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小时候:上清华还是上北大?长大后:伪造清华录取通知书可还行!

 世之介奎 2020-08-21

本文参加了【热点话题大家谈】有奖征文活动

上清华还是上北大,这是每一个孩子小时候的烦恼,长大之后往往发现是自己想太多了。最近这清华又上热搜了,不过这一次啊不是他们主动的,广东梅州的一名考生伪造清华的录取通知书欺骗父亲,没想到激动的这个老父亲居然是拉条幅、放鞭炮,邀请全村来庆祝。没怎么读过书的这位老父亲啊却没有看到通知书上这高等教育变成了高度教育,报到时间成为了报道时间。经考证,这名考生的高考分数仅为二百三十五分。制造这样的闹剧只是为了从家长那里多骗一点生活费。

从这个表面上看,造假的学生他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小欲望,毕竟找各种借口,一个月可以多从父母那里来要点生活费。这可能是很多的人年轻的时候都干过。可这位同学偏偏想干一票大的,他只见是伪造了一个清华的录取通知书。殊不知这清华的名头那不是随便能用的,更何况是在那样的一个小地方。倘若真的考上清华,你说这放鞭炮、挂红,这都是小事儿,宰羊、烹牛、全族合欢、祭祖为先,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多年以来,这高考呢被视为是最公平,也是寒门学子最有可能改变人生命运的途径和舞台。于是在这个舞台上,就不断上演着各种光怪陆离的人间悲喜剧。唯分数论、唯名校论,这几乎已经成为了每一个立志于通过高考来改变人生命运的莘莘学子,他们默认的标准。而社会也以此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好与坏,优与劣。所以,在分数和名校这个双重标准之下,父母眼睛盯的就是儿女的成绩。老陈望着的是那闪闪发光的名校招牌。这也就难怪每年在高考考完之后,总会有那么一些突破我们正常人想象力底线的事情发生。

我们中国教育多年以来一直奉行重知识、轻技能的理念,让孩子们的这个知识能力那是无与伦比,但是动手能力却形同白痴。而真正的教育啊,除了应该教会孩子们知识之外,我们还应该教会孩子们如何运用知识。伪造的清华录取通知书,它就像一面照妖镜,照出了伪造者的愚昧和无知,照出了身处农村的这些父母们,他们的辛酸和无奈,更是反应了还需要继续完善的现行教育制度的种种弊端。

乡村里的父母总是希望孩子能够成为从这个山沟沟里飞出了金凤凰。但是培养孩子并不是培养这个试卷上的分数,而是在培养人才。对于分数、升学以及面子的关注,也许呢我们更需要转移到对于孩子心理、人格的关怀上来,用录取通知书来骗生活费,这样的荒诞行为也许就不会再重演了。

事已至此,当务之急呢就是把这名孩子我们想办法先要引导他重新的走回人生的正道。至于丢掉的这个面子造成的笑话,还可以通过汗水来进行弥补。今天浙江不就有一位高一一直是倒数第一,结果高考逆袭考上清华的学生嘛。围城里的这个克莱登大学呢,已经成为了大家自嘲的梗。但愿被伪造的清华录取通知书不要再成为下一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