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朝最脑残的太后,伙同太监操控朝政,结果害死全家让董卓捡便宜

 文史砖家 2020-08-21

文/格瓦拉同志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太后依靠母家临朝摄政的现象在汉朝(尤其是东汉)屡见不鲜,她们虽然政绩优劣不同、执政期长短不一,但都在历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记。其中,何太后(东汉灵帝之妻,谥号为灵思皇后)临朝时的表现最拙劣,政绩最糟糕,对帝国造成的危害也最大,堪称汉朝最脑残的太后。

汉朝美女剧照

何氏,南阳郡宛县人,出身低贱寒微,父亲何真、兄长何进都是屠户,整天从事屠猪杀狗的行当,在当时算是人下人的阶层,受尽世人的白眼和欺辱。好在何氏的脸蛋、身材很争气,在宛县属于万里挑一的大美人,并且幸运地得到大宦官郭胜的帮助,在皇帝于民间征选秀女时得以姿色入选,进宫后又幸运地获得宠幸,并为灵帝诞下长子刘辩。

光和元年(178年),宋皇后因遭中常侍王甫和太中大夫程阿的诬陷,被汉灵帝废黜并送往暴室幽居,不久便忧愤而死。宋皇后被废后,妃嫔们竞争中宫之位,而最终胜出的则是已晋升为贵人的何氏,时在光和三年(180年)十二月。何氏之所以能当上皇后,除了她为汉灵帝生下长子外,还缘于她善于讨好最为得宠的大宦官张让、赵忠,由此获得他们不遗余力的帮助。

汉灵帝剧照

何氏性格倔强忌妒,在当上皇后之前,便是令宫女和其他嫔妃畏惧的狠角色,而等到她正位中宫后,便更是变得骄横跋扈。当时,王美人深受汉灵帝的宠幸,并诞下一位比刘辩聪明几十倍的小皇子刘协,由此遭到何皇后的嫉恨。为了铲除情敌,何皇后竟然派人用毒酒毒杀王美人。汉灵帝闻讯大怒,下令废黜何皇后,但由于张让、赵忠等人的极力劝阻才作罢。经此一事,何氏稍稍变得收敛起来,同时却也更对宦官集团产生感激、亲密之情。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随着何氏地位的不断攀升,家人的身份自然也是水涨船高。其中,何氏的长兄何进官至大将军、封慎侯,同母异父兄何苗官至车骑将军、封济阳侯,母亲则被封为舞阳君。中平六年(189年)四月,汉灵帝驾崩,太子刘辩即位,何氏晋升为皇太后,并获得临朝听政的权力,由此达到人生的巅峰。

何进剧照

何太后虽然获得临朝摄政的资格,但身为太皇太后的董氏却屡屡插手朝政,并进拜侄儿董重为骠骑将军,命他勾结大宦官夏恽、封谞等人与何进争权。对于婆母的做法,何太后屡屡加以劝阻,却遭到后者的辱骂乃至死亡威胁。何太后本是个骄悍至极的女人,哪里受得了他人的轻辱,遂勾结大宦官张让、赵忠等人,与兄长何进一起制定铲除董氏的计划。

中平六年(189年)五月,何进携带着太后的诏令,率兵包围董重的府邸,逼迫他自杀,并将他的党羽悉数清除。1个月后,党羽尽失的董太后因忧惧暴崩,而民间则纷纷谣传她是被何太后毒死的。总之,经此一事,何太后成为帝国真正的摄政女主,但与此同时,她与兄长何进的矛盾却日渐明显,并最终酿成动摇国本的大变乱。

何太后反对何进诛杀宦官

原来,汉灵帝在位期间,大宦官蹇硕跟何进之间势如水火,屡次想剥夺他的兵权,乃至加害于他,由此引起何进的敌视。因此,在诛杀董重后不久,何进便派小黄门诛杀蹇硕,随即又在僚属袁绍的建议下,准备杀光宫中的宦官,以彻底解决掉这个为患百余年的“毒瘤”。对此,僚属曹操、陈琳等人极力劝阻何进,认为只需铲除元凶即可,不可诛杀过滥,但均被何进无视。

何进要想诛杀宦官,必须要得到妹妹的许可,但当他把计划告诉何太后时,却遭到后者的强烈反对。何太后之所以反对何进的计划,除了跟宦官集团关系亲密外,还在于她担心宦官集团一旦被铲除,将再没有势力可以制衡兄长,对自己而言绝非幸事。正因如此,何太后不仅断然拒绝兄长的请求,并且还在暗中与张让、赵忠等人密谋,并勾结另一位兄长何苗,试图解除何进的职权。

董卓剧照

何进既然无法说服妹妹同意自己的计划,便只好再度求助于袁绍,而这个“搞事精”随即给他出了一个馊主意,建议他召集四方诸侯及大批豪杰,让他们率军入洛,借武力威胁何太后同意诛杀宦官。何进是个见识浅短的蠢汉,非但没有察觉袁绍计划的危险性,反而认为是个良策妙计,竟然不顾主簿陈琳的苦劝,毅然决然地予以实施。

结果,还没等到各地诸侯进京勤王,提前得到风声的张让、赵忠等人便先下手为强,派人假称太后的懿旨,将何进诓骗入宫,并在嘉德殿前将其斩杀,时在中平六年(189年)八月。何进被杀后,袁绍、袁术兄弟火烧宫门,率军诛杀所有的宦官,导致洛阳城内一片混乱。此时,凉州大军阀董卓已在洛阳近郊,闻变后火速入洛夺权,不久又凭借武力废黜少帝刘辩和何太后,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

何太后被董卓废黜、毒死

何太后被废黜后迁居永安宫,此时回想起之前的种种失策,却已是悔之晚矣。同年九月初三,董卓派人用鸩酒毒死何太后,并对外宣称她是患病而死,而在此之前,董卓已经将何太后的家人全部杀死,包括何母舞阳君、何苗等在内无一幸免。何太后因一己之私,勾结宦官操控朝政,并不惜与兄长决裂,结果最终让董卓篡夺朝政,还导致何家被灭门,真可谓汉朝最脑残的皇后。    

史料来源:《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