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谈我心中的‘北宋六大名将’

 暮云深 2020-08-21

北宋从结束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之后,就是一百多年的抗击外族的战争史,在长期与西夏、辽、吐蕃、金军的作战过程中,造就了不少名将。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心目中的‘北宋六大名将’。

六、威震契丹——杨业

简谈我心中的‘北宋六大名将’

杨业,字重贵,麟州新秦(今陕西神木县)人。

生于并州太原,倜傥任侠,善于骑射,喜好打猎。忠烈武勇,甚有智谋。北汉建立后,追随北汉刘崇,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名远近。屡立战功,迁升建雄军节度使,号为"无敌"。宋太宗灭亡北汉后,素闻其名,拜郑州刺史,授右领军卫大将军。累迁云州观察使、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在雁门关大破辽军,威震契丹。雍熙三年(986年),随军北伐,为监军王侁威逼,毅然带兵出征,力战而死。

五、开宋元勋——潘美

简谈我心中的‘北宋六大名将’

潘美,字仲询,大名人。

与宋太祖赵匡胤关系素来深厚,宋朝建立后,受到重用。李重进叛乱,太祖亲征,潘美为行营都监从征。

开宝三年(970),为行营诸军都部署、朗州团练使,率军灭南汉,以功拜山南东道节度使、知广州兼市舶使、兼任岭南道转运使。

开宝八年(975)助都部署曹彬伐南唐,南唐灭亡,加检校太傅、宣徽北院使。

太平兴国四年(978)正月,任北路都招讨制置使,判太原行府事。随太宗征范阳,任知幽州行府事。及班师,命兼三交都部署,留屯以捍北边。

太平兴国五年(980)三月雁门关之捷,封代国公,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改忠武军节度使,进封韩国公。雍熙三年(986年),宋兵三路北伐辽朝,潘美为云、应、朔等州行营都部署,率西路军出雁门,所向克捷。不久,因曹彬所领东路军大败于岐沟关,潘美等受诏撤军,并护送寰、朔、云、应等四州百姓随军内迁。在护送边民内迁途中,潘美指挥失当,致名将杨业陷敌被俘而死。

四、灭南伐北——曹彬

简谈我心中的‘北宋六大名将’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今河北省灵寿县)人。

后周世宗时,奉诏出使吴越,累迁引进使。严于治军,明重军纪,得到宋太祖赵匡胤信任,为北宋统一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乾德二年(964年),参与灭亡后蜀,迁宣徽南院使。开宝七年(974年),灭南唐、伐北汉、攻辽国,迁枢密使。雍熙三年(986年),跟随宋太宗攻打辽国,作为东路军主将,孤军冒进、兵疲粮乏,导致岐沟关之战大败。

曹彬为人仁敬和厚,在朝廷从未违旨,也从未谈别人的过失。讨伐后蜀、南唐,丝毫无所取。

三、面涅将军——狄青

简谈我心中的‘北宋六大名将’

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人。

出身贫门,自少入伍,面有刺字,善于骑射,人称“面涅将军”。宋仁宗时,凭借战功,累迁延州指挥使。勇而善谋,在宋夏战争中,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立下了卓越战功,交好名臣尹洙、韩琦、范仲淹等人。范仲淹授以《左氏春秋》,折节读书,精通兵法。一生经历二十五战,以皇祐五年(1053年)正月十五日夜袭昆仑关最著名,拜枢密副使、护国军节度使、河中尹。

宋朝重文抑武背景下,皇帝和文官集团猜忌狄青,狄青出判陈州,最后抑郁而终。

狄青为人缜密寡言,谋事必先仔细考虑成功的把握,选准制胜的机会然后进行。行军打仗,先整顿队伍,明确赏罚,又与士兵同艰共苦,因此虽然敌人突然袭击,也没有一个士兵敢不冲锋向前,因此他出兵屡建战功。

二、抗金名将——宗泽

简谈我心中的‘北宋六大名将’

宗泽,字汝霖,浙东乌伤(今浙江义乌)人。

元祐六年(1091年)进士。元祐八年(1093年),任大名府馆陶县县尉。任满,先后在衢州龙游、莱州胶水、晋州赵城、莱州掖县担任县令。政和五年(1115年),升登州通判。宣和元年(1119年),因事被贬提举鸿庆宫,遂上表引退。靖康元年(1126年),临危受命,出任磁州知州。宗泽为人刚直豪爽,沉毅知兵。到任后,积极修复城墙,整治兵器,招募义兵,广集粮饷。不久,受封河北义兵都总管,率军击退来犯的金兵。同年11月,金兵再次包围开封,钦宗任康王赵构为兵马大元帅,宗泽为副师。宗泽率军趋李固渡,途中遇敌,大破之。次年正月,率军至开德,与敌十三战皆胜。

建炎元年(1127年)六月,任东京留守,知开封府,招集王善、杨进等义军协助防守,又联络两河“八字军”等部协同抗金,并任用岳飞等人为将,屡败金兵。金人畏惮宗泽,都称他为“宗爷爷”。宗泽在任东京留守期间,曾二十多次上书高宗赵构,力主还都东京,并制定了收复中原的方略,均未被采纳。他因壮志难酬,忧愤成疾,临终三呼“过河”而卒。

宗泽虽未能实现驱逐金兵,收复失地,恢复宋王朝大一统的宏愿,但他坐镇抗金前哨的开封,阻止并粉碎了金兵的大举进犯,保卫了南宋王朝的半壁江山。在抗金卫国的斗争中,宗泽高举抗金大旗,依靠广大军民,坚决抵抗金兵,反对妥协投降,不仅战绩辉煌,功勋卓著,还高瞻远瞩地提出了联合被奴役各民族共同抗金、国内各民族及其政权间和平相处的主张。在他身上表现出来的这种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感天动地,千古流芳。

一、战功赫赫——李继隆

简谈我心中的‘北宋六大名将’

李继隆,字霸图。上党(今山西长治)人。

早年以恩荫补任供奉官,在宋太祖时参与攻灭南唐、北汉,并在第一次幽州之役中颇有斩获,以功授镇州都监。其后随大将崔翰、潘美于满城、雁门两次击败辽军。雍熙二年(985年),率军击破扰边的党项首领李继迁扰边,次年再随大将曹彬北征幽州,并全师而还。旋即改授沧州都部署,在宋军于君子馆战败后退保乐寿,受宋太宗责罚。端拱元年(988年)至端拱二年(989年)间,接连在唐河之战、徐河之战中大败辽军,使宋辽战争形势为之一振。淳化五年(994年),以河西行营都部署西破李继迁,擒赵保忠(李继捧)。次年,任灵、环十州都部署,西征无功。宋真宗即位后,被解除兵权,加使相衔出守镇安军。澶渊之战时,受任驾前东西排阵使,与大将石保吉统军抵御辽军。

李继隆为人谦谨,通晓音律,喜读《春秋左氏传》,且礼待儒士。又擅长骑射,智谋过人,征战南北数十年,立下了赫赫战功,北宋第一名将当之无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