 C.降逆止呕 D.降逆止呃 E.降气平喘

考点 8.三仁汤

[组成]杏仁 白蔻仁 生薏仁 滑石 通草 竹叶 厚朴 半夏

[功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邪在气分。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 午后身热,苔白

不渴,脉弦细而濡等。

例题 8:三仁汤具有“宣上、畅中、渗下”作用的药物是(C)

A.杏仁、草寇仁、薏苡仁 B.杏仁、白蔻仁、冬瓜仁 C.杏仁、白蔻仁、薏苡仁 D.杏仁、桃仁、薏苡仁

E.桃仁、白蔻仁、薏苡仁

考点 9.温胆汤

[组成]半夏 竹茹 枳实 陈皮 甘草 茯苓

[功用]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虚烦不眠,惊悸不宁,或呕吐呃逆,及癫痫等证,苔腻微黄,脉弦滑

例题 9:心悸失眠,夜多噩梦,平素胆怯易惊,苔白腻,脉弦滑,治宜选用(B)

A.二陈汤 B.温胆汤 C.导痰汤 D.酸枣仁汤 E.半夏白术天麻汤

考点 10.乌梅丸

[组成]乌梅 细辛 干姜 黄连 当归 附子 蜀椒 桂枝 人参 黄柏

[功用]温脏安蛔

[主治]脏寒蛔厥证。脘腹阵痛,烦闷呕吐,时发时止,得食则吐,甚则吐蛔,手足厥冷;或久泻久痢。

例题 10:寒热错杂,正气虚弱之久泻久痢,宜选用(D)

A.芍药汤 B.葛根芩连汤 C.败毒散 D.乌梅丸


 针灸学

考点1.十二原穴歌:

肺原太渊大合谷,胃原冲阳脾太白;

心经神门小腕骨,膀胱京骨肾太溪;

心包大陵焦阳池,胆原丘墟肝太冲。

例题1:属于大肠经原穴的是 (E)

A.太渊 B.太溪 C.太冲 D.商阳 E.合谷

考点2. 十五络穴歌:

列缺偏历肺大肠,通里支正心小乡,心包内关三焦外,公孙丰隆脾胃详,

胆络光明肝蠡沟,大钟肾络膀飞扬,脾有大络名大包,任络尾翳督长强。

例题2:以下属于络穴的是 (B)

A.太渊 B.通里 C.关冲 D.委中 E.间使

考点3.八脉交会八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例题3:公孙穴所通的奇经是 (C)

A.任脉 B.督脉 C.冲脉 D.阳维脉 E.阳跷脉

考点4. 奇经八脉的作用

奇经八脉 作用、临床意义

任脉 妊养六阴经,调打全身阴经经气,故称“阴脉之海” 督脉 督领六阳经,调节全身阳经经气,故称“阳脉之海” 冲脉 涵蓄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之海”或血海

带脉 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

阴维脉 维系全身阴经

阳维脉 维系全身阳经

阴跷脉 调节下肢运动,司寤寐

阳跷脉 调节下肢运动,司寤寐

例题4:具有下肢运动功能的是 (C)

A.十二经脉 B.十五络脉 C.阳跷脉 D.带脉 E.冲脉

考点5.常用骨度分寸表

部位 起止点 折寸

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 12

眉间(印堂)至前发际正中 3

第 7 颈椎棘突下(大椎)至后发际正中 3

眉间(印堂)至后发际正中第 7 颈椎棘突下(大椎位 起止点 折寸

前额两发角(头维)之间 9

而后两乳突(完骨)之间 9

肩胛骨内缘(近脊柱侧点)至后正中线 3

肩峰缘至后正中线 8

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平肘尖) 9

肘横纹(平肘尖)至腕掌(背)侧横纹 12

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 18

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尖 13

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 19

腘横纹至外踝尖 16

例题5: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的骨度分寸是(A)

A.18 寸 B.19 寸 C.20 寸 D.21 寸 E.22 寸

考点6. 针刺补泻

1.捻转补泻:

补: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

泻: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

2.提插补泻:

补: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

泻: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

例题6: 提插补泻法中,泻法的操作手法是 (E)

A.重插轻提,幅度大,频率快 B.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快

C.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 D.轻插重提,幅度小,频率快

E.轻插重提,幅度大,频率快

考点7:头痛的针刺主穴及配穴:

主穴:百会 太阳 风池 阿是穴 合谷

太阳 天柱、后溪、昆仑 阳明 印堂、内庭

厥阴 四神聪、太冲、内关 风寒 风门、列缺

风湿 头维、阴陵泉 肝阳 太溪、太冲

瘀血 血海、膈俞 血虚 脾俞、足三里

少阳 率谷、外关、足临泣 痰浊 中脘、丰隆

风热 曲池、大椎

例题7:头痛证属风寒证者,针刺配穴宜选用 (A)

A.风门、列缺 B.曲池、大椎 C.头维、阴陵泉 D.太溪、太冲 E.中脘、丰隆

考点8:中风的针刺主穴及配穴

中经络:主穴:水沟 内关 三阴交 极泉 尺泽 委中

肝阳暴亢 太冲、太溪 风痰阻络 丰隆、合谷

痰热腑实 曲池、内庭、丰隆 气虚血瘀 气海、血海、足三里

阴虚风动 太溪、风池 上肢不遂 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

腕部拘挛 大陵 膝部拘挛 曲泉

踝部拘挛 太溪 足内翻 丘墟透照海

足外翻 太溪、中封 足下垂 解溪

口角㖞斜 地仓、颊车、合谷、太冲 语言謇涩 廉泉、通里、哑门

例题8:患者,男,68岁,2月前发作中风,经治疗后现仍有上肢不遂的症状,其针刺配穴宜选用(B)

A.气海、血海、足三里 B.肩髃、曲池、手三里 C.太溪、风池 D.太冲、太溪 E.极泉 尺泽

考点9:面瘫的针刺主穴及配穴:

主穴:攒竹 阳白 四白 颧髎 颊车 地仓 合谷 太冲

眼部疼痛 丝竹空、阳白、外关 上颌支痛 颧髎、迎香

下颌支痛 承浆、颊车、翳风 风寒 风池、列缺

风热 曲池、外关 气血瘀滞 内关、三阴交

肝胃郁热 行间、内庭 阴虚阳亢 风池、太溪

例题9:面瘫针刺时主穴选用 (A)

A.攒竹、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合谷、太冲 B.风池、风府、攒竹、阳白、四白、颧髎

C.攒竹、阳白、四白、颧髎、外关、关冲 D.颧髎、颊车、地仓、合谷、太冲

E.太冲、丰隆、劳宫

考点10:不寐的针刺主穴与配穴

主穴:百会 安眠 神门 三阴交 照海(补) 申脉(泻)

心脾两虚 心俞、脾俞 心肾不交 太溪、肾俞

心胆气虚 心俞、胆俞 肝火扰神 行间、侠溪

脾胃不和 足三里、内关 噩梦多 厉兑、隐白

头晕 风池、悬钟 重症不寐 夹脊、四神聪

例题10:患者男,30岁,经常失眠,伴随颧红盗汗,头晕耳鸣,脉细数,其针刺配穴为(B)

A.心俞、脾俞 B.太溪、肾俞 C.心俞、胆俞 D.厉兑、隐白 E.足三里、内关

中医内科

考点 1.实证

气滞 脉弦

血瘀 舌暗有瘀斑 脉涩

寒凝 脉紧

痰浊痰湿 苔白腻

痰热 苔黄腻

例题 1.患者,男,35 岁。咳嗽气促,咳痰量多,痰质黏稠而黄,咳吐不爽,胸胁胀满,面赤身热,口干,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疗应首选(D)

A.止嗽散 B.桑菊饮 C.二陈汤 D.清金化痰汤 E.加减泻白散

考点 2.虚证

气虚 乏力,脉无力

血虚 口唇、指甲、舌头淡白

阴虚 舌红少苔,脉细数

阳虚 舌淡嫩胖大,怕冷

例题 2. 喘证患者,女,43 岁。与人吵架后突发上气而喘,咽中如窒,但喉中痰声不著,气憋,心悸, 舌苔

薄白,脉弦。其证候是(B)

A.风热袭肺 B.肺气郁痹 C.痰浊壅肺 D.风寒束肺 E.肝火犯肺

考点 3.五脏定位法:

看见情绪就找肝;看见健忘就找心;看见消化就找脾

看见咳嗽就找肺;看见腰膝就找肾。

例题 3.患者发热,咳嗽,胸痛,咳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其诊断为(D)

A.风热咳漱 B.痰热咳嗽 C.肝火犯肺咳嗽 D.肺痈 E.虚热肺痿

考点 4:感冒的辨证论治

例题 4:治疗常人感冒之风寒束表证,首选的方剂是(C)

A.银翘散 B.加减葳蕤汤 C.荆防败毒散 D.新加香薷饮 E.参苏饮

证型 证机概要 治法 方药

常 人

感冒

风寒束表 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 辛温解表 荆防达表汤或荆防

败毒散

风热犯表 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 辛凉解表 银翘散或葱豉桔梗

暑湿伤表 暑湿遏表,湿热伤中,表卫不和,肺气不清 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

虚 体

感冒

气虚感冒 表虚卫弱,风寒乘袭,气虚无力达邪 益气解表 参苏饮

阴虚感冒 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津液不能作汗 滋阴解

考点 5:咳嗽的辨证论治

例题 5:咳嗽,咯吐粉红色泡沫痰,咳而气喘,呼吸困难者,多属(E)

A.肺阴不足 B.肺脾气虚 C.肺肾气虚 D.脾肾阳虚 E.心肺阳虚

考点 6:根据头痛明不同部位判断其经终归属,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循头面,厥阴经亦上会于巅顶,

由于受邪之脏腑经络不同,头痛之部位亦不同。大抵太阳头痛,在头后部,下连于项;阳明头痛,在前额部

及宿棱骨等处;少阳头痛,在头之两侧,并连及于耳;厥阴头痛厕在巅顶部位,或连巨系。

例题 6:头痛牵引项背多属(D)

A.阳明经头痛 B.厥阴经头痛 C.少阳经头痛 D.太阳经头痛 E.少阴经头痛

考点 7:泄泻的辨证论治

例题 7:下列各项,属泄泻特点的是(D)

证型 证机概要 治法 方药

风寒袭肺 风寒袭肺,肺气失宣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风热犯肺 风热犯肺,肺失宣肃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加减

风燥伤肺 风燥伤肺,肺失清润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桑杏汤加减

痰湿蕴肺 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 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痰热郁肺 痰热壅肺,肺失肃降 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清金化痰汤加减

肝火犯肺 肝郁化火,上逆侮肺 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黛蛤散合黄芩泻白散加减

肺阴亏耗 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 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沙参麦冬汤加减

证型 症状 治法 方药 加减

寒湿内

盛证

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脘闷食少,腹痛肠鸣,或兼外

感风寒,则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舌苔白或白

腻,脉濡缓。

芳香化湿,

解表散寒。

藿 香 正 气 散

加减。

湿热伤

中证

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

秽,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

脉滑数或濡数

清热利湿,

分利止泻

葛 根 芩 连 汤

加减

食滞肠

胃证

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脘腹胀满,

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实。

消食导滞,

和中止泻

保和丸加减。

肝气乘

脾证

腹痛泄泻,泻后痛减,腹中雷鸣,攻窜作痛,矢气频作,

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而作,素有胸胁胀闷,

嗳气食少,舌淡红,脉弦。

抑肝扶脾 痛 泻 要 方 加

脾胃虚

弱证

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食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

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加,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

质淡,苔白,脉细弱。

健脾益气,

化湿止泻

参 苓 白 术 散

加减。

肾阳虚

衰证

黎明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完谷不化,腹部喜暖,泻

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温肾健脾,

固涩止泻

四神丸加减。 脐腹冷痛,

可加附子理

中丸A.里急后重 B.便下脓血 C.吐泻并作 D.便稀溏如水 E.便下米消水

考点 8:黄疸的辨证论治

黄疸的辨证要点:黄疸的辨证,应阴阳为纲,阳黄以湿热疫毒为主,其中有热重于湿,湿重于热, 胆腑郁

热与疫毒炽盛的不同;阴黄以脾虚寒湿为主,注意有无血瘀。临证应根据黄疸的色泽,结合病史、症状,

区别阳黄与阴黄。

例题 8:黄疸的辨证要点是(B)

A.气血 B.阴阳 C.寒热 E.脏腑 D.虚实

考点 9:痰饮的治疗原则:痰饮的治疗以温化为原则,即所谓“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例题 9:痰饮的治疗原则是(C)

A.宣肺 B.健脾 C.温化 D.补肾 E.发汗

考点 10:颤证是以头部或肢体动摇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表现为头动或手足微

颤,重者可见头部振,肢体颤动不止,甚则肢节拘急,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本病又称“振掉”“颤振”“震颤”。

例题 10:下列各项,不属于颤证临床特征的是(B)

A.头部及肢体颤抖不能自制 B.肢体经脉软弱无力

C.起病较缓,逐渐加重 D.动作笨拙,活动减少

E.多见于中老年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